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把事情做對,更要把事情做好 3.注重細節的完美(2 / 2)

在每天工作告一段落的時候,抽出幾分鍾問自己幾個這樣的問題吧:

(1)我今天的工作,是不是比昨天進步了?

(2)我製定的目標是不是已經達到了?

(3)目前業已完成的工作能否做得更好呢?

沒有什麼事情可以一蹴而就,想要事事完美,就需要把目標分解開,並讓它在每一天都能得到檢驗。時間久了,追求完美自然會成為你工作的一種習慣,並促使你更快地提升業績,幫你更好地實現一個個人生目標。

或許,有人會產生疑問,“完美工作的標準又是什麼呢?”的確,對於很多工作,我們可以通過量化、精細化等標準去衡量。但對於一些我們無法用標準去衡量的工作,又如何掌握好這個“完美”的尺度呢?

對此,我們要說:完美在你的心中。在你每時每刻的一舉一動中!

某年輕的裁縫,每次西服掛完裏子要封口時,他總要費力地把衣服從那個開口處翻出,然後拿著一把小剪刀,仔仔細細地剪上麵的線頭。有人問:“那些線頭何必剪呢?把封口封住,一直到穿舊也沒人看得到啊?”他卻淡淡一笑:“別人看不到,我看得到啊,要是不剪我心裏會不舒服的。”

是的,一個線頭剪與不剪,都不會成為他人注目的焦點,也無關大雅。但對於一個內心時刻充滿著“完美工作”熱情的人來說,這卻是必然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因為在他的心目中,是工作就應做到最好,否則就是對顧客不負責,就是對自己不負責,就是對自己的入生不負責。擁有這樣一個追求完美、不給工作留遺憾的工作態度,工作何愁不能做到最好,工作者又怎能會走進職業危機呢?

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就是這樣。對於一些可做可不做的工作,我們身邊的大部分工作者都會這樣想:“做好做壞,都沒有人去特意檢查,也沒有人會格外留意,何必費時費力呢?”於是,他們這樣想了,這樣去做了,應付了事、為工資而工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想法就會逐漸占據他們的頭腦,並會令其永遠也成為不了一名優秀者、成功者。

人不是動物.不需要用鞭子趕著才走路,更不需要用枷鎖緊鎖才去工作。當每個員工將追求完美變成一種工作習慣時,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就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收獲快樂。這種習慣或許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當“做不到完美”成為一種習慣時,其後果將可想而知——它不僅可以令你走向職業危機,更會讓你走進人生危機。

“如果大家做得不好,那麼,微軟離破產就隻有15個月!”這是比爾·蓋茨時常告誡雇員的話。這聽起來有些聳人聽聞,然而,仔細品味,確實發人深省!比爾·蓋茨深知:微軟要麼成為行業的龍頭老大,要麼就會被人吞並或破產。

同理,作為在崗位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工作的人,要麼你因為做得最好而勝出,要麼你被職場淘汰。職場風雲變幻,每一個公司都像一列高速運轉的火車.隨時有人上車,也有人下車。其標準就是,合不合適,夠不夠優秀。

而評價合適與優秀的標準。就是看你是否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自然,由於經驗和學識等限製,一個人不可能方方麵麵都很出色,也不可能事事都做到完美。但是,一旦你有了這種強烈追求完美的欲望,就會促使你更加認真努力地奮鬥,更快地走向成功。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並不見得都是天才,但是事事追求最好的信念總是時刻激勵著他們,最終讓他們取得了令眾人矚目的成績。

客觀地講,工作不僅是生存的需要,也是實現個人價值的需要,跟我們的人生息息相關。將工作做到完美。是對企業的負責,更是對自己人生的負責,這是一種雙贏的行為。對個人而言,獲得的收益還要更多,因為它不僅能讓你遠離職業的危機,它還會改變的將是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