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這樣喝水可以防治疾病 6.水能防治糖尿病與便秘
喝水可以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嚴重影響人們健康和生命的常見病,當前糖尿病在全世界的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在發達國家已被列為繼心血管疾病及腫瘤之後的第三大疾病。
糖尿病屬於內分泌代謝係統疾病,以高血糖為主要標誌,患者會因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或相對不足以及靶細胞(能夠接受內分泌細胞分泌激素刺激的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質、脂肪代謝紊亂和繼發的水電解質紊亂。糖尿病患者經常出現煩渴、多尿、多飲、多食、疲乏、消瘦、尿糖等表現,臨床上習慣於稱為“三多一少”。然而,也有相當多的病人並無上述症狀,隻有在常規性全麵體檢或出現合並症時才被發現。
在臨床上,一般把糖尿病分為兩型:1型和2型。1型又稱胰島素依賴型;2型又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
糖尿病的病因十分複雜,但歸根到底則是由於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或胰島素抵抗。因此,在胰腺中的β細胞產生胰島素、血液循環係統運送胰島素以及靶細胞接受胰島素並發揮生理作用這三個步驟中任何一個發生問題,均可引起糖尿病。具體來說病因如下:
1.胰島β細胞水平。由於胰島素基因突變,β細胞合成變異胰島素,或β細胞合成的胰島素原結構發生變化,不能被蛋白酶水解,均可導致2型糖尿病的發生。如果β細胞遭到自身免疫反應或化學物質的破壞,細胞數顯著減少,合成胰島素很少或根本不能合成胰島素,則會出現2型糖尿病。
2.血液運送水平。血液中抗胰島素的物質增加,可引起糖尿病。這些對抗性物質可以是胰島素受體抗體,受體與其結合後,不能再與胰島素結合,因而胰島素不能發揮生理性作用。激素類物質也可對抗胰島素的作用,如兒茶酚胺。皮質醇在血液中的濃度異常升高時,可致血糖升高。
3.靶細胞水平。受體數量減少或受體與胰島素親和力降低以及受體的缺陷,均可引起胰島素抵抗、代償性高胰島素血症。最終使β細胞逐漸衰竭,血漿胰島素水平下降。胰島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製中占有重要地位。
糖尿病人由於體內葡萄糖不能被利用,為了維持新陳代謝所需要的熱能,必須大量消耗體內蛋白質和脂肪,而且由於多尿也會丟失大量水分,因此逐漸消瘦,疲乏無力。兒童患此病常影響生長發育,因而身材矮小,消瘦,麵色蒼黃,毛發失去光澤,且夜遺尿是糖尿病發病的信號。成年人也偶有夜間遺尿。
糖尿病除了本身會產生危害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它會引起一係列慢性並發症。
患者由於排尿增加,腎盂腎盞可能膨脹容易繼發感染引起腰痛。糖尿病患者還常有四肢痛、麻木、性欲減退、陽痿不育、月經失調、便秘或有頑固性功能性腹瀉甚至大小便失禁,大汗、直立性低血壓(由臥位站起時頭暈、血壓低)。
因糖尿病引起失明者比一般人多10~25倍,目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已成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糖尿病性壞疽和截肢者比一般人多20倍;糖尿病者較非糖尿病者心血管係發病率與病死率高2~3倍;糖尿病者比腎病患者患腎功能衰竭的幾率多17倍。
總之,糖尿病及其慢性並發症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已引起全世界醫學界的高度重視。所以,預防和治療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一直以來醫學界還未找到根治糖尿病的方法,所以在臨床治療上糖尿病主要由藥物控製。但隨著科學的發達,人們對糖尿病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通過持續大量飲水的方法,對解除糖尿病病人對藥物依賴性有一定的幫助,並且對有糖尿病傾向的人群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日本人筱原秀隆在《好水喝出健康來》一書中指出:如果症狀輕,隻是檢查出有糖尿病傾向而需要注意的程度,則在家裏喝堿性離子水就可治愈。(關於什麼是堿性離子水我們將在最後一章加以介紹。)這樣做有兩個要求,一是在喝堿性離子水時不能同時飲用其他水,二是每天飲水量最少在體重的10%以上。他的主要理論是胰髒清洗法,他認為胰髒受到汙染後,使其分泌胰島素量減少或是利用率減低,用堿性離子水的清洗功能可有效清洗胰髒,使胰髒的功能得到恢複。但是,在已經開始做胰島素治療時(胰島素的量已經達到每日20單位時)就不可用堿性離子水治療。如果每日的胰島素用量少於20單位,則可飲用堿性離子水以輔助治療。
