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我們原本可以活得更好 7、三瓶清醒劑
第一瓶:為人處世的第三種態度。
這裏說的第三種態度是指察知與靜觀,是旁觀者的心態,我將之稱為第三種態度。這種態度究竟對我們在解決問題時有什麼作用,想必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
當我們跳出常規的思維模式,就可以看清思維的活動本質。偉大的愛因斯坦說過,我們不能在產生問題時的統一思想高度上解決那個問題。愛因斯坦說這句話的意思,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就是說我們要提升自己的思維高度之後,才可以解決之前的問題。那麼,何為提思維高度呢?簡單地說,我們隻有跳出二元思維,才可以看清你思維的本質及內容。
思維的作用是帶動我們的言與行,並決定我們的言與行。這種力量很強大,我們有很多人都是受製於它的。比如說,某個錯誤的思維可以讓你付出生命的代價,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也不少。
雖然說要超越思維,可這談何容易?像愛因斯坦那樣的人物也不是說有就有的。要想超越思維,需要靠靈性的覺醒和帶動。這種靈性就是你內心的力量。大概正是因為這種靈性的覺醒很難,所以才造就了人活在世上的孤獨本質吧!這好比史鐵生在《我與地壇》裏所表達的那種人與人之間難以溝通的狀態一樣。一個人的意識對於自我的觀察好像總有一種束縛,當事人好像很難完全跳出自我而站在一個純粹客觀的角度上來看待自己。
正確的第三種態度是可以跳出事件,以高於常規思維的角度去重新審視事件的本質及內容。通俗地講,你知道發生了什麼,但不作出反應和評判,你隻是平靜的知曉,鎮定自若,身在其中,置身事外,這絕不是你的冷漠和自私,也不是你沒有立場,這樣的態度是不能理性理解的態度。這樣的靜觀是你內心沒有針對事情產生任何的思維和情緒,並不是簡單說你在行為上沒有反應。
但我們的性格是大不相同的。比如有些人沉默寡言,壓製自己的情緒,表麵看起來他也沒有什麼反應,但這不是真正的靜觀。靜觀是你內在的狀態,無思無念的虛空狀態。這種虛空的狀態是穩定的靜默。因此,靜觀的態度並不會讓人成為一個沒有任何作為的人,反而這樣的人會做出很大的成績和擁有非凡的成就。
若一個人不能以第三種態度去看待問題,這其實也不是性命攸關的事情,比如與你無關的事情,對你影響不大的問題。關鍵是,在與你自身利益關聯的事情上,你是需要擁有第三種態度的。
事情對你無關痛癢,你自然覺得怎樣處理或許都是可以的。但是,關係到你自身的事,是你必須麵對的;與你休戚相關的事情,你要置身其中的;當你麵對著自己的利益得失和人際衝突時,你是必須麵對的。
所有這些與你相關的事,你能做到毫不執著、不動聲色,那說明你已經擁有第三種態度了,而你的內心也達到了超然的靜觀。因此,擁有第三種態度,對你的為人處事都是有很好的現實指導意義的。
第二瓶:接受與抗拒的處世態度。
接受與抗拒依然是你的態度問題。這是因為你選擇接受還是抗拒,完全取決於你自己。既然是態度問題,那麼就存在著一個問題,有些人就是不願意去接受事實。對於不接受既定的事實有兩種情況:一是不服輸,不滿意;二是愚昧,鑽死角。
其實,接受與抗拒的那個結果已經成為過去,唯一能改變的是你的心情。舉個例子來說,你被某人無緣無故地臭罵一頓。按常理選擇,你一定會火冒三丈,並且質問對方“你為什麼罵我,你是不是有神經病”,但這是無效的,甚至有些愚蠢。你無法改變的是他罵你的事實,這是一種結果,已成為過去。他罵你,改變了你的心情,你憤怒或者傷心,總之他改變了你的心情。如果你接受了這個事實,不去抗拒,你是看到他罵你的事情發生了,可這沒有什麼,你就當作是一個鬧劇吧,無所謂。這樣,罵你的人會自覺沒趣,也會知趣地離開。因為他會覺得他這樣的無理實在是沒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