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心靈的窗戶
一棟房子如果沒有窗戶,溫暖的陽光就無法照進來,新鮮的空氣也不能飄進來。人也是一樣,“心窗”沒有打開的時候,就會感到氣悶;“心窗”打開了,煩惱才能減少,心靈的視覺才更清晰,對於一些事情也能看得更透徹了。
田娟有一個在外人看來非常幸福的家庭。丈夫是一位知名的企業家,對她百依百順,她還有一對聰明可愛的雙胞胎兒子。以世俗的眼光看起來,她是很幸福的,可以說是幸福中的幸福人。但田娟卻並不這樣認為。朋友問她:“你還有什麼不滿意呢?”
她說:“你不知道啊!他對我感情不專,使我痛苦,不滿。”
朋友勸她說:“你要放寬愛的尺度,才會感到幸福!”
她問:“那要如何才適度呢?”
朋友回答道:“你愛的範圍太狹窄了,猶如把感情當成一條繩子,縛(管)得他對你產生敬而遠之的心理,才使你那麼痛苦。你應該以柔和的感情來寬容他的一切,不要以占有欲、威力來加在感情上麵。否則你先生表麵上對你又順又愛,但內心卻又煩又畏。這也就難怪他會對你有欺騙的行為。你若能把愛擴大到去愛他所愛的人,他一定會感謝你,同時也更珍惜這份感情中的恩情,因為你所給予他的愛是那麼的自在。人的感情就像是熔爐,隻要你多給他寬大的愛,滿足他的感情,再冷再硬的心也會被它熔化……”
為情所苦的田娟,後來果真按照她朋友的方法,做到去愛她丈夫所愛的那些人。他們夫妻的感情便日趨融洽。夫妻之間就是這樣,隻有在共同生活的交融中,彼此能互相包容對方的缺點,欣賞對方的優點,方能幸福一生。
在人生的旅途中,婚姻是愛的港灣,愛是心靈的窗戶。隻有把心靈的窗戶打開後,愛的陽光才會照進我們的心田,我們的視野才會變得開闊。這樣,你便會感覺到愛原來也需要新鮮的空氣。
樂觀的人懂得拒絕煩惱
麵對煩惱有兩種心態,一種是樂觀的心態,一種是悲觀的心態。樂觀的人麵對煩惱總在做一個更壞的假設和事實對比,因而事實總是更好。悲觀者總是覺得今不如昔,因而常常耿耿於懷。
人活在世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或喜或憂,或悲或樂,不管你的際遇如何,也不管你成功與否,隻要你善於調整自己的心態,凡事多往好處想,煩惱就會望風而逃。
樂觀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心境。它可以激發人的活力和潛力,化解煩惱,逾越困難;悲觀則是一種消極頹廢的心境。它使人悲傷、煩惱、痛苦,在困難麵前一籌莫展,影響身心健康。
有一個年輕人,在路上與他在大學時期的教授巧遇。老教授關心地殷殷詢問年輕人的近況。年輕人將自己工作後所遭遇的不順利情形,一五一十地對老教授盡情傾訴。
老教授耐心地聽著年輕人的抱怨,好不容易等到年輕人告一段落,老教授才點點頭,說:“看來,你的狀況似乎不是十分理想;不過,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想過要改變這種現況,讓自己過得好一點兒呢?”
年輕人急忙回答:“我當然想要過得更好呀!請問教授,有什麼訣竅嗎?”老教授神秘地笑了笑:“的確有訣竅,你明天晚上若是有空,到這個地址來找我。”
說著,老教授遞了一張名片給年輕人。第二天晚上,年輕人來到老教授的住處。那是在市郊的一處簡陋平房。老教授看到年輕人,高興地在屋外擺了兩張涼椅,要年輕人坐下來陪他聊天、看星星。老教授言不及義地和年輕人聊了半晌,年輕人急躁了起來,急著要老教授告訴他,怎樣做才能使自己過得更好?老教授微笑著指著天上的星星:“你可以數得清,天上有多少顆星星嗎?”年輕人抓了抓頭:“當然數不清了。這和我有什麼關係?”
老教授望著年輕人,語重心長地道:“孩子,在白天,我們所能看到最遠的東西,是太陽;但在夜裏,我們卻可以見到超過太陽億萬倍距離以外的星體,而且不止一個,數量是多到數不清的。”
老教授繼續道:“我知道你的處境不順利!但若是年輕時便一帆風順,終其一生,你也隻不過看到一個太陽。重要的是,當你的人生進入黑夜時,你是否看到更遠、更多的星星?”
年輕人頓時恍然大悟。
真正樂觀的人,是用積極的精神向前奮鬥的人,是戰勝煩惱的人。
正如美國總統威爾遜所說:“樂觀者與悲觀者之間,其差別是很有趣的:樂觀者看到的是油炸餅圈,悲觀者看到的是一個窟窿。”
煩惱是悲觀者的人生危機,是樂觀者的人生向導。因為悲觀的人在煩惱中看不到希望,終日與煩惱糾纏不清;而樂觀的人卻能從煩惱中發現機遇,從而擺脫煩惱的侵害,所以樂觀的人不被煩惱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