此外,堅持喝磁化小分子團水也能防治糖尿病。國內外飲小分子團水大量實踐證明,健康人長年飲用磁處理的小分子團水能穩定身體各項生理功能,包括胰腺的胰島素分泌功能。已經患上糖尿病,隻要認真飲用小分子團水,一段時間後也會使病情緩解,有的人可恢複正常。其原理是:
1.小分子團水能促使更多的營養沉積在細胞內,這個作用能改變細胞的根本功能。
2.小分子團水能較快改變細胞代謝狀態,能激活細胞的功能。胰島β細胞被激活,是從根本上治療糖尿病。
3.堅持生飲小分子團水,會收到較好的補鈣效果。鈣能改善胰島β細胞代謝狀態,提高胰島素控製血糖的能力。
4.糖尿病人多飲水,還有預防泌尿係統感染、增加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環和微循環等效果。
5.胰島素是生物大分子,必須有水來配對。
所以,水——無論是離子水、小分子團水還是普通的飲用水,對於改變糖尿病人偏酸性體質非常關鍵。糖尿病人在飲水的同時,還要注意多吃堿性食物(堿性食物一般有瓜果、蔬菜、豆製品、乳製品、海帶等;雞、鴨、魚、肉、蛋、米、麵、油、酒等為酸性食物)。如此經過幾個月調理,身體的體液將向弱堿性轉化。糖尿病人體液由偏酸性向弱堿性提升01,胰島素活性將提高30%~35%,這對於穩定糖尿病人的病情是十分重要的。當然,對於預防糖尿病來說也是大有效果的。
水能加強胰島素的分泌
胰腺位於胃的後方,重65~75克,是人體內一個重要器官。胰腺表麵僅覆蓋一薄層疏鬆結締組織,不形成明顯被膜。胰腺由外分泌部和內分泌部兩部分組成。
外分泌部包括腺泡和導管。腺細胞呈錐體形、核圓形,位於底部。胰液就是由腺細胞分泌的,胰液的主要成分有碳酸氫鈉和各種酶,如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澱粉酶等。碳酸氫鈉是堿性物質,能中和由胃進入小腸的鹽酸,為小腸各種消化酶提供適宜的弱堿性環境。胰蛋白酶和胰脂肪酶、胰澱粉酶能分別促使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脂肪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澱粉分解為麥芽糖。因此,胰液能比較徹底地消化各種食物。但是,胰腺要發揮這種功能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即必須要有足夠的水來電解這些食物的養分轉化成胰液能夠消化的物質,即三磷酸腺苷(ATP)。
內分泌部位於外分泌部的腺泡之間,由大小不等的腺細胞團組成,這種腺細胞團就稱為胰島。成人胰島總數十萬到百萬個,在胰尾部分布較多。胰島細胞間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細胞緊貼毛細血管壁,其分泌物可以直接進入血液運送至全身。
胰島由四種細胞組成:α細胞占細胞總數的20%左右,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以促進糖原分解,升高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β細胞約占細胞總數的75%,能分泌胰島素,使血液中葡萄糖轉變為肝糖,可降低血糖;pp細胞,數量很少,功能目前尚不清楚;δ細胞數量較少,約占細胞總數的5%,δ細胞能分泌生長激素釋放抑製因子,抑製α細胞和β細胞的分泌功能。
胰髒能夠調節周身對水的需求,在消化食物和運送血液時人體調動周身足量水分來配合完成它的工作。如果身體長期缺水,或飲水不足,就會阻止胰液、胰島素的分泌,從而可能引發糖尿病。反之,如果多飲水,保持人體水量充足,為一線提供足夠的水分,則會加強胰腺分泌胰液和胰島素,那麼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就可降低,於是就能達到防治和緩解糖尿病的目的。
加強飲水,加強胰島素分泌的同時,體外水療法也可以加強胰髒的功能,加強胰島素的分泌,從而對糖尿病進行輔助治療。
美國科羅拉多州洛夫蘭市麥科醫學中心的醫生菲利普要求8名年齡在43~68歲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每天在齊肩深的溫水中浸泡,水的溫度僅比體溫高幾度,每次浸泡半小時,每周浸泡6次。
菲利普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報道說,連續浸泡3周之後,病人的血葡萄糖水平平均降低10%,結果有1名男性患者將每天所用的胰島素劑量減少1/5左右。同時病人也說,他們的睡眠狀況較好,而且感覺健康狀況也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