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生活中,從天上掉“餡餅”的事,更是不勝枚舉,讓人眼花繚亂。而大多享用“天上掉下餡餅”的人,卻沒有荊軻做個明白人的福氣,是迷迷糊糊上了圈套的。比較常見的有購物陷阱,即在商品上巧妙地設置一種獎項,讓你即刻得到一點甜頭,但總有更加誘人的利益在前邊,使你欲罷不能,一直不停地掏腰包,結果是“更加誘人的利益”成為泡影,就像一首外國詩“希望是什麼/是娼妓/她將一切都給予/等你犧牲了極多寶貝的時候/她就拋棄了你”。還有一種美女陷阱,就是把漂亮女人作為公關的工具,向你獻殷勤,獻感情,把你想得到的一切都給予你,然後就可以讓你乖乖聽安排了。古人在兵法上就有“美女計”,在曆史變遷中久用不衰,而且成功率一直很高,令中計者事後懊悔不已。如果仔細劃分起來,還要有升官陷阱、發財陷阱、傳銷陷阱、婚姻陷阱、就業陷阱、子女陷阱等,都是輕而易舉地就有好處送到跟前,就有十分的熱情陪伴左右,等你“沉醉不知歸路”或陷進腿腳難以自拔時,事物才會暴露出它的本質來,讓你把自己的血液,一點一點地擠給人家。例如:某城市來了一個外地的耍蛇人,說自己不是賣藥的,誰賣藥誰是兒子,自己就是做廣告宣傳,然後白送每人一帖膏藥,用好了給傳個名,然後到河南去郵購。他說他手裏的蛇會抽3種香煙,口袋裏有一條兩個腦袋的蛇可以爬出來翩翩起舞;他說用兩根手指可以剪開一塊石板;他說他5歲的兒子可以打一套少林拳。他說他會的諸多功夫,結果是一樣也不表演,隻是用手指把一塊石板的邊緣戳下,他還把膏藥貼到幾個自稱有病的人的身體上,一會兒,膏藥上分別有了水和血的痕跡,病人就說患處不痛了。他就說出血的病是扭傷,淤了血,現在拔出來了;出水的病是受風。惹得圍觀者騷動起來,讚歎不已。於是,他就說要給人們發膏藥,還給每人先發了個“號”,按先後次序即可。真要發藥時,他又說觀眾未必真有病,隻是想圖個熱鬧、占個便宜;他得有藥送給病人,別壞了藥的名聲,真有病的先拿出10元錢來,他不要,就是看看有沒有真心。真有人掏錢了,他就送上兩帖膏藥,又把10元錢還給了人家。如此一個兩個三個,觀眾們怎能不信以為真,紛紛掏錢遞過去,生怕那藥真的不夠分。這時那人卻把錢收上來,攥在手裏,給膏藥時再不往回返了,卻在膏藥上劃了個錢數,大有事後一起退款的意思。結果,他手裏握了厚厚一遝錢後,巧舌如簧地說:“這才是真有病的,沒病的都讓我嚇跑了。我說話算數,送藥不收錢,但我和孩子總得留個吃飯錢吧,所以,兩帖藥,一帖是賣給你們的,算給我和孩子湊個吃飯錢,10元一帖,隻是個成本,郵購價48元呢!另一帖是送給你們的……”至此,許多人才恍然大悟,這人一再炫耀的“拿手把戲”是一個也沒耍,手裏的膏藥卻賣得一個也沒剩,隻不過是平均5元一帖罷了。是的,一個外籍人,千裏迢迢地給你送習武人用的靈丹妙藥,這不是從天上掉餡餅了嗎,這不是白給的午餐嗎,豈有這等的好事?人們如果能在這個好事麵前,“難得糊塗”地保持頭腦的冷靜,靜觀其變做個分析識別,就不會輕易進入別人的圈套,做個明明受了騙,還把騙子讚美一番的傻帽了。
●### 朝秦暮楚行為“能解”
“昨夜西風凋碧樹”,本來是件美好的事情,忽然之間就遭受到摧殘,變得支離破碎、麵目全非,難免讓人失落(失敗),也難免讓人傷情。即便是看似無形的“情緒”,實質也猶如刀槍劍戟,讓人意誌消沉,墮落成一無是處,甚至走向死亡。摧毀美好事物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在自然生態中存在大自然的不可抗力;在社會生活裏,除了來自大自然的威脅外,其他許多不利的客觀條件中,人為因素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在人為的因素中,人們的有意謀劃,特別是在自己崇拜的偶像、親人、配偶、知己的出爾反爾、陽奉陰違、言不由衷、落井下石,殺傷力最強。要想保護自己的權益,就有必要對崇拜的偶像、親人、配偶和知己違反常規的所作所為,“難得糊塗”地多問幾個為什麼,不可一概信之,以求得出正確結論,有效避開傷害。而由此帶來的傷害一旦發生,也有挽救的可能。
