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少年從小就是個學習尖子,不僅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北京某名牌高校,而且在大學畢業時順利地通過了托福考試和GMAT考試。如果簽證順利,他就可以實現他的留學夢了。可是,簽證那天,卻發生了一件很讓人遺憾的事情。
遺憾源自那個少年的一個小小的舉動——當他聽到簽證官念到自己名字的時候,激動地站起來,同時,不自覺地咳了一聲,並往牆角吐了一口痰。
就是這個小小的舉動打破了他的出國夢。當他走進簽證辦公室的時候,簽證官說:“我隻能對您說遺憾了。雖然您的成績和能力都非常優秀,但是,綜合素質方麵卻有些欠缺。我們認為一個能力強大的人,如果他的綜合素質不過關,也是沒用的。綜合素質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品質。我們非常注重這項考核。”簽證結果可想而知。這讓少年感到很意外。
孩子因為吐了一口痰而慘遭淘汰,誰之過?捫心自問的話,就會發現症結所在——因為缺失了教養,才致使孩子少了必要的禮儀習慣。從表麵看,這種教育的缺失導致的是簽證受阻,但從實質來看,受害的其實是孩子本人。一個缺乏教養的人,其未來走向是相當可怕的。
教養並不一定取決於文化高低、出生貴賤,而教養又的確說明人的素質優劣。教養是超越人性本能的一種控製力、約束力。能否約束好自己是有教養的體現,它是一種美德,能鍛煉一個人的恒心。有教養的人之所以能得到人們的尊敬,就在於他們不會縱容自己,他們總是不斷的反省自己,永遠地自律,讓約束這把剪刀不斷修整著自己不完美的曲線,在世人麵前彰顯君子風度和樹立。
教養在孩子成長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有良好教養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更受歡迎,他們能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易於為自己營造良好的成才環境,更容易在職業生涯和私人生活中取得成就;相反,如果缺乏教養,不懂文明禮儀,人們采取不歡迎的態度,又怎麼能發展事業,立足社會?
十八世紀末政治家、思想家勃客曾寫過這樣的話:“教養比法律還重要……它們依著自己的性能,或推動道德,或促成道德,或完全毀滅道德。”一個孩子可以不聰明,可以不可愛,甚至也可以沒有遠大的理想,但是不能沒有教養,教養是一種潛在的品質;沒有教養、沒有規矩的孩子注定會成為這個社會擯棄的廢品。
教養不是天生的。一個小孩子如果沒有人教給他良好的習慣和有關的知識,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淺的。良好的教養是孩子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我們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長,擁有美好的明天,那麼我們就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