第一章 定義價值投資 市場效率論的投資誤導性(2 / 3)

市場的戲劇性變化還在演變:2月6日,大盤在上證綜指2541的點位又突然絕地反彈,一時間令萬眾喜悅。當天,中國證監會管理層召開了緊急會議,提出不要再在"泡沫"問題上爭論了。也在同一天,北京、上海等地基金投資者(尤其是新基民)在各家銀行外排起了長隊,將一個星期前剛忍痛割舍的開放式基金再次大量回購。一星期後,即2月12日,情況出現了“v”型大反轉,那些曾在"泡沫化"爭論期間深度下跌的金融及地產權重股雄風再起,甚至像中信證券、吉林敖東等與券商直接有關的股票竟然出現連番瘋狂的漲停。那一天,滬深兩市上漲家數為1367家,下跌家數僅90家,是1367:93!真所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更富有戲劇性的是那些在一個月前還在批評中國股市"泡沫化"的幾位主要人物,都突然齊刷刷地改了口。謝國忠說:"首先要聲明一下的是,我說股市有泡沫,並不是說大盤就一定會跌下去,泡沫有時可以很大,還可能持續很長時間。我並沒有說過不可以買A股。"美國投資大師羅傑斯說:"中國股市的泡沫在總體上尚未形成。"尤其是成思危副委員長竟然說是英國金融時報的記者翻譯錯了,將他講話中的“Would”(可能)錯譯成了Will(肯定口氣,"將要")了。

就在中國股市爭論"泡沫化"之際,新批準的那些QFII老外們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持股倉位迅速提升到96%,全然不理會中國A股的"泡沫論"。

就這樣,因為人們的貪婪、不理性,對市場展望的不確定性,以及隨意的市場言論,中國股市在2007年的幾個月裏便完成了幾次V型翻轉曆程,然後股指又拐頭向下,出現新一輪恐慌、可怖性的出逃和大跌,爾後又是讓人看不懂的反轉,如此循環往複,了無窮盡。難道說這樣的市場震蕩,能說是合理、理性、有效率的嗎?

5、市場的非理性是可模擬的。我們選擇的是典型的公司模式,股價圍繞公司內在價值為基準上下來回震蕩。我們又假設公司的內在價值在一段時間裏會緩慢且穩定增長。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股價很少剛好等於公司的內在價值,多數的時候是依據投資人看法,股價不是被高估就是被低估。假設這樣的關係存在於正在交易的每隻股票上,我們可以把這些股價區分為七個不同的階段:(參見圖一):

(圖一大概方位)

階段一:受某些因素影響,股價低於公司內在價值,這些因素有的是和公司有關聯的,有的則無關聯。在此階段,投資人十分擔心。顯然,此時的股價並未反映出公司的真實價值。

階段二:在這個階段,悲觀情緒不斷蔓延,以至達到頂峰。盡管公司內在價值不斷上升,股價仍大幅下跌。這一階段,內在價值折價最大。

階段三:隨著投資人觀點的改變,股價開始揚升。公司市值還在持續增加,此時股價爬升的速度比公司內在價值增加還要快。在某一價位時,兩者達到均衡,但是此時股價已高於公司的公平市價。

階段四:越來越多的投資人認同這隻正在攀升的股票,股價每天的上漲似乎肯定了投資人買進的決定正確無誤,於是日成交量放得更大,出現了許多跟風盤。這一階段,投資者亟欲從熱門股上賺取20%或30%不等的盈利。此時,基金經理人也紛紛加入買盤者行列,買氣催生買氣,導致溢價更大。

階段五:漲勢已達到最後衝刺階段。每日價格波動愈發劇烈,且股價與內在價值的乖離率越來越大,買賣雙方必須向外尋求更多讓股價繼續上漲的正當理由。在這一階段,人們不再相信曆史,投資人敢於不斷追高股價,對未來的收益預期充滿期望。

階段六:由於股價偏離公司的內在價值實在太遠,股價注定會有崩跌的一天。事實上,整體下滑趨勢已經顯現,任何一個不起眼的事件都會成為引發下跌的導火線,隻是為時較為短暫,不易為已被衝昏了頭腦的投資人注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