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嫩枸杞芽,探春寶釵誇
枸杞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中藥材。相傳在戰國時代,有位姓張的男子,他長相怪異,舉止也怪異;虯須環眼,衣衫襤褸,整日赤著一雙腳,樂嗬嗬地東奔西走。正因為如此,人們就管他叫奇怪的赤腳張。既然叫奇怪赤腳張,那他當然就有許多奇怪之處了。其中最奇怪的是他活到了九十多歲,卻仍然是耳聰目明,黑發皓齒,一如既往的瘋瘋癲癲,東奔西走,健步如飛。於是就有人向他打聽健康長壽的秘訣了,奇怪的赤腳張卻笑而不答。俗話說酒後吐真言,一天這人就請他來喝酒,幾碗酒下肚之後,舊事重提,奇怪的赤腳張終於吐露出了秘密。原來,他經常服用屋後麵的一種“紅果子”,服用後整個人感覺神清氣爽,幾十年來竟然沒有得過什麼病。請他喝酒的人聽了這話,就去摘了一些“紅果子”食用,果然感覺不錯。這人是個大嘴巴,不像奇怪的赤腳張那樣會保守秘密,於是沒過多久,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了“紅果子”的妙處,這“紅果子”就是今天我們所食用的枸杞了。
講完這個故事後我們再回到《紅樓夢》中,作為一道菜品,《紅樓夢》中沒有細談枸杞,卻談起了枸杞樹春天所發的芽。在《紅樓夢》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寶玉瞞贓,判冤決獄平兒行權”中,賈府裏的老爺太太、少爺小姐們在吃膩了山珍海味、大魚大肉之餘,於是想到油鹽炒枸杞芽來換換口味。柳家的對蓮花兒說道:“前兒三姑娘和寶姑娘偶然商議了要吃個油鹽炒枸杞芽來,打發個姐兒拿著五百錢給我。我到笑起來了,說二位姑娘就是大肚子彌勒佛,也吃不了五百錢的,這三二十錢的事,還預備得起。”從這段情節可以看出,這枸杞芽雖然便宜易得,卻也因為口味清淡,鮮嫩異常而列入了紅樓美食。
枸杞芽擁有同枸杞一樣的效果,而且還能作為一道蔬菜登上人們的餐桌,其味道苦中帶甘,是人們日常養生保健的一道不錯美食。元朝魯明善所著的《農桑衣食撮要》中就提到枸杞“春間嫩芽葉可作菜食”。養生名著《遵生八箋》中也說:“枸杞頭:枸杞子嫩葉及苗頭采取如上食法,可用以煮粥更妙。”明代醫學家周履靖所著的《茹草編》中講到枸杞芽時提到:“昨有道士揖餘言,厥惟靈卉可永年。紫芝瑤草不足貴,丘中枸杞生芊芊。摘以瑩玉無瑕之手,濯以懸流瀑布之泉,但能細嚼辨深味,何以勾漏求神仙?村人呼為甜菜頭,春夏采嫩頭,湯焯,鹽醢拌食。”
從以上各種典籍對枸杞芽的描述可以看出,枸杞芽的妙處甚多,吃法各異。采來在沸水中焯焯,然後涼拌,或者洗淨與粳米熬粥食用,或者同雞蛋一起煮湯喝,味道都鮮香異常。《紅樓夢》中枸杞芽的做法是:將枸杞芽洗淨,鍋中放植物油適量燒熱後,下蔥薑爆香,而後下枸杞芽,炒至熟時,下食鹽、味精等,翻炒片刻即可。此菜喚著“油鹽炒枸杞芽”,是江南地區及其普遍的家常菜之一。與一般蔬菜相比,此菜除了味道獨特之外,還有更多的保健作用,出身於賈府這樣富貴人家的探春和寶釵會鍾情於它,也就不足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