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茶飲茶的藝術(1 / 1)

烹茶飲茶的藝術

怎樣泡出一杯好茶,清朝錢椿年所著《茶譜》中提出的“煎茶四要”就十分簡潔實用。所謂“煎茶四要”,是指選擇好水、洗茶、候湯與擇品。煎茶的水如果不甘美,會嚴重損害茶的香味;烹茶之前,先用熱水衝洗茶葉,除去茶的塵垢和冷氣,這樣,烹出的茶水味道甘美;煎湯須小火烘、活火煮。活火指有焰的木炭火,煎湯時不要將水燒得過沸,這樣才能保存茶的精華;茶瓶宜選小點的,容易控製水沸的程度,點茶注水時也好掌握分寸,茶盞宜用建安的兔毫盞。

由此可以看出,要泡出一杯好茶,首先就要對泡茶用水進行選擇。古人對泡茶用水的選擇,一是甘而潔,二是活而鮮,三是貯水得法。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按來源可分為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來水是通過淨化後的天然水。自來水有時使用過量氯化物消毒,氣味很重,可先將水貯存在罐中,放置二十四小時後再用火煮沸泡茶。水的硬度和茶水的品質關係密切,軟水易溶解茶葉有效成分,故茶味較濃。因此泡茶宜選軟水為好。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屬軟水,蒸餾水為人工軟水。

要享受茶藝之道,對泡茶的器皿也要進行講究。古代茶之器皿很多,陸羽在其《茶經》 裏列舉了煮茶和飲茶的二十九種器皿。而如今的茶具通常是指茶壺、茶杯、茶碗、茶盤、茶盅、茶托等。東北、華北一帶,多數人喜喝花茶,一般常用較大的瓷壺泡茶,然後斟入瓷杯飲用。江南一帶,普遍愛好喝綠茶,多用有蓋瓷壺泡茶。福建、廣東、台灣以及東南亞一帶,特別喜愛烏龍茶,宜用紫砂器具。四川、安徽地區流行喝蓋碗茶,蓋碗由碗蓋、茶碗和茶托三部分組成。喝西湖龍井等名綠茶,則選用無色透明玻璃杯最理想。品飲名綠茶和細嫩綠茶,無論使用何種茶杯,均宜小不宜大,否則,大熱量容易使茶葉燙熟。

泡茶時對於茶葉的用量也要掂量準確。由於茶葉的種類繁多,因此泡茶時茶葉用量各有不同。考慮到泡茶用具的大小和飲茶者的習慣。衝泡一般紅茶、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一比五十或一比六十,即每杯放三克左右茶葉,加沸水一百五十至二百毫升。如飲用普洱茶、烏龍茶,每杯放茶量五至十克,如用茶壺衝則按茶壺容量大小適當掌握比例,投入量為茶壺容積的一半,或更多。

對於泡茶水溫的掌握因茶而定。高級綠茶,特別是芽葉細嫩的名綠茶,一般用八十度左右的沸水衝泡。水溫太高容易破壞茶中維生素C,咖啡因容易析出,致使茶湯變黃,滋味較苦。飲泡各種花茶、紅茶、中低檔綠茶,則要用九十至一百的沸水衝泡,如水溫低,茶葉中有效成分析出少,茶葉味淡。衝泡馬龍茶、普洱茶和沱茶,因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粗老,必須用一百度的沸滾開水衝泡。

而茶葉衝泡的時間與茶葉種類、用茶量、水溫和飲茶習慣都有關係。一般來說,紅、綠、花茶,衝泡次數通常以三次為佳。烏龍茶因衝泡時投茶量大,可以多衝泡兒次。以紅碎茶為原料加工包裝成的袋泡茶,由於易於浸出,通常適宜於一次性衝泡。

對於四季喝茶的安排,我們可以因季節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茶葉。一般認為,紅茶是熱性的,綠茶是涼性的。綠茶比紅茶含有較多的茶多酚,味較苦澀。因此春、秋季喝花茶,性溫而芬芳;夏季喝綠茶,或在綠茶中添加幾朵菊花、金銀花,或滴幾滴檸檬汁、薄荷汁,更能增加清涼消暑的作用;冬季喝加糖的紅茶或牛奶紅茶,具有養胃、暖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