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發福剩營養,“痰厥”病基是肥胖
賈元春是賈政和王夫人的長女,因賢孝才德,送人宮中作女史,後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元春是賈府四姊妹的老大,由於是大年初一出生的,所以起名元春,其他三姊妹依次為迎春、探春、惜春。要說《紅樓夢》是一部悲劇,其實從這四姐妹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了。“元、迎、探、惜”寓意“原應歎息”,歎息這個一個封建社會的悲劇。
對於元春,曹雪芹著墨不多,主要描寫了她一生中的兩個鏡頭:“榴花開處照宮閨”和“虎兔相逢大夢歸”。元春由公侯小姐被選為宮廷女史,然後一步步晉升,最後達到了封建社會婦女所能達到的最尊貴的地位。而大觀園的出現與她更是密不可分的。由於皇帝體貼元春思念父母之心,所以允許她回家省親。榮國府為了迎接元春的歸來,才蓋造了大觀園這座省親別院。後來在這“天上人間諸景備”的大觀園內,演繹出了多少令人歎息的故事。然而,元春帶給榮國府的好景不長,一場大病突然死亡後,賈府開始麵臨各種各樣的打擊,最終沒能逃脫封建大廈傾倒的毀滅性災難。
元春去世時年僅四十三歲,可以說是英年早逝。一場大病然後去世,那麼,這究竟是一場什麼樣的致命大病呢?書中是這樣描述的:“元春自選了風藻宮後,聖眷隆重,身體發福,未免舉動費力。每日起居勞乏,時發痰疾。因前侍宴回宮,偶沾寒氣,鉤起舊病。不料此回甚屬厲害,竟至痰氣壅塞,四肢厥冷。一麵奏明,即召太醫調治。豈知湯藥不進,連用通關之劑,並不見效。”當賈母、王夫人遵旨進宮後,“見了賈母,隻有悲戚之狀,卻沒眼淚。”元妃自不能顧,漸漸臉色改變,因痰厥死亡。
原來,元春是因痰厥而亡的。也許很多人對痰厥這個詞很陌生,痰厥是中醫病名,是厥證之一種。厥證是指突然昏倒、四肢厥冷的病症。因痰濁壅塞而致的厥症就叫痰厥,多見於肥胖體豐之人。因此元春為何會患上痰厥之症,還需從“身體發福”去找原因。所謂發福,實際上就是肥胖,有人含蓄一點,文雅一點就稱之為“富態”。正因為肥胖,元春才“每日起居勞乏,時發痰疾”,加之偶沾寒氣,使“痰氣壅塞,四肢厥冷”,於是一命歸天。由此可見,這肥胖對人體的危害是多麼的巨大!
元春身居後宮,為賢德妃,自然是每天大魚大肉,肥甘厚味,在日常生活中,處處有太監、宮女伺候,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體力活動甚少,過多的熱能消耗不掉,必然變成脂肪儲存起來,於是就“發福”了。按照現代醫學來講,這時體內必然有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等症出現。“發福”的時間是很長了,於是並發了“痰厥”以致死亡。
所以,今天的人們就該警覺了。如今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很多人吃得好,穿得好,休息得更好,吃完便懶懶散散的一待,身體在不知不覺中變胖了。現在許多孩子被父母寵著慣著,肥胖者更多。有一位孩子才九歲,身體便出奇的胖,達到了一百多公斤。渾身上下全是脂肪,堆積成一個個皺摺。據孩子的父母說,孩子出生時就比別的孩子胖,飯量也比同齡孩子大。當初,父母親都覺得吃多是好事,證明孩子沒毛病,也就沒調整他的飲食習慣,愛吃什麼就給什麼。結果,幾年下來,孩子越來越胖,達到了病態,不得不住進了醫院。入院後檢查,孩子由於肥胖造成了淋巴和血液循環不好,下肢回流嚴重受阻,雙下肢和腳部的贅肉壓積,腫脹青紫、皮膚潰爛,無法正常行走。長期肥胖,孩子的心功能受累、伴有脂肪肝、呼吸受限,最終,這孩子死於了肥胖及其並發症。
因此,肥胖“發福”並非是福,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該認識和警惕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