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窩進補須講究,少食多餐定期服
在《紅樓夢》第四十五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風雨夕悶製風雨詞”中,林黛玉遇著賈母高興,多遊玩了兩次過於勞神,於是咳嗽複發,而且比往常又重,隻得在自己房中靜養。這日,寶釵來看望她,勸黛玉道:“古人說,‘食穀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養精神氣血,也不是好事。”又說:“昨兒我看你那藥方上,人參肉桂覺得太多了。雖說益氣補神,也不宜太熱。依我說:先以平肝養胃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氣無病,飲食就可以養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窩一兩,冰糖五錢,用銀吊子熬出粥來,要吃慣了,比藥還強,最是滋陰補氣的。”當晚就派人給黛玉送了一大包燕窩來。
燕窩屬於山珍海味。燕窩,又稱燕菜,產於南海,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海岸均有之。為雨燕科鳥類金絲燕及多種同屬燕類用唾液或口卸小魚加唾液或羽絨融唾液等混凝築結的窠巢。金絲燕每年四月產卵,產卵前必營築新巢,此時喉部粘液腺非常發達,所築之窩純為粘液凝結而成,色白,潔淨,稱為“官燕”、“上品官燕”。瓊州人稱為崖燕。一入水則柔軟膨脹,為燕窩中之上乘,春時窩被采取,金絲燕立即第二次結窩,時間匆忙,往往帶有一絲羽絨,巢色發暗,稱為“手燕”,含有赤褐色血絲者,稱為“血燕”,三種燕窩均為滋補良物,含多種蛋白質及其它養分,能養陰潤燥,益氣補中,治虛損勞瘵,咳嗽痰喘,咯血吐血,久瘧久痢,噎膈反胃。
據史書記載,早在鄭和下西洋時,遠洋船隊在海上遇到了大風暴,停泊在馬來群島的一個荒島處,食物緊缺。他們無意中發現了藏在懸崖峭壁上的燕窩。於是鄭和就命令部屬采摘,洗淨後用清水燉煮,用以充饑。數日後,船員個個臉色紅潤,中氣頗足。回國時,鄭和帶了一些燕窩獻給明成祖。從此,燕窩成了中國人割舍不掉的珍饈補品。
明朝掌管禦食的官員賈銘,獻給明太祖朱元璋的養生食書《飲食須知》中,即有燕窩,但那時,燕窩尚未在食肆使用。明人《宛署雜記》中提到大案中已有燕窩,說明明朝南方北方官府大宴已用此作為名菜了。
直到清代,燕窩仍是“貴家珍品”,非尋常之食物,今則因采窩者手段越來越先進,燕窩越來越少,因而也越來越貴了。作為筵席檔次高貴的標誌,頭菜有燕窩之席算是“高級”了。清代已總結出一整套吃燕窩的經驗,如“此物至清,不可以油膩雜之;此物至文,不可以武物串之”,“以清配清,以柔配柔”等等,都是有益的經驗。
據清宮檔案記載,乾隆幾次下江南,每日清晨,禦膳之前,必空腹吃冰糖燕窩粥。一直到光緒朝禦膳,每天都少不了燕窩菜。以光緒十年十月七日慈禧早膳為例,一桌30多樣菜點中,用燕窩的就有7樣。燕窩成了禦膳常饌,多用燕窩配雞、鴨,配得最多的還是鴨子:燕窩秋梨鴨子熱鍋、燕窩蘋果燴鴨子熱鍋、燕窩冬筍燴糟鴨子熱鍋、燕窩鴨子蔥椒麵、燕窩鴨子徽州肉鏇子、燕窩鬆子清蒸鴨子、紅白鴨子燕窩八吉祥、燕窩鴨子燉麵筋、燕窩醋溜熏鴨子、燕窩攢絲鴨子。此外野鴨、小雞、鹿尾配燕窩菜也較多。
燕窩有養陰潤肺、益氣補中的作用,還能防癌、降膽固醇、抗衰老,比較適合陰虛體質者。它不僅僅是食品,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但不能當主藥使用,不能僅靠燕窩來治病。肺結核、陰虛咳嗽、咳血、陰虛盜汗以及老年人陰虛痰喘,吃點燕窩挺好。
我們都知道,粥為人間第一補,因此用燕窩熬粥,其滋補的效果更佳。煮燕窩粥用到的主料為燕窩、糯米配以冰糖適量。先將燕窩用開水悶透,水涼後換入清水,擇去絨毛,洗淨汙物,盛入碗中,加入清水800毫升,蒸30分鍾,至燕窩完全漲發;再把糯米洗淨放入沙鍋中,將漲發的燕窩撕碎連水一起倒入沙鍋,同煮成粥,粥熟加少許冰糖調味即可。此粥特別適用於中老年人體弱,虛損消瘦,肺燥久咳以及肺癆咳血,噎膈反胃諸症。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燕窩。如感冒患者、脾胃虛寒濕熱者,以及痰絲多、痰黃、黏稠者是不適合吃燕窩的。脾胃虛濕熱者吃了後,常常小便黃、大便拉不出來。食用燕窩一定要注意少食多餐,不能一次吃得太多,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滋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