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二、家庭教育漫談

人如同陶瓷器一樣,小時候就形成一生的雛形。幼兒時期就好比製造陶瓷器的粘土,給予什麼樣的教育就會成為什麼樣的雛形。

——塞德茲 (一)當下的家庭教育容易陷入的四大誤區

誤區一:父母缺少科學係統的家教知識

有一份調查問卷中有“家長列舉自己讀過的有關兒童教育方麵的書”這項內容,調查結果顯示,隻有5%的家長讀過兒童心理學、教育學方麵的書;25%的家長讀過《卡爾?威特》和《哈佛女孩劉亦婷》;23%的家長在這一項中列出的是《唐詩三百首》、《育兒家典》一類書籍;17%的家長的教育知識是從報刊、雜誌、電視節目中獲得的;25%的家長在這項調查中留下空白。

專家認為,由此可見目前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麵雖有較高的積極性,但還缺乏科學係統的家庭教育知識、方法,處於盲從狀態。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不同,智力水平也不同,興趣愛好也有差異,家長應以科學的態度,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及年齡階段采取不同的家教方法,這樣的家教才能成功。

誤區二:家庭教育的目的僅僅是輔導孩子學習

調查顯示,10%的家長對“隻要孩子的學習好,其他什麼都不重要”持完全同意的態度,而且大部分家長對此觀點總體上傾向於認同,隻有27%的家長完全不同意此說。對“孩子有健康的身體、良好的情緒比學習還重要”這項調查,完全同意的家長僅占5%,有32%的家長完全持反對態度。少兒部工作人員指出,這種隻關注孩子學習,而忽視了孩子思想品德、生活能力、勞動技能等方麵培養的家教方式,不利於孩子正確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的形成,不利於孩子全麵發展。

誤區三:兒童教育中父親參與程度低

調查表明,持有“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傳統觀念的父親大有人在。接受調查的家庭中,60%的母親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獨當一麵,有15%的家庭家教任務由祖父母承擔,父親真正起主導作用的不過25%。很多父親對孩子或不聞不問,或是態度簡單粗暴、缺少耐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調查的家庭中,孩子父親的學曆總體高於孩子母親,他們培養兒童興趣、開發兒童智力方麵比孩子的母親有優勢。其實,父親在兒童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起著重要作用。父母雙方都參與家庭教育,父母行為方式互補,孩子能從父母雙方身上吸取優點,有利於孩子完善的人格的形成。父親遊離於家庭教育之外,對兒童性格的培養非常不利。

誤區四:用高消費補充教育

這次接受調查的0~6歲兒童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調查發現,出於對孩子的愛護,家長都是盡力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消費額占家庭總收入的35%以上,有的家庭甚至超過了50%。  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需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

——陶行知 父母在孩子身上花錢不吝惜。如有些家長因企業不景氣下了崗,家庭生活並不富裕,但他們寧可自己節衣縮食,也要滿足孩子的奢求。但是,太高的兒童消費不僅加重了家庭的負擔,更使兒童從小不懂得勤儉節約,不知道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吃不得一點苦,容易使他們養成唯我獨尊和自私自利的性格。

集體生活是兒童之自我向社會化道路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為兒童心理正常發展的必需。一個不能獲得這種正常發展的兒童,可能終其身隻能是一個悲劇。

——陶行知 (二)專家提出家庭教育新理念

“高雅的家庭教育才能培養出高雅的孩子!”在全國德育工作年會上,北京教育學院的關鴻羽教授曾以“現代家庭教育新理念”為題,給全國的近千名教育工作者上了一堂生動的家庭教育啟蒙課。

1道德選擇能力的培養是家庭教育的內核

關教授首先用四句話概括了現代社會教育的重要性:智育抓不好會出次品;體育抓不好會出廢品;美育抓不好會出低檔品;德育抓不好就會出危險品。

關教授認為,現在家庭教育麵臨的最大困惑是“知行脫節”,家長們老是抱怨,他們一直把正確的觀念和行為告訴孩子,可社會上的幹擾太多,總把他們設想的計劃毀掉。其實,在家庭教育中,與其把一大堆孩子無法理解的道德訓條灌輸給他們,還不如培養孩子的道德選擇能力,讓他們自己去辨別、去比較、去批判。

2凡是孩子喜歡的,家長也要適當涉獵

關教授講了一個故事:一名剛上五年級的小女孩迷上了言情小說,母親知道後大加貶斥。女兒反問母親:“媽媽,你看過言情小說嗎?”母親一時語塞,女兒立刻頂了一句:“你沒看過怎麼知道不好?”

其實,“相近的思想相吸”,現在的孩子喜歡流行歌曲,喜歡電視劇,喜歡卡通,喜歡F4,如果家長一點都不了解,就很難與子女溝通。父母應適當走進孩子的世界,就他們關心的東西展開交流、探討甚至爭論,在親子互動中明辨是非。當然,家長的“進入”並不是給孩子絕對的自由,主張用名劇、名著、名畫、名曲來約束孩子的生活軌道,這不僅是對孩子,就是對整個家庭都是有益的。

3孩子提十條要求,最多隻能滿足七條

關教授指出,現代社會誘惑太多,競爭太激烈,要鼓勵孩子競爭,但不要攀比,要教會孩子“節製欲望”。“貪官十個有九個都是欲望膨脹,”關教授說,“現在的孩子容易狂妄,家長要讓他們知道,世界上不是什麼都可以得到的。”

因此,家長給孩子設定的目標也要適當高一點,讓他們伸手摸不到,跳一跳又能夠摘到。

4天天幹才能有義務感

現在很多家長用家務勞動來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和實踐能力,但家務勞動不應是救火式、臨時性的,應該通過長期的、規律的家務勞動培植孩子的義務感和責任心。

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手腦聯盟,結果是手與腦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