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紹興市政府為例,該市轉變職能,提高服務意識,為民營企業提供了高效、優質服務:創造一個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土地的出讓,按照市價公開競標;辦事透明,紹興市各級政府都設立了便民服務中心,紹興市政府將28個職能部門的審批職能全部集中起來,在一個口子受理,辦工廠、開飯店三天內就可以辦完全部手續;減少審批手續,現在政府部門的審批手續減少了50%以上。目前政府的職能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幾個服務機構來實現的:如產權交易中心負責資產買賣,土地儲備中心負責土地轉讓,便民服務中心負責行政審批等。
大本營在台州的吉利公司新添一條汽車生產線,需用地3000畝,當地政府當即集中各有關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上門進行審批等相關服務,直到將事情辦妥,企業對此深表滿意。
浙江民營企業為什麼能長足發展,浙江省改革與發展研究所所長卓勇良從浙江的曆史、地理、人文環境作了詳細的分析,並著重談到政府在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定位。
卓勇良說,從浙江民營經濟的發展過程來看,政府的定位非常明確。一是政府以支持的態度,放手讓百姓去幹。二是政府思想解放,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辦事。三是浙江政府尊重群眾的創業精神,而且在發展民營經濟的過程中,不會看不起小企業,在這些企業檔次低、規模小的時候,就引導它們看到了遠大的前景。四是領導的精力不僅放在大企業上,而是注意“照顧”好中小企業,“照顧”並不是給優惠政策,而是不讓別人“欺侮”它,給這些中小企業建起了一堵“保護牆”。
寧波方太集團董事長茅理翔說,浙江民營經濟發展快、勢頭好的根本原因在於:一方麵,整個浙江對民營經濟的發展很放得開,政府能放手讓民營經濟發展,創造了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麵,是浙江人在創業過程中人人都想當老板的意識很強烈,人人都想在市場經濟中創業拚搏,出現了家家是工廠、戶戶辦企業的熱火朝天的局麵。寧波有很多民營企業開始都是掛集體、鄉鎮企業的名的,1992年後開始轉製。寧波政府對轉製的態度非常開明,蘇南集體企業改製一直改不下來,而寧波政府對改製決心大、思路清,轉得很徹底,股權集中到創業者手上,使民企產權明晰,真正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對充分發揮民企的活力發揮了很大作用。
三星奧克斯董事長兼總裁鄭堅江說,寧波民營經濟的特點,與溫州、台州完全是由純粹的民營企業發展起來不一樣,我們早期多數是鄉鎮企業。當時我們學習過蘇南模式,但蘇南模式也有問題,後來政府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當時寧波政府提出過“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對絕大部分鄉鎮企業進行經營機製的改革,將資本和資產分流給個人和企業的經營者,在這種背景下,我們企業又進行了股份製改造,形成了今天的經營和管理體製。
我們當初進行股份製改造時,政府一律公平對待各種類型的企業,包括稅收、土地和各種優惠等,大家都一樣。在我們這裏,有一個共同的氛圍,隻要能創造財富,創造就業機會就會獲得認同。
鄭堅江說,從我們改製時起,政府對我們的支持力度就一直很大。我們剛改完製,企業沒錢,政府就借錢給我們。現在企業壯大了,政府也有意對重點企業扶持,如一些技改貼息,鼓勵民營企業技術改造等。現在隻要企業投資,不管是哪種企業,政府都會給予土地和稅收上的優惠。另外政府在簡化審批程序,改善軟投資環境上也作了不少努力,這幾年寧波政府至少取消了300種手續,也為民營企業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