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說,這是因為溫水能改善進入肌肉內的血流量,這樣就能刺激胰島素的分泌,改善細胞內糖的吸收。這種水療法尤其適合那些不能進行體育鍛煉的病人。所以,每天在溫水中浸泡一段時間也不失為加強胰島素分泌的一種好方法。
糖尿病人請勿“限水”
一般來說,當醫生在向糖尿病人詢問病史及了解治療效果時,會詢問病人是否口渴,每天喝多少水等,因為多飲多尿是糖尿病人的主要症狀。而有些病人卻誤認為多飲多尿症狀是由於喝水過多引起的,想當然地以為隻要少喝水,就可以控製多飲多尿的症狀,就算是減輕了糖尿病,於是就盲目地控製飲水量,即使口渴也不願喝水或盡量少喝水。殊不知,這樣故意“限水”,多飲多尿症狀的確減輕了,但糖尿病病情卻加重了。
要知道,糖尿病人的血糖過高時,從腎小球濾過的葡萄糖超過了腎小管對葡萄糖吸收能力,致使大量葡萄糖溶解在尿液中,帶走了大量的水分,產生滲透性利尿。這樣的水分丟失會使糖尿病人感到口渴。所以總結起來,糖尿病人多飲多尿的原因就是由於血糖升高造成出現尿糖,然後造成身體失水,於是血漿滲透壓升高,病人感到口渴後就會多飲。所以,實際情況是糖尿病越嚴重,多飲多尿症狀就會越明顯。這也說明了多喝水多泌尿並不會加重病情。
事實上,多喝水對糖尿病患者而言隻有好處沒有壞處。要知道,水占人體重量的60%以上,它對維持血液循環、細胞內外物質的交換、細胞的生理功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當體內水分丟失時(如尿量過多、失血、出汗、腹瀉、嘔吐等),使得血容量減少、血漿滲透壓升高,這兩個因素均可刺激下丘腦的口渴中樞,使我們感到口渴。正是通過飲水,血容量才得到了補充,血漿滲透壓也才得以恢複正常,機體通過這些機製保持了體內水的平衡。
當糖尿病人尿量排出過多而不能及時、足量地飲水補充時,如果體內失水到了10%就會感到口渴、心悸、乏力、血糖上升,使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影響。如果到了失水20%時,就會出現煩躁、譫妄、昏迷等精神與神誌障礙,甚至血壓下降,危及生命。由此可見,及時、足量地補水對糖尿病人來說有多麼重要。
一些老年糖尿病人,因動脈硬化使其下丘腦口渴中樞不敏感,即使機體在失水、血漿滲透壓升高時,他也感覺不到口渴,所以不喝水。由於不能及時飲水,滲透性利尿仍不斷使水分丟失,血漿滲透壓進一步升高,便會出現糖尿病高滲性昏迷。當出現這種情況時,症狀較輕的病人會表現出乏力、不想吃東西、嘔吐,嚴重者表現煩躁、淡漠甚至昏迷、休克。此時應立即送病人去醫院急診搶救。
所以,糖尿病人千萬不要“限水”,不要故意少喝水。對渴不敏感的老年人,要經常喝水,不要等到渴了才去喝;如果感到口渴,那就更應當立刻喝水。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人們容易出汗,更應該注意多喝水。對於沒有合並心、腎疾患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要鼓勵其多飲水,每天至少飲3~4杯。遇有發燒、嘔吐與腹瀉時,要增加飲水量。
糖尿病的致病因素中,和飲食相關者也占了一半以上,所以糖尿病人除了注意多飲水外,還要注意飲食。平日若能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並注意食物攝取,可以有效預防糖尿病,若不幸罹患了糖尿病,更要合理控製飲食。
下麵補充一些糖尿病人飲食方麵應注意的地方:
1.糖尿病的飲食原則:
(1)多吃有降糖作用的食物,如苦瓜、芹菜、空心菜、胡蘿卜、青嫩番木瓜、柚子、大蒜、番石榴等。
(2)限製高糖高脂食物,並減少鹽分攝取。
(3)選食優質蛋白質食品,植物性食品以豆製品為佳,動物性食品以魚和瘦肉為宜。
(4)多吃含鎂食物,如紫菜、芝麻、蘑菇、冬菇、蝦米、各種豆類及豆製品等。
(5)多吃高纖食物,穀類如糙米、燕麥,蔬菜如花菜、萵苣、豌豆,水果如蘋果、梨、柑橘等都很好,可補充大量維生素,還可降血脂、延緩葡萄糖吸收率、幫助血糖穩定。
另外,飲食定時、戒煙戒酒,並適度運動,都可將糖尿病控製到如同健康人一般。
2.糖尿病的飲食禁忌
(1)少食:土豆、山藥、芋頭、藕、洋蔥、胡蘿卜、豬油、羊油、奶油、黃油、花生、核桃、葵花子、蛋黃、動物肝、腎和腦。
(2)宜食:粗雜糧如蕎麥、燕麥片、玉米麵、大豆及豆製品、蔬菜。
