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善待工作:每個成功幸福的人都是在工作中尋找到最大的快樂的人 學會獨處養生
古人雲,人老心靜才是養生之本。獨處也是一種養生之道。獨處時,正襟端坐,雙目閉合,意無所顧,思無所慮,心神潛入寂靜狀態。這樣就能調性養身,享受生活之樂。
獨處不是孤獨。獨處是一種特有的休閑方式,對身心健康有特殊作用。獨處之時,遠離誘惑,無人幹擾,難得一方淨土,是陶冶情操的良機。獨處之中,你可以盡情在記憶的海洋中遊弋;你可以揮毫潑墨,丹青描紅;你可以博覽群書,浮想聯翩;你可以翻看日記、整理照片;你還可以自斟自飲,靜心品茗,是人生難得的享受;獨處之際,沒有應酬,主權歸己,擁有一片清靜,是讀書學習的佳境;獨處之地,沒人涉足,沒有喧鬧,隨心所欲,是自娛自樂的天堂……
生活中的樂趣真是難以窮盡,與朋友間聚談之樂,可以開我心腦,惠我機智,一席聚談勝讀死書多多矣。至於登山泛水,召來心曠神怡;天倫之聚,其融融泄泄,深得我娛。這些都是不消說的。然而還有另一樂趣,往往為常人所忽視了的,便是獨處之樂。
心理學家認為:人需要獨處,是為了內在的整合。所謂整合,就是把新的經驗放到內在記憶中的某個恰當位置上。惟有經過這一整合的過程,外來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消化,自我也才能成為一個既獨立又生長著的係統。所以,有無獨處的能力,關係到一個人能否真正形成一個相對自足的內心世界,而這又會進而影響到他與外部世界的關係。
在緊張的工作之餘,獨自找個清靜怡心的地方坐坐,或蝸居家裏,讓自己的心或喜或悲,靜靜地回味,品嚐生活百味。獨處時,讓一個想從外界尋一份慰藉的人去獨自直麵人生。
獨處有助於減輕快節奏生活造成的壓力,帶給你安詳平和的心境。如果你發現自己總是被家人、朋友圍繞著,耳邊充斥著噪音,忍受著繁忙工作,家庭瑣事的無窮折磨,每天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得不到一點兒喘息的機會,那你真該好好計劃一下,找一段時間什麼也不做,讓自己徹底放鬆一下。
世人以為獨處是一種孤寂落寞的處境,其實不然。獨處乃人的生活中必須分割出的一塊自由天地,你倘若整日在人來人往中周旋,就會由厭煩而感到負擔,此時的獨處之境就成為合乎情緒平衡的自我調節了。
當你從人際間的頻繁活動中退出之後,急欲尋找一個“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的境域時,惟有獨處,煩亂的心緒才會慢慢地離去。尤其是在晚上,萬籟俱靜,四壁闃然,於鬥室中徘徊靜坐,此時,思緒由紛至遝來而逐漸平靜如鏡,心田中溢出一片由寧靜而生的樂趣,此樂趣是足以悅我心,乃樂趣中之最。
獨處是一劑良藥,它可以讓你走出悲傷,換來陽光燦爛的心情,獨處又是一劑補藥,它可以讓人把快樂留在身邊,讓自己的世界省卻狂風暴雨的肆虐。獨處不是舉杯消愁愁更愁,獨處不是寂寞無聊淚成行,獨處不是悲傷失落舔傷口。獨處,一段自然而又生動的風景。獨處是一種美麗,它根植在人心裏。學會獨處,就是學會了如何更好的生活,因為有了它,我們的生活會更好。
獨處是一種養性的妙法,白日裏與朋友談一席話,或讀一篇文章,一封來信,不免竊有所感,或喜或悲,不一而足。到夜闌人靜時,那種種情狀如電影般一幕幕映入我的眼簾,內中之味,有可咀嚼,有可喜悅,也有可詛咒。
利用獨處可以測出一個人對自己的真正感覺,他是否厭煩自己。對於每個人說,不厭煩自己是一個起碼要求。一個連自己也不愛的人,對於別人也是不會有多少價值的,他不可能有高質量的社會交往。他跑到別人那裏去,對於別人隻是一個打擾,一種侵犯。一切交往的質量都取決於交往者本身的質量。
獨處可以在思維的王國裏自由馳騁;可以古今中外、天南地北;也可以天下大事、兒女情長;可以編織你人生美麗的夢想;可以在內心深處與你心愛的人竊竊私語;可以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沉靜、安寧;可以放開自己的心境;更可以從世俗的泥潭和深淵中解脫出來。
獨處的時候,你可以從中總結出許多自己和他人的經驗與教訓;你可以仔細的梳理你的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種種挫折與坎坷,成功與失敗;你可以長聲歎氣,更可以大聲高喊,把自己內心中所有的悶氣釋放出來,通過獨處的細思,你就會無形之中感覺到它的絕妙之處。
獨處的時候,無嘈雜喧囂,無人聲鼎沸。獨自諦聽蟋蟀的吟唱,看西天殘月,吸夜露花香,躺在散發著泥土和芳香氣息的山坡上,凝視那悠適浮雲,感應那潺潺溪水和那大自然的天籟之音,這樣會讓你疲憊的身心在這難得的時空中得到休息。珍愛獨處,隻是為了能靜靜地撫慰自己,解脫自己,使身心得到放鬆,對生命亦大有裨益。人生作為過程總要逝去,似乎哪種活法都一樣,時常停一停吧,享受獨處,整理一下紛亂的思緒,你的人生會變得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