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草。”弟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告訴我,你們該怎麼除掉這些雜草?”

眾弟子不禁有點兒愕然,心裏說:這個問題也太簡單了。

大弟子首先開口道:“隻要給我一把鋤頭就足夠了。”

二弟子馬上說:“還不如用火燒來得利索。”

三弟子反駁說:“要想斬草除根,隻有深挖才行。”

……

等弟子們全都講完後,休謨微微一笑,站起來說:“這堂課就到此為止。你們回去以後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清除一片雜草,一年之後再來這裏相聚。”

一年時間轉眼就過去了。當弟子們再次相聚時,他們都很苦惱,因為無論他們采取什麼方法,都沒有明顯的效果,有的雜草反而更多了。因此,眾弟子都急等著要向老師請教。

然而先哲休謨已經與世長辭了,死後隻留給弟子們一本書。書中有這麼一段話:“你們的辦法是不能把雜草徹底清除幹淨的,因為雜草的生命力很強。要想除掉田野裏的雜草,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田野裏種上莊稼。是否想過,你們的心靈也是一片田野。隻有在心靈的田野中種滿‘莊稼’,才能使‘雜草’的生存空間變小,莊稼越是茁壯繁茂,雜草就越是孱弱萎縮,心靈田野中的雜草也就容易清除幹淨。我們的煩惱才會得到減少,生命的境界就會得到升華。”

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阿難,因為某一個黃昏聞到了花園中花的清香,那些花香使他非常感動,但是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製,不可能做到每天、每時、每刻都置身於花香中。因此,他便苦惱了,以至於在接下來的幾天無法靜下心來打坐。於是,阿難便去請教他的老師——佛陀。佛陀了解了原因後對他說:“守戒律的人,不一定要開花結果才有芬芳,即使沒有智慧之花,也會有芳香。有禪定的心,就不必要在因緣裏尋找芬芳,他的內心永遠保持花香。一個透過內在開掘戒、定、慧的品質的人,即使在逆境中也可以飄送人格的芬芳呀!”

阿難聽了,垂手肅立,感動不已。

佛陀和藹地說:“阿難,修行的人不隻要聞花園的花香,也要在自己的內心開花——有德行的香。這樣,不管他居住在城市或山林,所有的人都會聞到他的花香!”

如果我們的內心就是一個花園,花季的時候就不要忘記在自己的心裏種花。否則,它就有可能長出惱人的雜草。

心靈的荒蕪是雜草生長的關鍵,要想清除心中的雜草——煩惱,就得在自己的心中種上快樂之花,希望之果,讓心靈充滿健康生機,讓生活充滿燦爛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