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所創屠蘇酒,除夕大擺合歡宴
在《紅樓夢》第五+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中,賈母除夕之夜從寧國府歸來後,與兒、媳、孫子們歡度除夕,擺上合歡宴來,男東女西歸坐,獻屠蘇酒、合歡湯、吉祥果、如意糕。這兒出現的屠蘇酒也是酒品的一種,以前由於衛生條件差,疾病流行,故常飲屠蘇酒預防疾病。
飲屠蘇酒是古代過年時的一種風俗,當時民俗,在正月初一時,家家按照先幼後長的次序飲屠蘇酒。據史書載,元旦飲“屠蘇酒”習俗始於東漢。宋王安石在《元旦》詩中吟誦:“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宋人蘇轍《除日》詩也說:“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屠蘇,也名“屠酥”、“酴酥”,之所以在元日飲屠蘇酒,唐韓諤《歲華紀麗》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俗說屠蘇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歲除夜遺閭裏一藥貼,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於酒樽,合家飲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姓名,但曰屠蘇而已。”
屠蘇是一種草名,而屠蘇酒是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但也有人說,屠蘇是古代的一種房尾因為在這種房子裏釀的酒,所以稱為屠蘇酒。據說屠蘇酒是漢末名醫華佗創製而成的,這種藥具有益氣溫陽、祛風散寒、避除疫鬁之邪的功效。後由唐代名醫孫思邈流傳開來的。孫思邈每年臘月,總是要分送給眾鄰鄉親一包藥,告訴大家以藥泡酒,除夕進飲,可以預防瘟疫。孫思邈還將自己的屋子起名為“屠蘇屋”。
經過曆代相傳,飲屠蘇酒便成為過年的風俗。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別致。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也就是說合家歡聚喝飲屠蘇酒時,先從年少的小兒開始,年紀較長的在後,逐人飲少許。蘇軾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詩中說:“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巧妙地運用了年長者最後喝屠蘇酒的典故,表明自己隻要健康,不怕年老的想法。蘇軾晚年雖然窮困潦倒,但精神卻很樂觀,他認為隻要身體健康,雖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後罰飲屠蘇酒自然不必推辭。
屠蘇酒的具體製法是:用肉桂20克,防風30克,菝葜12克,署椒、桔梗、大黃各17克,烏頭7克,赤小豆14枚。將上藥為末,裝入絹袋中,春節前一日,將盛有藥物的絹袋沉入井底,第2天正月初一早晨取藥,浸入一瓶清酒中,煮沸數次後飲用。喝屠蘇酒時,“舉家東向,從少至長,次第飲之。藥滓還投井中,歲飲此水,一世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