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我們原本可以活得更好 3、誰竊改了我們的幸福指數(1 / 2)

第五章 我們原本可以活得更好 3、誰竊改了我們的幸福指數

幸福是什麼?其實,幸福就是一種心理體驗。具體來說,就是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而幸福指數,就是衡量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

幸福指數的概念,是不丹國王提出並付諸實踐的。當時,在人均GDP僅為700多美元的南亞小國不丹,國民卻很幸福。於是,“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關注。

為了更好地說明幸福指數這個概念,我們來看看美國經濟學家P·薩繆爾森提出的一個幸福公式:效用/欲望=幸福指數。在這裏,欲望是指一種缺乏的感覺與求得滿足的願望。效用則是從消費物品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是對欲望的滿足。同時,效用也是一種感覺,會因人、因時、因地而不同。另外,我們每個人的欲望也因生活觀念的不同而發生變化。所以,在同處一種環境中,幸福與不幸福是因人而異的。換句話說,P·薩繆爾森的這個公式得出來的結果也是因人而異的。簡而言之,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不是客觀的分析。

那麼,我們的幸福指數是怎樣降低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這樣一種場景。假設你離開家鄉到外地打拚,經過你的艱苦努力,有了一些回報。比如,此刻你正行走在大街上,雖然你穿著並不華麗,甚至在衣袖上還有破損,可你並不在意,以往你很在意的那家肯德基店,也沒有顧及,你隻想著快點到前麵的銀行取款機前取款。這一切隻因為——在這季度的會議上,你因為表現不俗,有不錯的業績,老總對你讚賞有加,讓你的工資卡裏終於有了3萬塊錢。當時,你首先想到的是寄一部分給老家的父母,父母的生活過得實在是太苦了。然後,你想再給一直節儉的女友買一台她心儀已久的手機。

來到取款機旁,你抿了一下嘴唇,然後從兜裏拿出銀行卡。就在這時候,你的手機鈴聲突然響起來,在手機的那一端傳來朋友得意洋洋的話音:“兄弟,晚上有時間嗎?哥現在有錢了,拿下一個大單子,淨賺6萬!我請你吃飯,別說不來啊!”

你“嗯”了一聲,之後掛斷電話。你的心情突然莫名地跌入穀底,緊接是一種嫉妒,他怎麼能比我賺的還多呢?就憑他那慫樣?你剛才那種幸福的感覺,一下子全沒了。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個場景中的你的幸福感覺消失了呢?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之前的你給父母寄錢,給女友買心儀已久的手機,這時你覺得擁有了這3萬塊意味著什麼?比如,你該用這些錢做些什麼,是大吃一餐,還是去旅遊,抑或信心百倍的拿去投資……總之,你想著如何才能讓這些錢給你換來更大更多的幸福。這是你幸福的一種模式。此外,還有一種幸福模式,也是伴隨前一種模式而存在的,那就是享受當下。抱歉,我實在找不到比這更好的詞彙了。享受當下的意思是說,當你還在想著你會幸福的時候,其實你已經進入幸福的狀態了。類似這樣的狀態還有很多,就像你想著明天會更好,明天你可以去郊遊了,你寫的詩馬上要發表了。這樣你會用很少的努力就獲得了幸福。因為,你心中想著幸福。

但是,當麵對你的朋友比你強,於是你嫉妒,這也是你的一種心理模式——你在意的是別人會怎麼看,你能不能比別人更強。換句話說,這種心理模式在潛移默化地告訴你,如果你沒有比別人做得更好,你就是不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