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向不可能說再見 第二節 豪氣衝天,快人半拍(3 / 3)

這兩年,踏上美國的第一步,汪力成就設立了“華立控股美國公司”,用它上市籌資,“用美國人的錢,在美國發展”。2001年11月6日《洛杉磯時報》的一篇文章稱:“由於中國企業開始麵臨開拓新市場的問題,很多企業希望步華立的後塵,到美國去開辟市場。”

2001年,國產手機商仍在未能掌握核心技術的困擾之下,而汪力成已經使華立成為中國第一家掌握CDMA手機芯片技術的企業。

為什麼他的眼光每一次都會領先一步呢?汪力成是個拚命三郎式的工作狂,他自己說,工作幾乎就等於生活的全部。“我每天大概除了五六個小時的睡覺時間外,幾乎都在工作,確實很累。所以現在我一有機會就睡覺。”汪力成的公關經理說,他每天晚上都會看兩個小時書報,10點半的電視新聞是必看的,從中他會嗅到商機。一隻四處尋找獵物、隨時處於“發動”狀態的獵豹,自然會捕到更多。

(二)商人的智慧

在汪力成的辦公室的盡頭處刻著一段佛諺:“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虛其心納天下之善,平其心論天下之事,空其心應天下之變。”而在他的身後,還有另外兩個遒勁的字:“雄風”。

他將這句佛諺作為自己人生追求的大智慧,也把它作為經商的大智慧。

這種大智慧的第一層含義,就是深深的危機感。雖然榮登大陸八大頂尖商人之首,汪力成並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優秀或成功的企業家。“回頭看看我走過的路,我感到,遺憾的東西比慶幸或高興的東西要多得多。如果有機會從頭再來的話,我相信會比現在做得更好。”

魄力和遠見,對早些時候的汪力成來說還包含著急躁和冒進。90年代初,初嚐多元經營甜頭的華立經不住各種賺錢機會的誘惑,將大把資金投向了12個行業,包括房地產、食品飲料等等。到1995年,分散投資、盲目立項、管理失控等後果開始暴露出來,子公司之間的債務、擔保攪成一團亂麻。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擴張帶有很大的盲目性,隻是看到別人賺錢就動了心”。

“空其心應天下之變”,當時的汪力成還沒有修煉到這層境界。談到這段經曆時,汪力成和他的公關經理交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微笑。恐怕隻有局內人才真正懂得這個微笑的含義。

“一個沒有犯過錯誤的人,不能算是個成熟的人;一個沒有犯過錯誤的企業,不能算是一個真正成熟的企業。”這個浙江商人說話語調一向平穩,但談到這裏聲音卻不自覺亮了許多,“我的確比以前成熟多了。現在我深深地感到,企業做得越大,風險也就越大;你知道的東西越多,就越覺得自己無知;事業給了我很多快樂,也讓我覺得沉重。失敗是成功之母,更重要的是,成功也是失敗之父。這麼多年來,這種危機感從來沒有在我身上消失過。隻要我在這裏,我永遠不談成功。”他把比爾?蓋茨的那句名言改了一下:“華立每天離破產可能也就一步之遙。”華立幾乎每一個員工都聽他說過這句話。

“虛其心納天下之善”,這種大智慧還意味著對不同文化的理解與包容上。

近兩年,汪力成在國外建立了生產基地、控股公司和研發機構,在收購CDMA這個項目上,他深切感到了東西文化差異和衝突。那時收購CDMA後,出於對一項重要項目的關心,汪力成每天都會給該項目的美國負責人發EMAIL詢問進展情況。沒想到,一個星期之後,工程師居然給他回了一封辭職信。“這事要放在中國人眼裏,都會認為這是領導對自己的重視和關心;但美國人覺得,我每天問他進展,是對他極其的不信任。”汪力成當然沒有怪罪這位倔強的美國人“不領情”,而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向他解釋清楚,並再不輕易過問他的工作。

而如今,汪力成把加拿大、美國員工和杭州員工互派,讓他們在每個地方都能多呆幾個月,看看大家能不能互相吸收長處,融合文化。

(三)商人的遠慮

不過,和外界的猜測不一樣,汪力成四處宣稱50歲就退休並不是他太過疲倦後的抱怨。他並不急於早早地去享受生活,因為對於一個絕對商人狀態的人來說,休閑帶給他的樂趣並不會比工作更多。

國外的經理人有60歲左右退休的慣例。不久前,IBM的“教父”郭士納如期從CEO的位置上退了下來。汪力成這一代中國企業家,比如張瑞敏、魯冠球、柳傳誌,都是一個企業的創業者和守業者。他們幾乎用盡前半生的心血,對企業的感情和在企業中的權威性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別人很難規定他們什麼時候退休。汪力成擔心,自己一旦過了年富力強的巔峰時期,思維、學習和決策能力會大大下降,最終害了華立這個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孩子”。“我不想親手創造了這個企業,最後又親手毀了它。你一天在這裏,同時要想培養一個職業管理者,那是永遠不可能的。”

汪力成比任何人都知道,離開這個凝結著自己前半生全部心血的地方,將會是多麼困難。他之所以一遍一遍對家人、對員工、對媒體重複50歲退休的時限,就是想把它變成一個需要信守的許諾,以免到時候割舍不下。現在,他並不急於物色接班人,而是在致力建一套人事製度。“留下一個好的企業製度,要比留下好的產品、優秀的接班人更重要。”

汪力成已經把退休後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他的計劃之一,是要實現兒時的夢想:創辦一個動物保護基金會。汪力成的童年是在農村度過的。他常常蹲在地上觀察昆蟲、小動物,幻想長大以後當一個動物學家。

對汪力成來說,工作和生活是不能並行的。他把他的一生切成兩半:前半生幾乎全部貢獻給了工作,不折不扣、絕絕對對地獻給了經商;而下半輩子,他要完完全全用來做自己想做的事。當我問他:“你羨不羨慕你的同行,比如王石登上了珠峰,而楊芳菲去北極探險旅行了。”汪力成很快回答:“我羨慕,但我並不失落。當工作的時候,我整個腦子就隻能考慮工作的事。工作就是我的樂趣。”

他用了一個物理術語來概括自己的一生:“我的生活不能是並聯的,隻能是串聯。”這讓人想起那個對電子著了迷、一心想當電氣工程師的少年。初三的時候,汪力成設計安裝了一個電子驅蚊器,對爸爸媽媽說,晚上不準拉蚊帳,結果,因為頻率沒調好,一家人被蚊子咬得一塌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