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 / 3)

區角的活動內容是由材料體現的, 一般以低結構多功能的材料為主, 用於建構的、手工製作的、圖書閱讀的、美工的、裝扮的、表演的、大肌肉運動的等。材料本身並沒有什麼特殊性, 但它對孩子的挑戰性就在於孩子選擇和使用材料的自由度, 鼓勵孩子開展多樣性探索和創造性玩法。很多材料沒有固定功能, 也沒有老師設定的玩法,而由孩子根據自己的構思對材料變換著方法使用。材料種類沒有固定搭配, 也不局限於在某個區角內使用, 在同一個室內, 孩子可以跨區域選擇材料進行活動。遊戲類型不受區域功能暗示, 孩子可以在任何區、室用任何材料進行裝扮性的角色遊戲或建構性的創遊活動, 隨意性特別強。材料的擺放也會有一定的指定位置, 前提是要方便孩子收放。根據孩子的特點和水平, 老師可以為活動區預設任務,最常見的是烹飪活動、美工活動、數學活動等, 有助於老師更好地指導、便於觀察, 進一步促進孩子各種技能的發展。

在每所幼兒園的參觀過程中, 我們還發現, 無論哪個班, 都會根據不同年齡段的班投放不同材質的材料供孩子去觸摸:

0~1 歲: 會提供一些細沙, 鼓勵孩子用手去摸, 從中讓孩子感受到一些變化。

2~3 歲: 會提供各種常見的顏料, 使孩子用身體去感知色彩的變化; 提供一些不同大小螺絲, 讓他們感受大小及不同形狀; 在其基礎上, 增添不同形狀、大小的瓶子,讓孩子的感知得到進一步發展。

4~5 歲: 提供的材料就更具有挑戰性了, 如用麵粉加一點糨糊, 讓孩子用手指或用過的筆在上麵畫畫或學寫數字,為日後的書寫打好基礎。 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

——蘇霍姆林斯基 又如收集一些栗子或在大盆裝的沙子裏摻入一些不同大小顏色的扣子, 通過看看、摸摸、想想、找找等多種感官, 提高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和水平。

看來, 同樣的活動區、同樣的材料, 但材料的投放方式不同和空間安排不同, 帶給孩子的自主性體驗是不同的。這裏的活動區安排, 孩子得到的是駕馭材料的能力, 得到的是探索和創造的無限空間; 活動氣氛寬鬆、自由、活潑、和諧, 那種常見的 “排排坐、老師講、幼兒聽”的景象在這裏是不存在的。我不由得發出 “這才是真正的孩子樂園”的感歎。

3功能室: 是多功能活動室而不是展示廳

英國幼兒園的功能室設置不會劃分得很細, 卻具有多功能性, 而不是流於表麵。例如, 綜合功能室, 可以進行音樂活動、大型表演、家長開放日、體育活動等; 遊戲室,可以進行小型的音樂活動、體育活動及對感統失調的孩子有針對性的做一些訓練等。令我們最驚訝的是他們的電腦室, 無論環境、設備及軟件的開發等都做得非常到位。聽電腦專職老師介紹, 國家對兒童教育非常重視, 指定專門的部門去設計和開發一些具有時效性、時令性、趣味性、創意性的軟件, 內容包括各個領域的知識, 如健康、科學、美術、社會等。在園的每位孩子都能無條件地享受這些軟件帶來的快樂, 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點擊不同領域進行遊戲。這無形中促進孩子的生活經驗、思維能力、語言能力、行為習慣等各方麵的發展。

精神空虛、思想枯竭、誌趣低下、愚昧無知等,絕不會煥發和孕育出真正的愛。

——蘇霍姆林斯基 4教育資源: 是支持者而不是旁觀者

單憑幼兒園的資源很難滿足孩子的發展需要, 因此,尋找新的教育資源成為學前教育機構對兒童進行教育不可忽視的途徑。英國學前教育機構十分重視利用家庭和社區獨特的教育資源, 來拓展學前教育的空間, 促使兒童更好地發展。英國沒有全托的幼兒教育機構, 在他們看來, 家庭和幼兒園對孩子的學習和發展起著同等重要的作用。如下午兩點半讓家長接幼兒, 目的是讓家長有更多的時間接觸孩子, 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 定期製定和發放一些家園共育的書籍, 保持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保教人員和家長經常有目的、有計劃地帶領兒童去博物館、動物園、公園、兒童遊戲場、書店、超市、商店、農場、運河等地方參觀遊覽, 以擴大兒童的視野, 豐富兒童的感性知識, 培養兒童探索世界的能力, 同時, 也充分發揮社區優勢資源的價值。由於外出活動比園內活動具有更大的危險性, 所以各個學前教育機構不僅在注冊時要求家長簽字表示同意讓孩子外出活動, 而且在每次外出活動之前還請家長簽字以示同意。此外, 學前教育機構還注意控製外出活動的規模和師幼比率。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英國托幼機構的環境創設無疑給我國幼教帶來了良好的啟示。如何立足於本國的實際情況, 發揮環境整體教育功能, 使教育環境對兒童教育更具有實效性, 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