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課 保持最佳距離——刺蝟定律(1 / 3)

第十六課 保持最佳距離——刺蝟定律

兩隻困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擠在一起,可是,每個刺蝟身上都有刺,以致刺得對方怎麼也睡不著。它們不得不分開,可是又冷得受不了,於是又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隻刺蝟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互相獲得對方的體溫又不至於被對方的刺紮到。

這就是“刺蝟定律”:過於親密就會傷害到彼此,而過於疏遠又得不到對方的溫暖,隻有保持最佳的距離,才能夠既得到對方的溫暖,彼此又不會受傷害。

人類雖然不像刺蝟那樣身上長了刺,可是,每個人所獨具的個性以及渴望自由的心就是人類身上所具有的“刺”。所以人與人交往、相處也應像刺蝟那樣保持一個最佳的距離,而此處的最佳距離是最佳心理距離,而非最佳物理距離。

“刺蝟定律”提醒管理者:要把握好自己與被管理者之間的距離,同時,還要協調好被管理者彼此之間的距離。

親而有間,疏而不陌

在人際交往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有物理距離與心理距離之分。

對於物理距離,人際關係學家已經根據親疏程度的不同給出了明確的數字:親密距離(如戀人之間、知心朋友之間)是15厘米~44厘米、個人距離(如普通朋友之間)是46厘米~122厘米、社交距離(如同事之間)是1.2米~3.7米、公眾距離(如演講者與聽眾之間)是3.7米~7.6米(甚至在7.6米之外)。

而對於心理距離,因其是一種抽象的東西,並且人們之間的心理距離在親與疏之間也沒有明確的界線,所以不可能用數字來衡量,學者也不可能像劃分物理距離那樣來劃分心理距離,隻能靠個人去把握。而人們在交往中發現,如何把握好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心理距離,還真是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

很多人都有這種經曆,稍不注意就進入了對方的自我心理空間,造成雙方關係的緊張。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自我心理空間,而這種自我心理空間一般是不願意讓外人進入的,尤其是關係一般的人。正是因為擔心會不小心進入對方的自我心理空間,所以,很多人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會刻意地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例如對同事就絕不會談論私人的事情。可是,這種刻意保持一定距離的做法又帶來了新問題,對方會覺得你是一個冷漠、不愛與人交往的人。而問題還不止於此,因為人的自我心理空間有大有小,所以,一定的距離對某些人來說是“最佳距離”,而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則有可能是“距離太遠”或者“距離太近”。

兩千多年之前,孔子曾說:“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遠之則怨,近之則不遜。”至於孔子為什麼要這樣說“小人”與“女子”,在此不做討論。在此隻不過是想借孔老夫子後半句話來說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大都是——遠之則怨,近之則不遜。

管理者與下屬之間的交往也有這種情況:

如果與下屬僅保持工作上的關係,彼此就是這種正式的上下級關係。雖說這樣保證了領導者的神秘與威嚴,可是這樣很容易讓下屬誤以為你是一個冷血的領導,結果往往是領導對下屬沒有熱情,下屬之間也沒有熱情,下屬對工作也沒有熱情。

而如果與下屬突破工作關係,走得非常近,與下屬稱兄道弟,達到親密無間的程度,下屬就會對你登鼻子上臉,總會以與你的交情為籌碼,要求你對其特殊對待,可以說是“給他們梯子,他們就敢上房揭瓦”。而如果你不答應他們的不合理要求,想做到“公是公,私是私”,他們就會跟你翻臉,從鼎力相助的親密戰友變成專門與你對著幹的敵人。

下麵這則故事中,年輕的森林之王就遇到了這種問題:

一隻年輕的老虎繼承了父親的王位,成為了新的森林之王。

年輕的森林之王心想,我再不能像父王那樣,整天板著臉,端著國王的架子,以至臣民們都背地裏罵父王“比蛇還冷血”。並且臣民們出於對父王的畏懼,就算他們知道父王的決策有什麼不妥之處,也不敢或者不願意指出來,正所謂“最危險的事情,就是沒有人給你指出危險”。所以,我要做一名親民的國王,與臣民們打成一片,讓他們敢於並且願意給我指出危險,從而避免犯錯誤。

可是,怎樣才能做到親民呢?年輕的森林之王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出什麼親民之策,於是去請教貓頭鷹。貓頭鷹回答說:“走近你的臣民。”

貓頭鷹的話讓老虎有醍醐灌頂之感,於是,老虎開始了它的親民行動。

老虎要麼隔三差五地請一些動物到它的王宮裏做客,要麼就到一些動物家裏去做客,聚會時還與動物們一起唱歌、跳舞。一開始,動物們對老虎還有所畏懼,但時間久了,動物們就不再害怕老虎了。開始與老虎開玩笑,有時還會耍老虎一把,老虎知道被耍了也不會生氣。而老虎也自以為自己與臣民們相處得很融洽,所以,老虎認為自己的親民行動成功了。

可是,老虎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他的話越來越不管用了。有一次,他讓百靈鳥給他唱首歌,百靈鳥不耐煩地說:“不行,我今天太累了,改天再唱給你聽吧。”還有一次,他讓孔雀給他跳支舞,孔雀說:“我今天沒心情,不想跳,等我哪一天心情好了再說吧。”

於是,老虎又去找貓頭鷹請教,貓頭鷹回答說:“因為你放棄了國王的威嚴。”

貓頭鷹的話再一次讓老虎有了醍醐灌頂之感。於是,老虎決定重樹國王的威嚴,而重樹威嚴的方法就是殺一儆百。

於是,老虎想出了一個殺一儆百的策略。老虎傳令森林裏的各類動物首領到王宮集合,各首領以為老虎又要大擺宴會,所以都興衝衝地來了。可是到了之後才發現,大廳裏竟然空蕩蕩的,有的首領就問:“什麼吃的都沒有,讓我們來幹什麼啊!”

老虎說道:“今天詔你們來,不是讓你們來赴宴的,本王有任務派給你們。本王糧庫裏的糧食吃完了,今天詔你們來就是讓你們為本王籌集糧食的。狼,你去為本王弄兩隻羊來;野狗,你去為本王弄三隻兔子來;鬆鼠,你去為本王弄四瓶鬆子酒來……”

老虎的話還沒有說完,狼就打斷道:“這種事情你傳個口令就行了,怎麼用得著讓我們各大首領親自來呢?我家裏還有事,我要回家了,明天我派人給你送來。”

狼說完就要走,老虎說:“狼,你敢違抗本王的命令嗎?你不要忘記,違令者死!”

狼笑道:“大王啊,咱們不是兄弟嗎?你怎麼能夠殺我呢?”

狼邊說邊往外走,此時,老虎猛地撲上去,用鋒利的爪子抓破了狼的喉嚨,狼即刻命喪黃泉。其他的動物首領看到這一幕都驚呆了,此時老虎站在高處對眾動物首領說:“老虎不發威,你們當我是病貓,是吧!”

老虎殺一儆百這一招果然奏效了。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動物敢與老虎稱兄道弟了,再也不敢與老虎開玩笑了,這個年輕的森林之王也走上了它父王的老路,也麵臨著它父王曾經麵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