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向不可能說再見 第一節 “網遍天下(2 / 3)

其實,浙江行業網站還隻剛剛走出了第一步。一些網站負責人表示,網站的潛力還很大,今後發展的空間可能更為驚人。

他們指出,目前這些網站做的還隻是“廣義的BtoB”,即主要通過在網站上提供信息為企業服務,這種服務還隻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上,沒有真正介入到企業之間的交易中去。

而下一步要發展的目標是“狹義的BtoB”,即真正通過網絡促使企業間達成交易,網站不僅僅是被動地發布信息,而是主動地為企業進行撮合,在此過程中收取交易手續費。一旦此項業務能夠開展起來,盈利空間遠非現在可比。

雖然目前此項業務還存在一些障礙,如支付係統不夠完善、客戶對網上交易缺乏信任等等,但是,有理由相信,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改善,真正的BtoB電子商務必將越來越受到歡迎。到那時,也許浙江的行業網站又是一番新的光景。

二、另辟蹊徑的產業網站

就像浙江經濟從來沒有疲軟一樣,在全世界網站都慘淡經營的時候,誕生於浙江本地的一些網站正在悄悄地賺錢。靠著借來的幾萬塊錢起家,中途不借一分錢,三五年內滾動到幾十萬甚至幾千萬的規模。這些賺錢的網站中相當一部分經曆了這樣一種成長的模式。

他們的訣竅就是不浪費一分錢,怎樣賺錢就怎樣做;他們和風險投資基金毫無關係,但也有著一個資本市場的夢想。

當初,關於做什麼樣的網站最賺錢這個問題,中國化工網的孫德良想了好幾個月。孫首先否定了做綜合性網站的思路,“以前我所在的訊業金網就是做綜合性網站,把幾千份報紙和雜誌的新聞登錄到自己的網站上,但那時候沒有多少中國人上網,根本不可能靠這個內容吸引廣告。”孫德良感到,隻有做專業網站才能夠在短時間內賺錢。在到一個老同學辦公室串門的時候,他看到同學有一抽屜的化工行業名片,直覺讓他感到化工行業的客戶多,好賺錢。

從一開始,中國化工網就確定了以收取會員費的方式賺錢,但憑借什麼服務從這些客戶那裏收費呢?“給企業創造出口的機會”,經常瀏覽歐美網站的孫德良決定這樣說服客戶。

網站成立之後,他趁著星期六的時候,到同學單位,拿著黃頁電話簿一個個打電話約客戶,然後就背上一台筆記本電腦上門推銷。讓孫德良印象最深的一次推銷經曆是這樣的:當打開筆記本電腦,把這家企業的產品輸入到互聯網上進行搜索,立即跳出了這家企業在歐美的客戶和競爭對手。本來無動於衷的企業經理立即就坐不住了,馬上掏出12000元錢會員費,要求把自己企業登錄到中國化工網上。

孫德良獲得的第一個階段的成功,可以說是通過直覺找到了一個好產品——當時國內企業上網的很少,而國外企業上網的很多,但專業的化工網站卻隻有幾家,類似雅虎這樣的門戶網站也非常樂意免費把新成立的網站加入到搜索引擎中去。這樣,美國的化工企業上網,隻要搜索相關的產品,就能夠找到孫德良的中國化工網和網站上的會員單位,可以通過網站直接和企業聯係上,通過登記進入這個網站。有一家外貿公司的新手曾經在一年時間內找到了幾十家客戶,這種效應讓中國化工網能夠在入會費之外,可以輕鬆地向每個會員收取每年6000元的服務費。

創業的第一年,也就是1997年底,網站就開始賺錢。

現在,中國化工網有收費會員5000多家,每個會員第一年的費用為12000元,以後每年綜合服務費用為6000元,中國化工網僅該項收入每年就有3000多萬元進賬。雖然市場形式發生著變化,因為心裏想著賺錢,賺錢的辦法也在不斷地增加。打開中國化工網,你會發現一種特殊的廣告形式——隻要你在搜索引擎裏輸入一種你想買的化工產品,就會跳出不同廠家發布的,有關這種產品的不同廣告,這樣的廣告價格是6000元/年。另外,中國化工網上首頁的鏈接廣告是40萬元/年。

盡管孫德良不肯透露更多的賺錢方法,但還是可以看出,為了賺錢,這個專業網站正在積極為用戶開發各種有用的信息。筆者在網站上看到了一則招聘通訊員的消息,聲稱在保證不損害所在企業利益的前提下,向化工企業征集產品的出廠價格、庫存信息、企業生產裝置關、停、檢修、新技術、項目投資、環保、人事等動態信息。

即使是新開辦的網站——中國紡織網、中國醫藥網,也是為了加長化工網的產業鏈,把化工行業的下遊企業——紡織和醫藥企業也包括進來,這是給中國化工網的客戶提供增值服務,也是一種穩健的市場拓展。

和孫德良不同的是,地處浙江餘姚的中國塑料網、地處金華的中國五金網則是因為親眼看見了當地的塑料行業、五金行業的繁榮,下意識地感到了潛在的市場需求。

可以說,浙江這些專業網站之所以能夠賺錢,完全是因為他們依托了當地發達的傳統行業。

各家網站均依托了浙江已有的產業優勢,背靠大型實物產品交易市場已經為他們的誕生準備了足夠的市場空間。

浙江的中國紡織麵料網、中國五金網、中國化工網、中國建材網……都分別建立在紡織、五金、化工、化纖、建材這些產業規模居國內“老大”的傳統產業上。

產業鏈條中眾多活力很強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由於企業小,急需信息,所以對互聯網有切實的需求,而成千上萬的企業數目,則為這些專業網站準備了很大的市場空間。

2002年前10個月,這些網站所依托的產業銷售產值平均增幅超過14%。浙江已經形成中國最大的塑料產業市場,僅在浙江餘姚、台州兩地,每年的塑料行業產值就接近300億元人民幣。在寧波餘姚的中國塑料城、輕工模具城聚集了四五千家生產廠家,市場占有率達到了全國的40%~50%。

在中國五金網所在地的金華永康,中國科技五金城是全國最大的五金產品交易市場,在這個五金市場周圍形成了成千上萬家五金生產企業。

贏利最多的中國化工網更是借了浙江眾多的化工行業的東風,台州的精細化工業、紹興的化纖行業、寧波和台州的塑料業……長長的產業鏈條為他們造就了非常龐大的客戶群。而且這些行業的下遊企業,在浙江也正在飛速地發展,跟隨著產業鏈的延伸,中國化工網甚至逐漸衍生出了中國紡織網、中國醫藥網等相關網站。

賺錢的網站成批地出現在浙江,主觀上是因為務實的浙江人從一開始就把網站當作一筆實實在在的生意在做,客觀上,則是因為,浙江傳統行業的興盛為他們創造了生存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