“朝秦暮楚”這句成語,多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反複無常。秦與楚,是戰國時兩個強大的諸侯國,互相對立爭霸,其他國家和遊說之士,為了各自的利益,時而助秦,時而助楚。此外,類似成語還有“朝三暮四”,原意是耍手段愚弄別人,後來也用於形容人的反複無常;有“朝令夕改”,說是早上發布的命令,晚上又改變了,形容官方的反複無常,更會讓人無所適從、百思不得其解,陷入情緒化泥潭而難以自拔,或者產生抗拒心理難以開解。如此,則就會損害自我的生命價值,不是因小失大,就是跌倒了再也爬不起來,耽誤了本來屬於自己的大好前程,鑄成終生的遺恨。例如《三十六計》中有“假道伐虢”一計,說的是春秋時期,晉國想吞並鄰近的兩個小國:虞和虢。這兩個小國平時關係不錯,如果攻擊其中的一個,另一個就會出兵相助。晉國君臣就想出了個離間他們的辦法:抓住虞國國君貪財的弱點,送了良馬和寶玉給他;然後在晉、虢的邊界製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再提出攻打虢國的晉國軍隊要在虞國道路上通過,請虞國準許的要求。虞國的國君受了晉國的好處,不願意為了一個弱朋友而去得罪一個強大的朋友,不顧大臣宮之奇的反對,把他所謂“唇亡齒寒”的勸告拋在腦後,答應了晉國的要求。結果,晉國很快占領了虢國,班師時把許多戰利品送給了虞公。這時晉國的大將卻說染病不能帶兵,暫時把晉軍駐紮在了虞國京城的附近。幾天後晉獻公親率軍隊前去,並邀虞公一塊去打獵。在狩獵場,虞公看見城中起火,急急趕到時,京城已經被晉軍裏應外合強占了。類似出爾反爾、巧取利益的事情,從古到今,是不勝枚舉的,僅《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就有借荊州不還、入西蜀取而代之這兩件大事。國與國之間,經常以援助(保護)為名,把力量滲透進去,時間一長,援助往往就變成了賴著不走的侵略。現今生活中,企業和企業之間,家庭和家庭之間,也經常有類似事情發生,援助(合作)者往往成為經濟間諜,朋友往往成為鵲巢鳩占的第三者。
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朝秦暮楚的現象是經常發生的。說了不算、中途變卦、事後不認賬的情況,屢見不鮮。如果凡事能夠“難得糊塗”地保持一份警覺,就會對“可能發生的事端”進行必要的防範,從而杜絕或減少損失。例如:現在的廣東、廣西壯族自治區,在秦漢時期被稱為南越。秦國滅亡時,管理南越的官吏趙佗,便自稱為南越武王。漢高祖平定天下,不願再興戰亂,就對趙佗采取安撫措施,並讓他代統治南越諸國。到了呂後時,則把南越視為蠻族,實施差別待遇,禁止在南越邊境進行鐵器交易。趙佗對朝廷這種朝秦暮楚的行為極為不滿,就自稱為南越武帝;又先下手為強,對這些禁令的策劃者長沙王進行攻打,一舉攻陷長沙和周圍數縣。漢朝廷派兵討伐,因為氣候和瘟疫,失去了作戰能力。趙佗又將周圍的諸國一並降服,以天子自居,拉出與漢朝對抗的架勢。文帝繼位後,為了安撫天下,又對各蠻族施以恩德,把趙佗雙親墓地所在的地方賜給他做領地還派人按時祭祀,親屬也得到了官職和賞賜。趙佗非常感動,上表漢文帝請罪,說:“呂後聽信長沙王的話,將我的祖墳挖開,誅殺我同族的人,所以自暴自棄、胡作非為,在荒蠻之地稱王……”漢文帝是一位賢明的天子,從此以後,南越的帝製,全部廢除。趙佗很清楚漢朝廷朝秦暮楚的真實意圖是削減自己的勢力,所以激發出大無畏的“難得糊塗”精神,及時壯大自己的力量,避免坐以待斃。在重新得到安撫後,更具有審時度勢的頭腦,明白朝廷是真心,所以“難得糊塗”地對自己的勢力(行為)予以貶低,求取和平共處。(《中國人的謀略》第160頁)試想,如果趙佗不能及時作出第一個對策,對待朝廷的“削藩”無動於衷,日子越過越艱難,那麼,朝廷在以後也許就沒有重新進行安撫的必要了。還有一則故事,說的就是對他人的朝秦暮楚,不善於及時識別,還不聽從勸告,以至於丟失了性命。另有一例典出《史記?春申君列傳》:楚國宰相春申君見國公沒有兒子,很是擔心,就尋找會生孩子的女人,其中有一人是李園的妹妹,自己十分喜歡,便把她納為妾。這個女人不久懷孕了,與哥哥商量出一個計謀,讓春申君把她送給楚公,並告訴春申君說:“我很喜歡你;但如果我到了楚公那裏,即表示你的孩子將成為下一代君主,我還是屬於你的。”春申君也覺得有道理,就把這個女子送給了楚公,不久生下了一個男孩,就是後來的楚幽公。在生了孩子後,這個女人和哥哥怕春申君泄露秘密,想找機會把他殺掉。後來楚公得了重病,有人看了春申君的麵相後說:“你現在麵臨意外的災難及幸福。所謂意想不到的災禍,是指楚公死後,李園將會刺殺你;而意想不到的幸福就是你可能成為楚王。”聽了如此透徹的分析,春申君應當進行必要的防範才是;可他很生氣地說:“豈有此理,李園不會這樣做的。”結果,在楚考烈王死亡後,李園便差刺客藏於城門內,刺殺了春申君及家人。朝秦暮楚的行為,是受利益驅使的。李園的妹妹考慮到,做國王的母親比做小妾好得多,所以動了殺機。而春申君卻沉湎於女色,過分相信他人,喪失了判斷力。對於這個女子的計謀能力,春申君在她央求將自己送給楚公時,就應當有所提防才是。所以,太史公司馬遷評論說:“應下決斷而沒有下,自作自受。”從中可以看出對他人朝秦暮楚行為提高警惕的重要性。但也切記不可草木皆兵,不可疑神疑鬼,像曹操誤殺呂伯奢一家,就大錯特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