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藥用鳳仙花,紅樓眾女染指甲
《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塚飛燕泣殘紅”中寫道:寶玉低頭看見許多鳳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錦重重地落了一地……把那花兒兜了起來,登山渡水,過樹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黛玉葬桃花的去處來。第五十一回晴雯生病,請來太醫看病。晴雯從慢中單伸出手去,那大夫見這隻手上有兩根指甲,足有三寸長,尚有金鳳仙花染的通紅的痕跡。這鳳仙花為觀賞藥用兩相宜的花卉。
鳳仙花,又叫指甲花、金鳳花等,其色彩鮮豔,花姿動人。吟詠者甚多,宋人楊誠齋詩雲:“細看鳳仙小花叢,費盡司花染作工。雪色白邊袍色紫,更饒深淺四般紅。”元代楊維楨有詩曰:“有時漫托香腮思,疑是胭脂點玉顏。”讚美了鳳仙花的美麗。姑娘們常用鳳仙花敷指甲上,將其染紅,可數月不退。因此,鳳仙花又叫指甲花。
鳳仙為鳳仙花科,屬一年生庭院觀賞性草本植物,易栽易活,夏秋季開花。莖圓錐形,直立光滑,肉質多汁。花朵大,花色鮮豔,有紅、白、橘紅、玫瑰紅、粉紅等色。《本草綱目》言“其花頭翅尾足、俱翹然如鳳狀,故以名之”。
關於鳳仙花藥名的來曆,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相傳很早很早以前,在福建龍溪有個叫風仙的姑娘,長得亭亭玉立,秉性溫柔善良,與一個名叫金童的小夥子相愛。一天,縣官的兒子路過此地,見風仙這般漂亮可愛,頓生歹心,前來調戲。被風仙臭罵一頓灰溜溜地走了。風仙知道這下可闖了大禍,縣官兒子肯定要來找麻煩。於是決定與金童一起投奔外地。風仙隻有父親,金童上有母親。兩老兩少連夜啟程遠走他鄉逃難。途中金童的母親患病,閉經腹痛,荒山野嶺又無處求醫訪藥,四人隻好停步歇息。再說縣官聽說兒子被村姑罵了一通,就命手下前來捉拿風仙,眼看就要追上,無奈之中風仙、金童拜別父母,縱身跳入萬丈深淵,以示保潔。兩位老人強忍悲痛,將風仙和金童二人合葬。晚上兩位老人依墳而臥。風仙和金童夜間托夢給父母,告之山澗開放的花兒能治母親的病。次日醒來,果見山澗滿是紅花、白花,紅的似朝霞,白的似純銀。老人采花煎湯,服後果真藥到病除。後來,人們就把這種花命名為鳳仙花以示紀念。
鳳仙花既可食用,也可藥用。其嫩莖可炒、燒、燴、醃、泡,炒肉片、燒肉片、燒青筍等,有獨特的風味。鳳仙花全身入藥。花有祛風、解毒、活血、消腫、止痛等功效,可用於治療風濕性偏癱、腰脅疼痛、婦女閉經腹痛、跌打損傷、蛇咬傷等症。莖,中藥名叫透骨草或鳳仙花梗,有祛風濕、活血止痛、清熱利尿、消腫解毒的功效,可治風濕疼痛、關節炎、咽炎、跌打損傷等疾病。根,有活血通經、消腫止痛作用,可用於治療風濕筋骨疼、跌打損傷等。種子,中藥叫急性子,有軟堅消腫作用,可治骨、魚刺鯁喉。
除此之外,將鮮鳳仙花適量,置掌中,兩手搓擦,每日1至2次,可治療手癬。取鮮鳳仙花15朵,冰糖適量,共燉服,可治療吐血、咯血。取鳳仙花15克,墨魚30克,共燉食,每日1劑,可治療白帶過多、顏色不正。取鳳仙全草30克,商陸根15克,瘦豬肉適量,共燉食,食肉飲湯,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將幹鳳仙花研末,每次9克,空腹兌酒適量服下,可治療腰脅疼痛。取鮮鳳仙全草30克,紅花9克,水煎服,可治療閉經。取鮮鳳仙全草15克,當歸、紅花各9克,水煎服,可用於跌打損傷。另外被蛇咬傷時,取鮮鳳仙全草150克,搗爛,擠汁服,渣敷患處,也有一定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