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紅樓夢》這部曠世之作問世後即被人們視為珍品,風行南北。據當時的形容是“當時好事者每傳抄一部,置廟市中,昂其價,得金數十,可謂不脛而走者矣!”兩百年以來,人們來對《紅樓夢》的研究工作一直沒有間斷過,甚至形成了一種專門的學問——“紅學”。“紅學”的切入點和研究方向眾多,可謂包羅萬象。因此自然也就包含了當今人們最熱門的話題——養生與保健。

《紅樓夢》產生於清朝的鼎盛時期。在這個相對輝煌的年代裏,通過對前人智慧的總結和發展,中國的醫學與養生學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自然而然,這些進步與發展也被體現在了《紅樓夢》之中。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精通醫術,據其所著《廢藝齋集稿》記載,他在白家疃的幾間住所,便是一位患眼疾幾近失明的婦女為感激曹雪芹讓她重見光明後,以祖墳周圍樹木為雪芹建造的,從而使雪芹在有了落腳之處,不用在小廟中為人看病了。因此,在這本作者以生命鑄就的《紅樓夢》中所提到的每一個病例與治療方案也都融入了作者的醫術與養生之道,是值得後人去推敲和借鑒的,書中所涉及的每一種養生方法也是我們應該去繼承和發揚的。

在《紅樓夢》中,作者塑造了大量形象鮮明的人物。從悲戚疑慮,言語刻薄的林黛玉,到城府穩重,待人寬容的薛寶釵;從不通世務,崇尚自由的賈寶玉,到工於心計,處事圓滑的王熙鳳;從豁達開朗,心地善良的賈母,到性情樸實,樂觀風趣的劉姥姥。他們的人生百態無不在向世人展示著人間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那麼,追求健康長壽的我們,又從他們身上看到了什麼呢?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是一位單薄瘦弱,弱不禁風的女子,書中對其的介紹是“眾人見黛玉年紀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麵貌雖弱不勝衣,卻有一段風流態度,便知她有不足之症。”這“不足之症”便是民間常說的先天不足。因此她自己也說:“我自來如此,從會吃飯時便吃藥,到如今了,經過多少名醫,總未見效……隻怕一生也不能好的了。”隻能長期服用人參養榮丸來進行緩補,但這人參養榮丸畢竟隻是補藥,再加上她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最終挽回不了她肺結核咯血死亡的命運。而薛寶釵“從胎裏帶來的一股熱毒”使她常常“喘嗽”,再加上她怒於中而不行於外的性格,所以一位老和尚給她說了一個“海上仙方兒”,這就是書中說提到的冷香丸,從身體和心理上對她進行調養。

賈寶玉是一個個性反叛的人物,但賈府上下對他的照顧可謂是無微不至,飲食上的調理和生活上的無憂無慮讓他的身體一直沒有什麼大的毛病。而對於王熙鳳,《紅樓夢》裏寫到,王熙鳳稟賦氣血不足,年幼不懂保養,平時爭強好勝,操勞大家族內務,造成小產,一個月後又添了“血崩”症,逢氣急時,還咳出血塊來,前後一年就撒手人寰了。

賈母是《紅樓夢》中長壽的代表人物之一,作為一位德高望重、開朗豁達的老人,她平時注意散步遊玩,認為散步是“疏散疏散筋骨”,她還喜歡熱鬧,每逢節日,她和兒孫媳婦們在大觀園內走動、玩樂,對飲食調節、寒溫調攝她也很注意,愛吃甜爛食物,吃東西是“少而精”,至於衣著保溫,自有府內眾人打點。而劉姥姥也是《紅樓夢》中的一位老壽星。她的生存環境恰恰和賈母相反,但她卻擁有和賈母一樣良好的心理素質,再加上她日常的體力勞動鍛煉,粗茶淡飯也造就了她一副好的身子骨。

賈府的數百人,各自都有著不同的醫療保健方法和養生之道。編者出於多年來對養生之道的探索,在總結前人解讀《紅樓夢》的基礎上,從美食、飲酒、喝茶、藥物、疾病、性與其他方麵對《紅樓夢》中的養生秘密提出了獨特的見解。試圖以一個新的視角來向讀者展現《紅樓夢》中人的養生之道。如美食養生篇,編者羅列了一係列紅樓宴和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湯品、菜品、點心和蔬果。並聯係《紅樓夢》中人物的身體和心理特點,分析了這些美食對現代人身體健康的幫助,讓讀者在品嚐紅樓美食的同時保養了身體。在飲酒養生篇中,編者從我國的傳統酒文化入手,以《紅樓夢》中出現的美酒為基礎,向讀者解答了飲酒對於人體健康的利弊。在喝茶養生篇中,編者在品味中國茶道的基礎上,以《紅樓夢》中出現的喝茶情節為例子,向讀者講解了喝茶對於人體保健的作用。另外在藥物養生篇、疾病養生片、性與養生篇中,編者也以其獨特的見解向讀者解答了《紅樓夢》中人的養生秘密。

當然,本書所提到的觀點隻是整個紅樓文化中的滄海一粟,但希望這些觀點能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所收益。對於書中出現的遺漏和錯誤,編者本著對養生之道探索的嚴謹科學態度,懇請讀者能夠批評和指出,以求本書在讀者朋友的修正下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