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篇 耶律楚材(1 / 3)

金元篇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09年~1244年),遼皇族之後,蒙古成吉思汗窩闊台汗時大臣。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被召用,甚受信任。隨成吉思汗西征,勸戒妄殺。後任事近30年,官至中書令,元代立國規模多有其奠定。亦善詩文詞翰。他在成吉思汗時,長期 掌管文書;在窩闊台汗時,官至中書令;為用兵西域,統一北方,出 謀劃策;引導蒙古走向漢化,建立各種規章製度,出過不少力,對蒙古立國中原起過不少積極的作用,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曆史上有很大貢獻的人物。

艱難時世

金明昌元年(1190年)六月二十日,在首都燕京(今北京)西山,一個新的生命在尚書右丞耶律履的宰相府中誕生了。耶律履這年60歲,得了這個孩子,當然非常高興。在這以前,耶律履雖然已經有了兩個孩子,辨才和善才,這時都已長大成人,可是其才平平,尚未出仕,看來不會有太大的出息,因而對這個晚年所得的幼子,寄予很大的期望,常常對家人說:“這孩子是我們家的千裏駒,將來必定能夠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可是,他仔細想一想,大金國昔日的威風雖然還勉強支撐著,但種種腐敗的跡象都已逐漸顯露出來了,國勢日微,這孩子的才幹再大,恐怕也發揮不了什麼作用。古人不是說過“楚雖有材,晉實用之”嗎?金國既然沒有他施展才幹的機會,就讓他到其他地方去幹一番事業吧。於是給這孩子取了個寓意深遠的名字:楚材,字晉卿。這個名字,既寄托了當父親的美好願望,也反映了那個時代艱難的形勢。

耶律楚材出生的時代,確實是艱難的。大金國在北方的統治,從太宗天會五年(1127年)算起,到這時已經六十多年了,朝氣蓬勃的全盛時期已成過去,各種社會矛盾日益暴露出來,開始進入了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而且每況愈下,一年不如一年了。從國際形勢看,偏安東南的宋王朝並未忘懷收複北方的失地,不時在淮河沿岸挑起武裝衝突;立國靈武的西夏,也趁機與南宋交結,在西部邊境進行侵擾;新起的蒙古,更是雄心勃勃,在北邊不斷發起進攻,難於應付。在這三麵夾攻的形勢下,金朝統治者不得不加強戰備,訓練軍隊,防邊守關;這樣一來,不僅軍費開支與日俱增,加重了財政困難,而且人心惶惶,引起了社會的不安。同時,政府的財政由於政治腐敗,機構龐大,奢侈浪費驚人,開支不斷增加,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境地。再加上黃河在這時多次決口,出現了三次大泛濫,大批農民死亡破產,流離失所,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稅收減少,財政狀況更加困難。統治者為了彌補財政上的虧空;便大量發行交鈔(紙幣),十貫百貫千貫萬貫,麵額越來越大,價值越來越低,到後來一萬貫還買不到一個燒餅;不得已又發行寶貨(銀幣),與銅錢、交鈔.並行,比價經常變動,幣製十分紊亂,物價持續飛漲,廣大人民的生活更加困難了。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也日益加劇,皇室之內、權臣之間,黨同伐異,爭奪不已,殺機四起。章宗時,殺了妄圖奪權的鄭王永蹈、鎬王水中;章宗死,衛王即位,權臣胡沙虎發動政變將他殺死;宣宗即位,大將術虎高琪又將胡沙虎殺死。這種統治階級內部的爾虞我詐、互相殘殺,反映了政治局勢的不穩。有材料說,金朝後期“疆土日益縮小,將帥乏人,士兵不能戰鬥,地方官貪殘,百姓流亡,盜賊滋起,”病狀非常嚴重;能否對當時的政治,進行一些改革,謀求國勢的中興呢?不行。因為當時金國的統治已經腐朽,喪失再生的活力了。“為宰執者往往無恢複之謀,上下同風,隻以苟安目前為樂,凡有人言當改革,則必以生事抑之”,“宰執用人必擇無鋒芒、軟熟易製者”。真正銳意改革,有點鋒芒的人物是出不來的。看來,誰也挽救不了這個大廈將傾的局勢了。

