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一代女皇的功過是非 3.冊立皇太子風波(2 / 3)

李釗德這番話說得有理有節,是呀,論親疏,侄子不如兒子;論慣例,侄子不會給姑姑立廟,侄子做了皇帝,自己會變成孤魂野鬼;沒有高宗把自己從感業寺拯救出來,哪有自己的天下,侄子做了皇帝,不僅自己會變成孤魂野鬼,高宗也會變成孤魂餓鬼。武則天暫時打消了立武承嗣的念頭。

沒過多久,李釗德又對武承嗣落井下石了^他對武則天說,魏王的權力太大,不得不防。武則天說,不錯,那是我給他的權力,他是我的侄子呀。李釗德問武則天是侄子和姑姑親呢,還是兒子和爸爸親?武則天說當然是兒子和爸爸親。李釗德說,自古以來,為了權力,兒子殺父親的事屢見不鮮,何況侄子和姑姑之間的這種感情呢?現在,武承嗣是魏王,又是首席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如今又想做太子,繼承陛下的天下,陛下遲遲沒有答應,難道不擔心他哪一天鋌而走險,以武力謀取皇位嗎?武則天一聽覺得有道理,況且自己當初逼死了他的父親,把他們一家人流放到外地,難道他不忌恨自己?萬一武承嗣有異心怎麼辦呢?不久,武則天就免去了武承嗣的宰相職務。

對李旦的威脅看似解除了,然而平地又起風雷。原來武則天身邊一個守門的婢女叫韋團兒,聰明伶俐,深得武則天的喜歡。她愛上了李旦,百般勾引,但李旦不為所動。韋團兒惱羞成怒,就跟武則天告狀,說皇嗣李旦的兩個妃子在搞厭勝。這下可使武則天不高興了,在接下來的祭天大典上,武則天主持初獻,第一個捧上祭品;主持亞獻的是魏王武承嗣;隨後是梁王武三思……李旦失去了追隨皇帝祭祀的資格,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政治信號。第二天,他的兩個妃子莫名其妙失蹤了,再也沒有回來。隨後,他的五個兒子全部從親王降為郡王。這還不算,凡是沒有經過武則天的同意就去拜訪李旦的官員,都被武則天抓起來,莫名其妙地殺掉。李旦從此被軟禁深宮,與世隔絕。

這時,惦記著太子之位的武承嗣又發起了新一輪攻擊。很快,一封控告李旦謀反的密信遞到了武則天麵前。既然有人告,那就審吧。來俊臣直接在東宮設置刑堂,擺出十套大伽。李旦看到這個場麵,心裏絕望了,心想明年的今天就是自己的忌日。來俊臣一聲令下,大刑侍候,大殿裏上下哭成一團。可是,哭是不管用的,來俊臣是何許人,不問出個謀反罪名,怎麼會善罷甘休。正在萬分危急時,一個叫安金藏的少數民族樂工挺身而出,高聲呼喊:皇嗣沒有謀反!他一步一步走到來俊臣麵前,手裏攥緊佩刀,說:“我敢保證皇嗣沒有謀反,你若不相信,我可以掏出心窩子給你看”。說完一刀就刺進了自己的胸膛,頓時血流一地,五髒六腑都流了出來。來俊臣雖是酷吏,卻從來沒有見過這等恐怖的場麵,他被嚇呆了,場麵失控了。當即有人飛報武則天,武則天聽,心裏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自己的身邊就這麼一個兒子了,難道真要置他於死地嗎?武則天下令立刻停止審訊,下令將安金藏抬到宮裏,讓最好的禦醫給他診治,務必要救活他。禦醫經過一夜的治療,第二天早晨,安金藏居然蘇醒了過來。武則天親自前往看望,說:“朕有子不能自明,使汝至此。”

就這樣,安金藏以自己的義舉,激發了武則天心中殘存的母愛,李旦終於躲過了這一劫。

武承嗣納悶了,為什麼李旦那麼命好,每當自己快要成功的時候,總有高人出手搭救李旦。武則天也陷入煩惱,她知道繼承人問題必須盡快解決,否則雙方鬥來鬥去,太讓她傷神。但到底是傳給兒子還是傳給侄子,她還是拿不定主意。

武承嗣在抓緊活動,不過他的活動沒有新意,老是請願。長壽二年,他組織了5000人的請願行動,要求武則天加尊號,於是武則天由神聖皇帝變成了金輪神聖皇帝。長壽三年,武承嗣又組織了16000人的請願行動,還是要求加尊號,這樣武則天就成了越古金輪神聖皇帝。一番折騰下來,武則天的心思又開始動搖了,倒向了武承嗣一邊。而每到武則天心思動搖的時候,就輪到李旦倒黴了。但這一次是個例外,因為此時的首席宰相是足智多謀的狄仁傑。狄仁傑是武則天非常倚重的大臣,武則天的那點心思,他早就看出來了。不等武則天問他,他就主動找到武則天說:“陛下的江山是高祖太宗皇帝打下來的,他們為什麼要拚命打江山?不就是想給子孫掙下一份永久的家業嗎。天皇高宗去世時,親手把江山托付給陛下,是想讓陛下傳給兒子,陛下怎麼能傳給武承嗣呢?再說,姑侄和母子相比,孰親孰疏?陛下把江山傳給兒子,那麼千秋萬代之後,子子孫孫都會祭祀陛下;若傳給侄子,試問哪一個侄子會去祭祀姑姑。侄子都不祭祀陛下,侄子的子孫後代還會祭祀陛下嗎?”

其實,狄仁傑這番話隻是李釗德那番話的翻版,並無新意,但同樣的話從不同的人口中說出,效果是不一樣的。李釗德是後輩,狄仁傑號稱閣老,是武則天最信任的大臣,武則天與狄仁傑的年歲差不多,說起話來就像兩個老人拉家常,容易讓武則天接受。不過,武則天還是有些不甘心,她說,這是朕的家事,關卿何事呀!狄仁傑可不是這麼好打發的,他說,王者以四海為家,四海之內都是陛下的家事,難道臣都不該管嗎?再說君為元首,臣為股肢,君臣一體,陛下的家事就是臣子的國事!

狄仁傑一番話又把武則天說得舉棋不定,武承嗣眼看著煮熟的鴨子飛了。

一天晚上,武則天做了一個怪夢,夢見一隻大鸚鵡,長得是豐滿秀麗,甚是可愛,可是它的兩個翅膀折斷了,怎麼也飛不起來。武則天醒來後想起狄仁傑是個解夢高手,於是在上朝時就問狄仁傑這是什麼夢兆。狄仁傑說,陛下姓武,那鸚鵡就是陛下的化身,兩個翅膀折了,想飛飛不起來,是說陛下有兩個兒子,想幫陛下一把,卻因為受傷使不上勁兒。如果陛下啟用兩個愛子,陛下就可以展翅高飛了。

武則天是個很迷信的人,狄仁傑這番合情合理的解釋讓她又動了心思,產生了立兒子的念頭,可她還是下不了決心,畢竟這意味著她苦心經營的武周王朝將一代而亡,這個現實太殘酷了,她從感情上解不開這個心結。

這時,一個意想不到的外部推動力出現了,這個外部推動力就是契丹。它是位於唐朝東北邊境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最初臣服於唐朝,武則天代唐後,又臣服於武周,逐漸變得強大起來。強大起來的契丹想擺脫武周王朝的控製,但要擺脫控製就得有合理的借口,於是,契丹人就拿武則天的兩個兒子做文章,以李哲和李旦被廢為借口攻打幽州,還發布戰鬥檄文,質問武則天“何不歸我廬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