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資本運作,廣廈集團不但建築產業快速拓展,在房地產的投資開發、信息網絡、金融業、文化影視、醫療、旅遊等產業上也均有大手筆。“跳出建築做建築。”是樓忠福的又一經典經營戰略。
繼成立東陽文化旅遊公司,建成西山公園、白雲文化城等旅遊設施後,廣廈集團特別看好杭州的文化旅遊業,2002年年初成立了浙江天都實業有限公司,在杭州市郊購地數千畝,計劃滾動投資80個億,建設集建築博覽、雅居、旅遊休閑為一體的現代大型文化娛樂城。廣廈集團拍得的華僑飯店與先期購得的維多利廣場地塊緊鄰,也正是廣廈旅遊產業和整體發展目標的有機組成部分。
三、廣廈的二次創業
從兼並重慶第一建築?穴集團?雪公司開始,廣廈所涉及的產業領域及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由此也拉開了廣廈建設集團第二次創業的序幕。麵對新的發展機遇,廣廈集團領導層認識到,要使二次創業取得成功,必須把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作為二次創業的橋梁和支點。
從2002年開始,在企業的大小會議上,樓忠福必講兩個字:規範。從注重外部拓展轉向著重內部管理,這又是樓忠福的一著高棋。在行棋中,廣廈集團的大手筆再一次顯現。廣廈集團請來浙江大學現代經營管理的專家,根據現代企業製度要求和廣廈特點,“量體裁衣”,攜手編製了52項計20餘萬字的公司管理條例和製度,建立了比較完備、科學、有效的管理體係,使集團的機構設置、崗位職責及工作流程基本做到有章可循。為規範集團公司與各成員企業的關係,廣廈建設集團創造性地提出了“四條原則”、“六個統一”。“四條原則”就是集中政策、分散經營、信息溝通、鼓勵創新。“六個統一”,就是統一集團核心理念、形象和標識係統;統一具有普遍意義的企業標準和製度規範;統一集團的發展戰略和投資產業布局;統一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政策;統一財務管理係統;統一建立集團服務體係。使企業內部既有統一意誌,又體現分級授權,讓各企業有充分的自我發展空間。
樓忠福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叫做“先找人,後找路”。2002年10月,廣廈集團再次在全國性報刊上刊登廣告,招聘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結果半個月內就有415名全國各地的各類專業人才報名應聘,其中博士學位的25人,留學歸國學子8人,企業的智力水平和“知識密度”開始逐步築起一道讓人羨慕的人才“高地”。對人才的重視,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效益。據估算,近六年來,廣廈集團的資產從2億元增至目前的24.5億元,其中增長部分的65%以上就是通過全麵地發揮各類人才的作用而取得的。
四、質量就是生命
廣廈集團的主業是建築。在建築上,質量重於泰山,質量就是生命。廣廈人認為建築是有生命的,建築的生命就在於質量,建築質量決定著企業的興衰存亡。因此,他們響亮地提出了“把生命意識融入建築”的口號,始終把質量放在第一位。
有一次,廣廈集團下屬的一個施工隊在承建杭州的一項工程時,在陽台和樓體施工中,鋼筋沒有按照設計標準放置,檢查時被發現,後因及時采取了補救措施,才避免了損失。但他們並沒有就此罷休,而是抓住這件事,反複教育幹部職工,使“質量是牌子,有質量才有信譽,有質量才能在市場上站得住腳”的觀念深入人心。
為保證建築質量,他們製定了一整套質量管理製度和質量保證體係,全麵推行和貫徹實施ISO9000國際標準。在施工過程中,他們始終嚴格要求每一道工序。在裝修金華市政府機關大樓的工程中,由於門廳吊頂在觀感上不甚理想,項目經理就下令全部拆除,重新裝修。1999年該項工程捧回全國建築質量最高獎——“魯班獎”。
隨著“高、大、難、新、尖”工程的增加,他們在引進先進施工設備的基礎上,廣泛采用了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極大地改變了建築企業粗、重、累的產業特征。他們專門組織科技攻關活動,使許多質量通病如屋麵滲漏、盥洗間滲漏水、倒泛水等頑症基本得到解決,得到了有關部門和業主的好評。
苛刻的要求帶來的往往是豐厚的回報。在工程建設中,多年來廣廈集團無一重大質量安全事故,工程質量合格率100%,優良率58.5%以上,創出了“錢江杯”、“白玉蘭杯”、“巴渝杯”、“長安杯”、“天府杯”、“西湖杯”等多項優質工程,並在1997、1998、1999年連續三年獲得全國建築質量最高獎——“魯班獎”,進入了全國工程創優的先進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