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透析“浙江人經濟” 第二節 浙江何去何從(2 / 3)

(二)浙江外貿外資對產業結構變化的影響

1.從出口產品結構看浙江產業結構變化。據統計?熏1998年,浙江出口商品結構中初級產品占11.5%,工業製成品為88.5%,製成品比重比上年上升了2.4個百分點。其中,機電產品出口28.7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23.9%,自1995年以來,年均增長率達到18.9%。這說明,浙江省出口產品結構總體上呈上升趨勢。但是,浙江省的出口商品大多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上。

1998年,浙江省大宗出口商品依次為服裝、電信設備和器材、鞋子、家用小電器、小五金、水產品、手工具等,大多為檔次和層次不高的產品。就機電產品來說,雖然出口比重有所提高,但是內部結構仍然呈現低、小、散的特點,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高檔產品、整機產品出口不多。如,1998年,低檔次的電子零配件和機械零配件出口就占到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的44.7%。另外,在浙江省的製成品出口中,還呈現出一般貿易多、加工貿易少,國內企業產品多、三資企業產品少的特點。1998年,浙江省一般貿易出口82億美元,占總出口比重的75.5%,加工貿易比重僅為23.8%;三資企業出口26.8億美元,隻占出口總額的24.7%。加工貿易出口比重和三資企業出口比重,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也反映了浙江省製造業融入國際化生產,依靠外力推動產業升級的力度不強。

2.從進口看浙江產業結構的進步。在進口方麵,首先,浙江省的進口滯後比較嚴重。自改革開放以來,外貿出口一直大大超過進口,進出口比重嚴重失衡。進口與出口的比率,在“六五”末約為1:5,“七五”結束時上升到1:7.76,“八五”期間有所下降?熏1995年降至1:2.74。但“九五”頭三年又有所回升?熏1998年為1:3.25。這種失衡現象較之於全國平均水平還要嚴重。1997年,全國進出口比率為43.8:56.2,而浙江省為27.2:72.8。這表明,浙江省在充分利用國外資源、國外有效供給和國際市場方麵存在著明顯不足,嚴重製約了浙江省的產業結構演進。

其次,從進口商品結構來看,進口大多為初級原料和輕小機械設備。1998年,浙江省進口額占前五位的商品依次為:紡織機械、初級形狀塑料、原油、銅材、電視、收音機及無線電訊。從進口商品與出口商品對照來看,浙江省的進出口貿易主要屬於產業間貿易,產業內貿易比重尚很低。特別要強調的是,浙江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還嚴重不足。據統計,在“六五”到“八五”15年期間,浙江引進技術總值不足50億美元,占全國各省、市同期引進技術總值的比重僅為1%強;“九五”頭三年該比重雖然有所上升,但仍低於3%。另一方麵,引進技術多集中在傳統產業中,其中紡織、電力就占了一半左右,新興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引進技術較少。這嚴重製約了浙江省的產業技術升級。

3.從在浙三資企業投資看浙江產業結構的提高。從1980~1998年浙江省外商投資企業產業分布,可以看出,第一產業?穴包括農、林、牧、漁業?雪的外商投資項目很少,規模很小,僅占累計項目總數的1.08%,投資額隻占總量的0.69%。第二產業在全部外商投資項目和協議利用外資金額中占壓倒優勢的比重,分別達到85.58%和75.58%。在第二產業的製造業內部,外商投資遍及紡織業、化工、醫藥、機械工業、電子及通信設備等廣泛的領域。但勞動密集型和一般加工工業企業數量占大多數,如項目數量列第一位的紡織業的合同外資占到總金額的7.78%,而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企業較少,高技術企業更少。第三產業外商直接投資發展較快但起伏較大。外商投資剛進入浙江省時,第三產業的項目和投資額都比較多,“六五”第三產業的項目數占到項目總數43%,投資額比重高達68.3%,也是比重最高的一個時期;但80年代中期開始直到1992年,無論是項目數還是投資額都呈遞減趨勢;1992年以後,第三產業引資又有較快的發展。在第三產業內部,房地產業和社會服務業是引資最突出的兩個行業。但生產性服務業,如金融、保險業、科研、技術服務業引資的數量卻甚少。

總的說來,浙江省引進外商直接投資的產業分布較廣,但結構不合理,突出表現在,第一產業引資少,第二產業中資本和技術密集型項目少,第三產業中生產性服務業引資少。

4.從跨國公司在浙投資看浙江產業結構的變化。一般說來,跨國公司,特別是全球500強中的跨國公司,實力雄厚,擁有規模經濟和先進技術,其投資所產生的產業帶動效應要強於一般的外資企業。故在上麵分析了所有在浙三資企業的產業投向的基礎上,這裏專門分析一下跨國公司在浙投資情況及其對浙江產業結構演進的影響。

截止到1998年底,在全球500家最大企業中,共有9個國家的48家企業在浙江投資興辦了91家三資企業,總投資為18.1億美元,其中合同外資金額7.26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6.45億美元。為了較詳細地具體分析跨國公司在浙投資企業的產業分布,可把跨國公司在浙建立的企業劃分為四種類型:第一類,跨國公司在浙建立的零配件生產廠家。主要分布在機械和電子行業,而且在機械行業中,汽車零配件占了相當份額。第二類,跨國公司在浙建立的加工組裝型生產廠家。這些企業主要是對跨國公司的產品進行組裝加工,而且是主要麵向國內市場的。從產業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家電、機電工具和設備、電子通信設備以及製藥行業。第三類,跨國公司在浙建立的中間產品生產廠家。主要分布在鋼鐵、化工、塑料、紙板等行業,主要麵向國內市場,包括為跨國公司在我國投資的相關企業提供中間產品。第四類,跨國公司在浙建立的最終產品?穴傳統產品?雪生產廠家。這些企業基本集中在紡織、服裝、食品等傳統行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

5.從跨國公司在浙江省投資的產業分布看浙江產業結構。在最終產品領域,除了移動電話等以外,基本上屬於在浙江省原有的產業發展領域之內。機電產品中的低級零配件和食品、紡織、服裝等行業,原本就是浙江省的優勢行業,外資的進入,更多的是利用而不是引入新產業。相對的,在中間產品領域,跨國公司的進入有助於彌補浙江省原來在這方麵的不足。總的說來,浙江省利用跨國公司投資來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還不甚明顯,尤其是跨國公司投資對浙江省確定的機械、化工、電子、醫藥四大主導產業發展的促進效應還不強。

(三)利用外貿外資推動產業升級的基本思路及對策

基於外貿外資對浙江產業結構演進的效應分析,根據浙江經濟結構提升和經濟質量提高的需要,未來浙江利用外貿外資推動產業升級的基本思路應為:以優化和提升產業結構、增強產業國際競爭力為中心,再造浙江經濟的動態比較優勢,實施進出口平衡貿易戰略和“貿易—投資”聯動發展戰略,強化對外商投資的產業導向,走出一條開放型產業結構升級的新路子。這一總體思路,主要包括以下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