(3)忌食:白糖、紅糖、葡萄糖及糖製甜食,如果糖、糕點、果醬、蜂蜜、蜜餞、冰激淩等。
多喝水防止便秘危害健康
便秘是一種常見症狀,現代社會,“便秘”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疾病。調查中80%的人群都有便秘的困擾,美國每年有250萬人去醫院治療便秘,用於支付“便秘”的醫療費用已經超過800萬美金。雖然任何年齡段的成年人都有遭受“便秘”的困擾,但是65歲以上的人群更容易發生惡性病變。
“便秘”的發生往往和飲食、生活習慣密切相關。便秘還會因為許多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副作用引起。雖然有的人常認為便秘無關緊要,但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及健康知識的普及,便秘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性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便秘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便秘讓皮膚“中毒”。
糞便是食物經過胃腸的消化吸收而剩下的殘渣。便秘會使糞便在大腸中停留的時間過長,容易發酵腐敗,並可產生大量毒性物質,如氨、硫化氫、吲哚等,這些有害物質,由於便秘患者不能及時排出體外,結果被吸收入血,造成機體活力的降低,甚至引起病人出現頭暈、乏力、精神淡漠、口臭、心煩等“自體中毒”現象。
同時,由於腸道不能有效地排毒,“毒氣”便傾向於從皮膚的途徑排泄,造成皮膚粗糙、出現痤瘡、雀斑、黑斑等。因此,便秘不但使皮膚容易衰老,而且也影響美容。所以,便秘是美容的大敵,預防和治療便秘也是美容之道。
2.便秘降低性生活質量。
醫學研究發現,慢性便秘與性功能障礙有一定關聯。它不僅可造成男性早泄、射精疼痛、不射精,還可能使女性出現性交疼痛、陰道痙攣、性冷淡等問題。
3.便秘讓人抑鬱。
長期便秘可能導致患者出現抑鬱、焦躁不安、孤僻等現象,嚴重者會引發抑鬱症、神經性厭食等精神障礙。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日前公布的數據表明,有三成便秘患者患有抑鬱症。
患者長期便秘,大便長時間停留在人體內,有毒物質(如氨類)得不到清除,會對人的神經調節功能產生影響,造成部分患者精神上的損傷,加上病痛折磨,易出現抑鬱症狀。便秘患者切莫長期依靠瀉藥,要及時到醫院接受治療。
4.便秘造成肛裂。
肛裂也叫肛門裂,是指肛門自齒狀線以下的肛管皮層有長形或橢圓形裂隙。常見於成年人及幼兒。便秘常常是引起肛裂的重要原因,成為肛裂的重要因素。肛裂多發生於患慢性頑固性便秘的病人,由於排便時幹硬的糞便在通過肛門時容易損傷肛門,排便時用力過猛,糞便強行通過肛管,使肛管受到較深的裂傷則形成肛裂。
5.長期便秘會引起乳腺癌。
近年來,醫學工作者發現,不僅肥胖、飲食及遺傳與乳腺癌有密切關係,長期便秘也可引起婦女乳腺癌。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醫學專家們曾對1418名婦女進行乳汁及分泌物檢查,結果表明,每天大便1次的婦女,20人中有1人乳房細胞發育異常,而每周大便少於2次者,4人中便有1人乳房細胞發育異常。這種發育異常的乳房細胞常表現為乳腺和導管上皮的不典型增生,而這種增生往往是乳癌前期病變。
長期便秘為什麼易發生乳癌呢?加拿大多倫多癌症研究所的專家發現,便秘者的糞便中存在一種致突變原。經測定,該突變原與目前已知的幾種癌物質類似。這些致突變原經腸道吸收後,可隨血液循環進入對其相當敏感的乳腺組織,這樣,發生乳腺癌的可能性就明顯地增加了。
另外,在極少數情況下,便秘還預示著“胃腸道”或者人體其他部分存在潛在疾病。例如:腸易激綜合征、腸梗阻、憩室炎、結腸癌、甲狀腺功能減退、血鈣過多、硬皮病、帕金森綜合征,還有脊柱外傷等。所以說,便秘是人體健康的大敵,我們必須重視這個問題,找到方法避免便秘。
水是天然的潤滑劑和溶解劑,如果腸道濕潤光滑,大便不幹燥,那麼排便無疑會是輕鬆自然的。水能潤滑腸道,保持分泌物中的水分,所以喝水對防止便秘相當重要。人體必須保證每天6~8杯的飲水量,這樣才能有效地避免便秘。避免了便秘,我們的健康才不會受便秘所引發的一係列疾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