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雎卻是神秘地一笑,說道:“那是燕王殿下你沒有利用好你和潁川君之間的發小關係罷了,人都是有感情的,如果感情深厚到一定程度的話,我相信潁川君寧可吃虧也要幫助燕王殿下的,隻是燕王殿下沒有利用好這層關係罷了,使得那麼多的潁川君門下的人才,都成為了楚王殿下的手下。”
薑成一聽也略感不妙,說道:“奪嫡之爭,說到底就是人才之爭,沒有足夠的人才……”
“殿下連自己的謀士班子都沒有。”顧雎斬釘截鐵地指了出來,說道。
“那盡歡可有辦法?”薑成皺了皺眉頭,問道。
“有我就足夠了。”
顧雎自信地一笑,說道。
薑成聽了不由得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起來。
“哈哈哈……”
“但是殿下也要得到文人們的支持,”顧雎說道,“在這個時代,文人的聲音,就是時代的聲音,誰能把握這個聲音,誰,就代表了這個時代。”
“那盡歡打算怎麼做?”薑成眼神一凜,問道。
顧雎輕輕一笑,說道:“在燕王殿下封王大典的當天,邀請天下文人前來寫詩作文,祭皇天後土,感陛下恩萌,讚殿下功勳,再者,成立樂府,讓這些文人雅士可以在樂府裏麵自由地吟詩作對,殿下自己也要多多參與,權以麻痹之用,讓天下人都認為殿下無心參與奪嫡,文人們自然也會多多創作和殿下在邊疆的經曆有關的戲劇,去深入民間,獲得百姓的支持,至於出謀劃策之事,如果殿下信得我的話,就全權交給我負責。”
“我信得過你,”薑成托著顧雎的手,說道,“盡歡,全靠你了。”
“我也相信盡歡!”楊素說道,“因為我覺得盡歡很聰明,很厲害。”
“二位能相信在下最好,”顧雎笑著,繼而說道,“論陰謀詭計,在下自信天下無人出盡歡之右。”
“那盡歡第一步打算怎麼做?”薑成問道。
“在封王大典的當天,我將率先為燕王殿下你作賦一篇,殿下再進諫陛下,讓這些文人學士們也參與其中,相信陛下雅興所致,定當不會拒絕。”
“盡歡還會作賦嗎?”薑成問道。
“這個難不倒在下,”顧雎拍拍胸脯,自信地說道,“在下拜過不少名師,作賦還是有一手的。”
說著,顧雎便去房中取來紙筆,當即作賦一篇。
《燕王破陣賦》:
北國漫戰兮,血肉填君之貪壑,唯聞鳴金兮,從來兵戈何休。一雄縱橫兮,怒馬踏他之疆土,僅見成將兮,自古功畢堪憂。
長蛇八卦兮幾陣開,金甲向日兮盼築台;功勳利祿兮入囊來,良駿高嘶兮得意齋。
軍前戟與刎,朝後讒誤貞,淡看馬革亂,隻說旌旗騁。帳下歌共舞,墳頭草憐土,深憫怨鬼哭,但聊枯骨秫。
由來笑得將士輕,未知寶劍不平儕。煙生九天兮雲澹澹,霧罩青山兮風翦翦;埋卒若秧兮殺人如麻,焚屍不顰兮吮血如飴;一鼓作氣兮連橫灰飛,再二三兮一統可酹。
雖歎景之煞兮,更念弑之偉業。枉論淪境之痛兮,宴前有與;卮酒芳兮敲竹高歌,半斂明珠兮熒熒;淺議景臻之法兮,廷後服膺;巍鼎擎兮奉金低頌,一掬嬌娥兮卿卿。成王敗寇兮儼驂緋之並行,峨冠朱衣兮似螻蟻之逡巡。
嗚呼!王政湯湯寇惶惶,千古成敗蓋棺誰諍。
哀哉!天道蒼蒼民惘惘,一夕死生孤塚任論。
《秦王破陣樂》即《秦王破陣舞》,又名《七德舞》,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最初乃唐初的軍歌,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敗了叛軍劉武周,鞏固了剛建立的唐政權。於是,他的將士們遂以舊曲填入新詞,為李世民唱讚歌:"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聖開昌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
李世民登基後,親自把這首樂曲編成了舞蹈,再經過宮廷藝術家的加工、整理,成了一個龐大的、富麗堂皇的大型樂舞。在原有的曲調中揉進了龜茲的音調,婉轉而動聽,高昂而且極富號召力。同時有大型的宮廷樂隊伴奏,大鼓震天響,傳聲上百裏,氣勢雄渾,感天動地。這個歌舞使百官看了都激動不已,興奮異常。
現在在表演這個舞蹈的時候,連外國的賓客都禁不住跟著手舞足蹈。中華民族鼎盛時期的象征,果然氣勢不凡。)
如果您覺得《顧雎薑成》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38/38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