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一代女皇的功過是非 3.冊立皇太子風波(1 / 3)

第八章 一代女皇的功過是非 3.冊立皇太子風波

武則天老了,她67歲才正式登基當皇帝,一番折騰下來,待天下穩定時,轉眼她就七十多歲了。雖然她的身子骨還硬朗,但是,“人到七十古來稀”,這個道理她是清楚的,再硬朗還能活多少年?她必須考慮繼承人的問題。可是將來把皇位傳給誰呢?她感到很困惑。

按常理說,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的產業,死後都應該傳給自己的兒子。武則天有自己的兒子,按理說繼承人問題不是一個問題。但是,她的皇位是從兒子那裏搶來的,而且廢除了李唐王朝的國號,變成了武周王朝,還毀了李唐王朝的太廟。如果傳給兒子,那麼,人家本來就是李唐王朝的皇帝,這不過是把人家的天下還給了人家,他還會承認這個武周王朝嗎?一旦兒子繼位,光複李唐是肯定的,那麼自己辛辛苦建立起來的武周王朝就要短命而亡了。

武則天曾想傳位給侄子,但這同樣涉及到一個問題,侄子雖然跟自己是一個姓,繼位後國號得以保存,但侄子跟自己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從親情上講似乎又說不過去。

武則天陷入了兩難。

兩難就意味著舉棋不定,雙方的希望是對等的。於是,在武則天舉棋不定時,有人率先行動了,這個人就是武則天的大侄子魏王、文昌左相,也就是首席宰相武承嗣。他認為自己是武家的嫡係繼承人,是理所當然的太子人選,於是,皇嗣李旦就成了他的眼中釘、肉中刺,奪嫡大戰就此拉開了戰幕。

天壽二年,武承嗣找到叫王慶之的洛陽百姓,讓王慶之組織幾百人上書武則天,要求廢掉皇嗣李旦,立武承嗣為太子。武則天召見了王慶之,問他:“皇嗣我子,奈何廢之。”意思是,皇嗣是我的親生兒子,你們為什麼要求我廢掉他?王慶之回答說:“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意思是神不會喜歡異族的供奉,人不會祭祀異姓的祖先。現在是武家的天下,陛下的兒子姓李,武家的天下怎麼讓李家的人來繼承呢?武則天聽後覺得有道理,但立儲是大事,說要考慮考慮。但王慶之是帶著任務來的,哪能這樣被忽悠,他就跪在地上,聲稱陛下若不答應請求,今天就死在這裏。武則天心裏犯嘀咕:你怎麼逼起宮來了?但她自己也有立武氏子弟的意思,所以沒有責怪王慶之,對他說:立儲是大事,還要征求朝廷文武百官的意見,朕現在不能當場答複你,這樣吧,朕給你一張簽有朕的名帖的紙,你什麼時候想見朕,就可以憑這張紙來見朕,守門人會通融的。王慶之就這樣被打發走了。

打發走了王慶之之後,武則天就找宰相岑長倩商量,他是文昌右相,在宰相集團中的排行僅次於武承嗣,也是武則天的心腹。當年在擁戴武則天當皇帝的請願活動中,他的表現是非常搶眼的,把皇帝李旦降為皇嗣,改姓武,就是他的主意。因為立下了大功,岑長倩還被賜姓武,叫武長倩。武則天問岑長倩對王慶之等人的請願有什麼看法,岑長倩說這哪成啊!皇嗣住在東宮,一直循規蹈矩,沒有任何過失,怎能說廢就廢呢?再說立儲是國家大事,哪能以一個老百姓的瞎議論為定論呢,臣請陛下將那個妄議廢立的王慶之痛打一頓,以儆效尤。要知道,武承嗣在這個問題上是要避嫌的,因此,作為第二宰相的岑長倩實際上就成了首席宰相,他這麼一說,其他宰相也跟著附和,這個事情就隻好這麼先壓著。

可能有人要問,岑長倩是武則天的心腹,他為什麼要反對武則天立武承嗣呢?很簡單,他是武則天的心腹,同時也是李唐的老臣,對李唐王朝是有感情的。當初他之所以要擁戴武則天稱帝,是因為武則天已經控製了朝政,一心要做皇帝,有能力做皇帝,而且為了做皇帝正大開殺戒,這樣下去,不知將有多少人會成刀下鬼。隻要滿足了她的心願,就可以緩和她與兒孫們和其他大臣的矛盾,再說,她做了皇帝,已經那麼大年齡,還能活幾年?皇位遲早還得傳給自己的兒子,傳給兒子不就又恢複了李唐王朝嗎?所以,他擁戴武則天做皇帝,實際上暗藏著曲線救唐的玄機。為了將來母親傳位給兒子變得名正言順,他堅持讓李旦改姓武,那意思是就算你要傳位給武姓子弟,現在你的兒子姓武,無論從姓氏還是從血緣關係上講,傳給武倫(即李旦)都是理所當然的。如今武則天要廢掉李旦,改立武承嗣,顯然突破了岑長倩的心理承受底線,他當然要堅決反對。

武承嗣見岑長倩從中作梗,決定拿岑長倩開刀。他先以吐蕃犯邊為名,攛掇武則天派岑長倩掛帥出征。岑長倩領軍出發後,武承嗣就參奏岑長倩謀反。這下武則天就不能不重視了,比竟武周才建立一年,不穩定因素還有很多,岑長倩是宰相集團的第二號人物,如今領兵出征,兵權在握,真要是謀反,後果不堪設想,聯想到他先前反對廢除李旦的事,武則天相信了。於是,趕快把岑長倩從半路召回。岑長倩剛回到洛陽就被投入大牢,經過酷吏們的一番審訊,不僅謀反罪成立,還牽扯進幾十個大臣,全都定了死罪。武承嗣以為李旦的保護傘倒了,大事可成了,於是就讓這個王慶之再去找武則天請願,王慶之手中有寫有武則天名帖的紙,見武則天自然很方便,三番五次地找,每次都是又哭又鬧,一副武則天不答應,他就要尋死的樣子。一來二去,就把武則天搞煩了,況且到底傳位給誰,她心裏也沒有譜,怎能受你一個小老百姓的要挾啊!一天,王慶之又來了,武則天找來奉閣侍郎李釗德,吩咐他把王慶之拉出去教訓一頓。李釗德是個精明強幹、不畏權貴的人,他姓李,對李唐王朝很有感情,看不慣武承嗣的為人,聽了武則天的吩咐,馬上就把王慶之架出宮門,命左右亂棒齊下,王慶之就這樣被活活打死,然後回到武則天身邊複命去了。武則天聽說王慶之被打死,歎了一口氣說,其實這個人說的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咱們武家的江山讓武家人繼承是說得過去的。李釗德一聽,借機插話說:“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下生有天下,當傳之子孫為萬代業,豈得以侄為嗣乎。自古未聞侄為天子,而為姑立廟者也。且陛下受天皇顧托,若以天下與承嗣,則天皇不血食矣。”這段話大意是:天皇高宗皇帝是陛下的丈夫,皇嗣李旦是陛下的兒子,江山理所當然該傳給子孫,一代代傳承下去形成萬代基業,哪裏能傳給侄子呢?自古以來,臣沒有聽說過哪個侄子當了皇帝會給姑姑立廟祭祀。再說,陛下您受天皇臨終托付,天皇把江山和兩個兒子交給陛下,這份深情厚意可謂山高水深,若是把天下傳給武承嗣,那武承嗣還會祭祀天皇嗎?天皇不就變成餓鬼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