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拌茯苓霜,吃出冰雪肌膚(1 / 1)

奶拌茯苓霜,吃出冰雪肌膚

在《紅樓夢》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薔薇硝,玫瑰露引出茯苓霜”中,芳官與柳五兒很要好,經寶玉允許,將剩下的玫瑰露連瓶子都送給柳五兒吃去。五兒的母親柳家的見芳官拿了一個精致的小玻璃瓶來,迎亮照著,裏麵有半瓶胭脂一般的汁子,還當是寶玉吃的西洋葡萄酒,原來是玫瑰露。五兒和她母親深謝芳官之情,當時五兒的姑舅哥哥患有熱病,她母親將玫瑰露倒了半盞,送給娘家侄兒吃。五兒的舅母,為了答謝五兒媽所贈玫瑰露,特意包了一包茯苓霜給五兒媽。後來當林之孝家的巡邏大觀園時,將玫瑰露和茯苓霜當成了贓物。於是掀起了軒然大波,柳家母女麵臨毒打和發賣的處罰。最後由寶玉出麵將事情全攬在自己身上,又虧平兒“大事化為小事,小事化為無事”的處理,柳家母女才得以獲釋。

這奶拌茯苓霜究竟是怎麼樣的,五兒的舅母原話為:昨兒有粵東的官兒來拜,送了上頭兩小簍子茯苓霜。餘外給了門上人一簍作門禮,你哥哥分了這些。這地方千年鬆柏最多,所以單取了這茯苓的精液和了藥,不知怎麼弄出這怪俊的白霜兒來。說第一用人乳和著,每日早起吃一鍾,最補人的,第二用牛奶子,萬不得,滾白水也好。我們想著,正宜外甥女兒吃。由此可見,這茯苓霜的確是好東西。

茯苓在我國有悠久的曆史,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把它列為上品。茯苓為茯苓菌的幹燥菌核,又名茯靈、茯零、雲苓、鬆苓。《本草綱目》曰:“《史記?龜策傳》作茯靈。蓋鬆之神靈之氣伏結而成,故謂之茯靈,茯神也”。它的黑褐色外皮稱茯苓皮,用於利水消腫;內部淡紅色者稱赤茯苓,用於清熱利濕;內白色者稱白茯苓,用於健脾滲濕;抱附鬆根生者稱茯神,用於安神助眠。將生茯苓磨成粉末,或其它中藥粉混合後,加水或鮮乳調成糊狀,敷臉用,還可起到美白潤膚的作用。

對於茯苓的來曆,相傳從前有個員外,家裏有個美麗的女兒名叫小玲。員外家有一個叫小伏的長工,這小夥子勤快踏實,小玲暗暗喜歡上他了。後來員外知道後,非常憤怒,這是典型的門不當戶不對啊!於是便準備把小伏趕走,還把小玲給關了起來,並托媒許配給一個富家子弟。

在出嫁的前幾天,小玲不幸患了麻瘋病,那富家子弟知道了,趕忙把這門親事給退了。員外也怕被傳染上,就把小玲送到山裏去了。小伏知道了小玲的情況,也住到山裏,打獵做飯伺侯她。這時的小玲已經病得不成樣子了,他也不嫌。後來小伏也被傳染上了,但他還是堅持每天出去打獵。

有一天,小伏進山為小玲采藥,忽見前麵有隻野兔,他用箭一射,射中兔子後腿,兔子帶著傷跑了,小伏緊迫不舍,追到一片被砍伐的鬆林處,兔子忽然不見了。他四處尋找,發現在一棵鬆樹旁,一個球形的東西上插著他的那支箭。於是,小伏拔起箭,發現在棕黑色球體表皮裂口處露出裏麵白色的東西,聞起來有一股誘人的香味。於是他把這種東西挖回家,做成了晚飯兩人吃。第二天,兩人感覺精神好了很多,身上的爛皮也有脫落的跡象,這時兩人知道,他們遇見寶了。於是小伏又在山裏找到了這種東西,天天做來吃,漸漸的兩人的麻風病竟然痊愈了。為了感謝這種白色的藥材,兩人便將自己的名字各取一字,把這種東西命名為“茯苓”。後來人們發現“茯苓”有驅風除濕的功效,所以後人常用它來治療水腫,皮膚病等疾患。

曆代醫家及養生學家都很重視茯苓的養生功效,在唐宋時期服食茯苓已是很普遍的事情。宋代文學家蘇東坡還將茯苓做成茯苓餅。並記錄道:“以九蒸胡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為並食之,日久氣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長生要決”。相傳成吉思汗在中原作戰時,小雨連綿不斷也下了好幾個月,大部分將士水土不服,染上了水濕證,眼看兵敗垂成,成吉思汗十分著急。後來,有少數幾個士兵因偶爾服食了茯苓,得以痊愈,聽說此事後,成吉思汗大喜,他急忙派人到盛產茯苓的也區運來大批茯苓給將士們吃,兵將們吃後病情子轉起來,成吉思汗最後打贏了仗,茯苓治病的神奇功效也被廣為傳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