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注重教養:有教養的孩子人人誇 教養是孩子一生的財富(1 / 2)

第一章 注重教養:有教養的孩子人人誇 教養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金錢可以轉賬,但教養卻不能過戶;財富可以一夜暴發,但教養卻不會一夜頓悟。教養不是天生的,孩子的教養需要家長有意識地培養,隻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教導,才能提升孩子的內在品質與外在形象,才能使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現代人。

人見人愛,是孩子有教養的主要標誌,而作為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人見人愛,在與人交往中受到大家的歡迎?可是這種美好的心願卻成為了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望。究其原因,現代很多父母過於注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忽視了一項極為重要的內容——那就是教養。

什麼是教養?教養主要指文化和品德的修養,有教養的人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做一個有教養的現代人,是文明社會對人的基本要求。

當我們接觸與一個人之後,常常會說:“這個人談吐不俗,很有教養”;“這個人溫溫而雅,舉止大方”;“這個人滿嘴髒話,素質太差”;“這個人一點不講文明,不像一個現代人”;“這個人真邋遢,衣服皺皺巴巴的”……這些都是一個人是否有教養的表現。

英國17世紀偉大的哲學家和啟示思想家約翰?洛克在《教育漫話》中寫到:“教養潤飾了人的所有其他美德而使用權之光彩奪目,這些美德變得有用,為美德的擁有者贏得了周圍人的尊重與善意。沒有教養,其次一切成就就會被人看成驕誇、自負、無用或愚蠢”。如何培養一個有教養的孩子,是許多父母關心的問題。孩子長大走向社會,走向世界,那些在一舉手一投足間就會說明一個人的修養的東西,是需要孩子在早期教育時候就打下根基的。整個社會的發展,文化的傳承,其實都和每個人從小的教養有關。

200多年前,美國康涅狄格州有一個叫嘉納塞?愛德華的人,很有學問而且注重自身修養,對子女教育也非常重視。至今他的家族已傳8代,其中出了1位副總統、1位大使、13位大學校長、103位大學教授、60位醫生、80多位文學家、20位議員。在長達兩個世紀中,竟沒有一個後代被關、被捕、被判刑的!相反,200多年前紐約州有個名叫馬克斯?萊克的人,是一個不務正業的酒鬼、賭徒,對子女不管不教。他的家庭至今也繁衍了8代,在這8代子孫中,有7人因殺人被判刑,有65個盜竊犯、234個乞丐,因狂飲死亡或殘廢者多達400多人。

這兩個家族的反差為何如此巨大,且影響到子孫後代?

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句教育名言:“父親和母親,你們在孩子的身上延續自己!”這說明了父母教育的重要性。品德高尚,博學多才者,其後代也多個個出色;而品德敗壞,無所事事者,其後代也多會有其祖先的影子。同時,我們還不難發現,教養在兩個家族中的影響至深,直接影響了後代們的成就大小以至道德品質的優劣。可以說,兩個家族最大的區別之處就在於教養。

教養是文明規範,是文明社會的道德基石。得體的教養,有助於人們獲得社會認可和幸福的生活,有助於人們建立積極和諧的社會關係,也有利於表現良好的公共形象。教養的基礎,是理解和尊重他人,並且不妨礙他人。教養是良好的社會規範的表現,不是隨心所欲,更不是唯我獨尊。教養在善待他人的同時也善待了自己。真正的教養源自一顆熱愛自己和熱愛他人的心靈,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而是發自內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