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湯森說:“人最終要獨立地走向社會,就必須擁有自主獨立的能力。因此從小就要培養自我意識,培養自主、自立、自強的精神,認知和實踐能力。自我發展本身也是個人對自身的一種反思。正是從這種反思中人才不斷地找到自我,超越自我,實現自我。”獨立就是自我生存的意識和能力。隻有一個人具備了獨立的意識和能力,才能比較容易地適應社會,擺脫逆境,把握機遇,發展自己。所以,父母應該重視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獨立性。
給孩子獨立生活的機會
一位母親為孩子操心,最後不得不去找心理問題專家谘詢。專家問,孩子第一次係鞋帶的時候打了個死結,你是不是不再給他買有鞋帶的鞋子?夫人點了點頭。專家又問,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鋪,整整用了一個小時,你最後就親自替他整理了,對嗎?
夫人說沒錯。專家又說道,孩子大學畢業了去找工作,你動用了自己的關係和權力幫他。這位母親很驚愕,問專家說:你怎麼知道的?專家說,從那根鞋帶知道的。夫人問,以後我該怎麼辦?專家說,當他生病的時候,你親自帶他去醫院;他要結婚的時候,你給他準備好房子車子和足夠的錢送去。別的,我也沒辦法。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味地抱著慈悲心腸為子女犧牲一切的父母,可以算得上最壞的教育者。”父母愛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愛孩子的時候要有原則和尺度,父母要控製住自己的感情,給孩子獨立生活的機會,讓孩子真正成為獨立的個體。
尊重孩子的獨立意識
幼兒園組織親子秋遊,孩子們都自己背著雙肩包,神采奕奕地互相打招呼。這時,珊珊媽媽說:“珊珊,媽媽來幫你拿包,包裏的東西重,你背不動的,會累的”。原本高高興興的珊珊一下子就嘟著嘴說:“媽媽不要你背!我自己的東西自己背、不要你幫助我不怕累”!
珊珊媽媽接著說:“珊珊你還小,等長大了出去遊玩媽媽會讓你背包的”。珊珊不服氣地說:“媽媽,你說的話忘記了?你不是說我已經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媽媽啞然會心一笑,默默言語:“珊珊真的長大了”。
任何孩子都具有獨立意識,這種意識是自主自立孩子的先決條件。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有很強的意識,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意識。在孩子主動要求做一些事情時,不要因為孩子小,而不予支持獨立,從而導致孩子自己動手的意識在萌芽狀態中就被扼殺了。相反,當孩子要求“自己做”的時候,父母就要因勢利導,多給予鼓勵和讚揚。
勞動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獨立性和勤勞、不畏艱苦是密不可分的,隻有愛勞動,不怕艱苦,才能夠獨立起來。從小讓孩子進行勞動鍛煉,使孩子學會做點事,減少對成人依賴的心理,將會促進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賴別人幫助”的獨立意識形成,這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創造性將起著巨大的作用。
希爾頓是美國希爾頓飯店的創始人,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注重培養他勞動實踐的能力。
有一天,天剛亮,父親就把希爾頓叫起來,把一個大約兩米長的草耙交給他,並用愉快的聲調說:“你可以到畜欄裏工作了。”小希爾頓接過這個比他的個頭高兩倍的草耙,開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勞動。就這樣,希爾頓少年時代便在父親的帶動下,邊讀書邊幹活,養成了勤勉和善於經營的本領。
希爾頓上學後,父親專門開辟了一塊地給他,讓他自食其力,學會耕種賺錢。他在地裏種上青菜,每天放學後就跑去鬆土、澆灌和施肥。等青菜收獲了,他便拿到市場上去賣。這時,她的第一個顧客往往是他母親。當他接過母親手中的錢時,他總是深深地感受到收獲的喜歡和成功的快樂;同時也對自己的勞動成果倍加珍惜。
學校放假時,小希爾頓就跑到父親的商店裏去打工,跟父親學做生意。父親教如何處理各種各樣的業務,如何衡量信用,如何與顧客討價還價,如何揣摩顧客的心理需求,如何進貨退貨,以及如何在緊要場合保持心平氣和。有一次,父親讓他幫助進貨。他一個人跑到離家幾百裏的地方,一去就是十幾天。在這樣的磨練中,他得到了許多經驗,膽子也越練越大,迅速地成為了一個出色的小生意人。而這些必要的訓練和寶貴的經驗,正是這些促成了他日後的成功。
由此可見,勞動是孩子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父母適當地交給孩子一些工作,讓孩子學著做些簡單的勞動,不僅能減輕父母的負擔,還能無形中培養了孩子的勤勞習慣,為孩子日後的獨立生活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