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蟹肉餃,活血清熱好(1 / 1)

小小蟹肉餃,活血清熱好

劉姥姥二進大觀園,賈母陪著劉姥姥閑逛時,小丫環們送來了兩個點心盒子,其中一個盒子盛著兩樣炸食:一樣是一寸大小的小餃兒,賈母因問是什麼餡兒,婆子們忙回答說是“蟹肉小餃兒”,賈母嫌這小餃兒“油膩膩的”,最後隻挑了個卷子。實際上,這蟹肉餃本身是不油膩的,但是經過油一炸,像賈母這樣的老人自然就嫌它油膩了。

其實這蟹肉在大觀園裏是頗受歡迎的。林黛玉和薛寶釵都曾寫出了美妙的詩句來讚美螃蟹:“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裏春秋空黑黃”。另外薛寶釵還說:“現在這裏的人,從老太太起,連上屋裏的人,有多一半都是愛吃螃蟹的。”

我國食蟹的曆史悠久,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曆史。宋代高似孫撰寫了我國第一部研究蟹的專門著作,而傅肱所撰寫的《蟹譜》也對蟹的分類、習性、儲藏、食用、忌宜等作了詳細的介紹,至今仍有參考價值。蟹的生活習性很特別,它穴居於江、河、湖、澤或水田周圍的土岸,晝伏夜出,以動物的屍體或穀物為食。螃蟹在秋季長得十分豐滿肥碩,每年菊花盛開的時候,就是螃蟹的旺產期,因此民間有“菊花黃,蟹兒壯”的說法。所以,晚秋季節,菊香蟹肥,是人們品蟹賞菊的好時節。大觀園的女兒們持螯賞桂,寫菊花詩,正是在秋季進行的。

螃蟹分海水蟹和淡水蟹兩大類,而賈府中所吃的螃蟹是淡水蟹。除了這兒所講的蟹肉餃之外,大觀園中還舉辦了以蒸蟹為主的螃蟹宴。我國食蟹之法有多種,可以整隻煮食、蒸食、炸食,也可以剝殼取肉另作花式蟹菜或炒菜。但是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蒸蟹要比煮蟹好。因為螃蟹味道鮮美,肉質細嫩,水煮可使營養成分擴散水中,同時又失去了蟹的鮮嫩口感。蒸蟹要比水煮溫度高,從而熟得快,既可縮短時間,又可殺滅蟹體內的寄生蟲,還能減少蟹的胃腸排泄物對蟹肉的汙染,確保肉質潔淨、味道鮮美。另外,蒸蟹時無須翻動,可保持蟹體完整,幹爽利落,含水分少,色澤紅潤明亮。

當然,把螃蟹做成蟹肉餃也是食蟹的一個不錯方法:取蟹肉150克,白麵250克,大油50克,薑末、冬筍共50克,精鹽3克,紹興黃酒25毫升,雞精1克,清湯100毫升,花生油50克,蔥油15克。將白麵用沸水燙熟,用少許大油揉搓,使麵團光滑不夾生粉,蓋上布,冬筍切小丁備用。炒鍋置火上燒熱,放入少許花生油煸炒薑末,在爆出香味時放入蟹肉、冬筍丁煸炒,並加入鹽、紹興黃酒、清湯煮沸入味後收汁,再加入雞精、蔥油炒勻,出鍋冷卻後備用。將燙好的麵團揪成小塊,麵案上抹少許的油,用擀麵杖將麵塊碾成圓皮,把前麵炒好的餡放在中間,捏成餃子。蟹肉餃煮食,蒸食,炸食均可,其味鮮美無比,並且營養豐富。

蟹肉雖好,但食之有許多忌諱:首先,買回的螃蟹必須洗刷幹淨,先把它體外附著的泥土髒物洗刷幹淨,再放人淡鹽水中養幾個小時,讓其把胃裏的髒物吐出來。其次,不要吃生蟹與死蟹,螃蟹往往帶有一些寄生蟲與致病菌,如果不經高溫消毒或殺滅,則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傷害,重者還會危及生命,而死蟹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質組胺,事後會引起食物中毒。而螃蟹的胃、腸、腮等部位也含有大量的細菌和有毒物質,所以在做螃蟹前應先剔除這些部位後再烹調。再次,吃螃蟹後忌喝冷飲,蟹肉屬於寒性食物,如若吃了蟹肉再用冷飲,則會急劇降低胃腸溫度,導致消化不良或胃腸炎,造成腹痛、腹瀉等病症,而做好的螃蟹也應趁熱吃,吃時最好加點薑和醋,一來可以調味去腥,二來可以製約蟹肉的寒性,起到發汗、散寒、解毒的作用。

螃蟹忌食過多,蟹肉味道鮮美,但也要有所節製,特別是那些胃腸虛弱者更應注意。賈府的人深知此理,在螃蟹宴上,黛玉體質虛弱,不敢多吃,隻吃了一點夾子肉,就下來了。賈母還對湘雲、寶釵說:“你們兩個也別多吃了。那東西雖好吃,不是什麼好的,吃多了肚子疼。”由此可見,食蟹時有所節製,對於身體的健康也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