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把事情做對,更要把事情做好 6.橡皮絕對擦不掉錯誤
發生了錯誤用橡皮擦掉、重新再寫就行了,抱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
但是,在工作中有很多用橡皮絕對擦不掉的事情,而且,抱著“錯了改改就行”這種想法做事,小的失誤就會頻繁發生,其中就隱含了導致無法挽救的重大錯誤的危險性。
2010年7月19日,廣東省江門市金暉幼兒園發生校車悶死學童事故。該園一名3歲學童廖浩然由於被老師遺忘,困在車內長達8個小時,窒息死亡。
廖浩然是父親廖勇和母親王珍唯一的兒子。7月19日,王珍一早就叫醒了3歲的兒子廖浩然,穿衣起床準備出門上學。8時30分,小浩然背著醒目的小黃書包登上同樣是黃色的金暉幼兒園校車。這是一輛不到20座的中巴車,車牌號粵J36235。
根據保育員李莉事後接受警方調查時的筆錄,當天廖浩然被安排坐到了總共6排座椅的倒數第二排靠左的位置上,而按照平日慣例,他一般會坐在司機的旁邊。至於為什麼,李莉表示自己記不太清當時的情況了。
警方筆錄還顯示,李莉突然間想起了廖浩然在這個位置上睡著的樣子,“當天浩然好像特別困,睡著了,幾乎沒怎麼說話”。車上靠左是兩人位,孩子可以躺下。
這趟校車一共接了10個孩子。據李莉回憶,其他的小朋友都很鬧。喧鬧為何沒有吵醒廖浩然,這一點尚無解釋。校車沿著濱江大道一路行駛,9時10分,停在了金暉幼兒園門口。孩子們鬧哄哄地下車了。李莉對警方表示,當時她趕緊忙著下車照看這幫孩子,沒顧上清點查看。
這輛校車的司機黃民盛是一名50多歲的老司機。據他對警方的陳述,當天李莉和一幫孩子下車後,他關上門窗,又繞著車走了一圈,從透明的車窗裏看了一下車內情況。沒有發現什麼,於是,他也離開了。
7月19日當天,金暉幼兒園沒有按照慣例分班上課,孩子們都聚集在操場上,為幾天後的畢業典禮和彙報演出進行節目彩排。因此,正常的交接手續並沒有履行。跟車保育員李莉沒有和廖浩然的班主任李美君進行交接,李美君也沒有追究廖浩然缺席的原因。
中午12時,江門市進入一天中最熱的時刻。據警方測算,當時室外溫度大概是40攝氏度,車內溫度應該在50攝氏度以上。
幼兒園中午有近一個小時的午睡時間。下午,繼續進行演出彩排,孩子們在操場上一直玩到下午4時20分。
該送孩子們回家了。司機老黃開鎖,保育員李莉打開車門的一瞬間,發現廖浩然倒在車裏,早已身亡。
蓬江區教育局作為幼兒園的主管部門,認定事故是由金暉幼兒園在安全管理過程中的人為疏忽所導致。教育局總結出3個因素:第一,隨車的李莉老師違反當地教育部門製定的《蓬江區教育係統安全工作檢查頻度控製表》中“每車次要檢查滯留學生”的要求,同時,沒有認真做好相應交接工作及檢查記錄工作;第二,司機黃民盛未能在鎖車門之前做好車廂內滯留學生情況的核查工作;第三,班主任李美君老師沒有認真做好缺席幼兒的跟蹤了解情況工作,在廖浩然沒有到班上課的情況下,未致電其家長詢問情況。
教育局結論:正是由於這3個連環的疏忽,直接導致了廖浩然的死亡。
試想一下,如果這三個連環細節上的疏忽有一個被重視,有一個被小題大作地認真去落實一下,這樣的悲劇還會發生嗎?
但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有些職工對於工作中的細小疏漏不以為然,或者根本就沒放在眼裏,總認為是小事一樁,沒什麼關係。有的員工對於廠裏的檢查或是處罰還有不少的抱怨,認為是“小題大做”、是“大驚小怪”,是“雞蛋裏麵挑骨頭”,是“故意找碴兒”,“故意跟我過不去”……這種想法是絕對錯誤的,絕對要不得的。
從上麵這些事例我們可以看出,“小題大作”不僅重要,而且很有必要,因為“小題大做”抓得早是小苗頭、是隱患、是未然,這對於企業最後成敗是最有利的。“小題大做”,既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理念。如果企業上下,從領導到員工,都能做到“小題大做”、“大驚小怪”,都有這樣的思想認識和工作態度,都能把“小事”當“大事”來抓,就一定能夠做得更好。
無論何時何事,“錯了改改就行”的想法絕對不能允許。平時就要用心做到“有意注意”,不允許發生任何差錯。貫徹這種“完美主義”才能提高工作質量,同時提升人自身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