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皇太後充當攝政王 4.卸磨殺驢,維護自身利益
在揚州平叛前,武則天處決了一位大人物——裴炎。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要知道,裴炎是武則天一手提拔起來的,是武則天的得力助手,在他的幫助下,武則天扳倒了太子李賢,廢除了中宗李哲,重新垂簾聽政。按理說,對於這樣一位有功之臣,武則天是不會殺他的。那麼裴炎是怎麼死的呢?
原來,李敬業在揚州打出匡複李唐的旗號,起兵反武,一下子拉起了幾十萬人的隊伍,聲勢頗為浩大。怎麼辦呢?
當時朝廷有三個重量級人物:一個是武則天,一個是皇帝李旦,一個是宰相集團的領軍人物裴炎。
裴炎在官場上打拚了幾十年,德高望重,處世從容鎮定。大敵當前,他作為首席宰相,理應想辦法、拿主意,武則天對他寄予了厚望。然而,不知怎的,自從叛軍起事後,一向兢兢業業、做事任勞任怨的裴炎卻變得漫不經心,前方軍情緊急,他卻閑庭信步,整天悠哉悠哉,一副慢吞吞的樣子,好像這平叛之事跟他毫不相關,他隻是一個看客,站在一邊看熱鬧。
武則天感到很納悶,決定找機會問他一問。
一天,武則天當著所有大臣的麵問裴炎:“裴愛卿,叛軍勢大,來勢凶猛,你看朝廷該如何平叛?”
裴炎猶豫了半天,說:“叛軍是打著匡扶唐室的旗號而來,如今皇帝已經成年卻沒有親政,正好給了他們叛亂的口實,太後若歸政於皇帝,叛軍就沒有繼續叛亂的理由了。臣敢斷定,這場戰爭將不戰自平。”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朝堂一下子寂靜下來。
武則天很鎮靜,這曾經是她最信任的得力幹將呀,怎麼會如此露骨地在這個時候逼宮呢?她用鷹眼般銳利的目光掃視著整個朝堂,大臣們一個個呆若木雞。忽然一個人朗聲說道:“裴炎身為顧命大臣,大權在握,若不是心存不軌,怎麼會在這個時候逼太後還政於皇帝呢?”此語一出,又是滿堂皆驚。武則天循聲望去,居然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隻能憑他的官服判斷,他是個八品的監察禦史。要是在平時,是輪不到他這個級別的人說話的。不過,此時這番話卻是一場及時雨,聽了這句話,武則天鬆了一口氣,她立即順著這句話說道:“沒錯,裴炎有謀反的嫌疑,先把裴炎給我抓起來,擇日審訊定奪!”
勢傾天下的裴炎就這樣鋃鐺入獄。
裴炎不是一般人,他是高宗指定給李哲的唯一一位顧命大臣,如今突然被抓起來,朝廷馬上就炸了鍋。文武大臣很快分成兩派,一派支持武則天,說裴炎確實是在造反;一派支持裴炎,說裴炎絕對不可能造反。
支持裴炎的人占多數,領頭的還是兩個宰相,他們給武則天上書說:“炎社稷元臣,有功於國,悉心奉上,天下所知,臣敢明其不反。”裴炎是朝廷的元老重臣,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全心全意侍奉太後和皇上,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我們敢保證裴炎絕對不會謀反。麵對眾大臣的求情,武則天給予了很巧妙的回答:“炎反有端,顧卿不知耳!”裴炎早就有謀反的跡象,我這裏有確鑿的證據,隻是你們被他蒙在鼓裏,不知道罷了。
但是,支持裴炎的人依舊不依不饒,你說他早就有謀反的跡象,你手中有證據,那就把證據公布出來,讓大家心服口服。他們再次上書,口氣強硬:“若裴炎為反,則臣等亦反也。”裴炎的為人我們是了解的,我們經常有往來,如果說裴炎有謀反的嫌疑,那我們這些人都有謀反的嫌疑。這話明顯有要挾的成分,你要治裴炎的罪,那就連我們也一起治罪吧。麵對這樣的措詞,武則天該怎樣回答呢?她說:“朕知裴炎反,知卿等不反。”我知道你們跟他往來頻繁,但我清楚,裴炎謀反,你們不會謀反。裴炎是裴炎,你們是你們,兩碼事,不要瞎摻和。
武則天的話說得很委婉,但也不乏威脅的成分:我隻是論裴炎一個人的罪,又沒有招惹你們,你們何必要惹火燒身?就這樣,很多人聽出了武則天話中的火藥味,抽身而退。
裴炎被關進監牢後不久,正在北方抗擊突厥的大將軍程務挺也寫信給武則天,為裴炎鳴冤。要知道,當初武則天廢掉李哲時,程務挺是立下了大功的。不過,他根本想不到,這封信給他帶來了多大的後果。
公元684年秋,揚州戰事正急,裴炎被冠以謀反的罪名,押赴刑場問斬。
裴炎死後,朝廷派人抄了他的家,他家一貧如洗,隻有少許存糧,沒有多餘錢財。很多大臣和百姓都說,裴炎至少是一個清廉的宰相。
武則天為什麼要殺裴炎呢?裴炎真的有謀反的企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