不僅金朝的國事令人心摧,不可聞問;而且耶律楚材的家事,也突然發生變故,有些不堪回首話當年了。耶律家族,本是契丹皇室的後裔,楚材的八世祖是遼太祖的長子東丹王突欲,七世祖婁國是遼國的燕京(今北京)留守,其後數代,任職將軍、太師者,頗不乏人。遼末,伯祖德元始歸金,被任命為興平軍(今河北盧龍)節度使;其子履,即楚材之父,博學多藝,受知於金世宗,曆官翰林待製、禮部侍郎;章宗即位,以定策功,升任禮部尚書;參知政事,不久又升為尚書右丞,成為有很大權力的宰相。耶律貴族之家的權勢,達到了頂點。然而,就在這時卻發生了突然的變化。紹熙二年的六月,耶律楚材出生剛滿一歲,他的父親耶律履便生病去世了。耶律楚材的兩個哥哥也隻20歲,尚未出仕,家道中衰,已成必然的現實了。

幼年喪父,耶律家的衰落,對耶律楚材的成長當然要發生很大的影響。耶律履雖然官居宰相之職,俸祿可能很優厚,但他平時仗義疏財,樂善好施,受到人們的稱讚,“文獻陰功絕比倫,昆蟲草木盡承恩,”卻不善於置家,一旦去世,竟然沒有給家人留下一份可觀的遺產。後來,耶律楚材在自己的詩中回憶他的父親:“入仕三十年,廟堂為柱石,重義而疏財,後世遺清白;”不會完全是假話,“我考文獻公,清白遺四壁,”大概確實是沒有很多遺產的。盡管這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某種程度的拮據和不便,有時不免感歎“餘生歎不辰,”但貧困的·生活也能磨練有誌者的意誌,“貧困誌不渝,未肯忘平昔。”耶律楚材表示堅決要幹出一番事業來。

耶律楚材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自幼便在他的母親楊夫人的教育下,兢兢業業努力學習,“繼夜誦詩書,廢時毋博奕”,學習非常用功,時間抓得很緊,每天晚上都讀書到深夜,決不為了貪玩賭棋而浪費時間。楊夫人“挑燈教子哦新句,冷淡生涯樂有餘,”生活雖然清苦,看到孩子學習努力,可望成才,也自有一番樂趣。耶律氏族雖然出身契丹貴族,但很早就接受漢化,對傳統的漢族封建文化造詣頗深。耶律突欲自幼學習漢籍,精通漢文,能用漢文寫作,政治上積極主張采用漢法,反對力圖保持契丹舊製的母後,矛盾激化後被迫“載書浮海”,逃到中原。耶律履更是“通六經百家之書”,漢文詩詞寫得很漂亮,五歲時就寫出過“臥看青天行白雲”的詩句,及長,以文章行義受知於金世宗,曆任經史院編修官、翰林院修撰等職。到耶律楚材出生時,耶律氏早已是一個充分漢化的封建士大夫書香門第了。耶律楚材在父親去世後,經濟狀況雖然不太好,但學習的條件還是優越的,經過他的艱苦努力,短短幾年中,竟然學到了不少知識。據說,他博覽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曆、術數及釋老、醫卜之說。而且文思敏捷,下筆為文,奮筆直書,很少改動,好象頭一天就作好了似的。

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年),耶律楚材17歲,根據他學習的情況可以出仕了。按照當時的製度規定,宰相之子享有賜補政府機關佐武官的特權,可是耶律楚材寧可不要這個特權,希望參加正規的進士科考試。章宗認為舊的製度不應輕易更改,特別下了一道敕令要當麵對他考試,親自詢問了幾件疑難案件的處理,同時參加考試的十七個人中,耶律楚材回答得最好,便正式任命他為某個政府部門的掾官(是協助長官,掌管文書,辦理日常行政事務的官)。權力雖然不大,但對一個17歲的青年來說,初入仕途,鍛煉鍛煉,也是大有好處的。

耶律楚材正式進入仕途了,然而這條道路並非十分通暢平坦的。當時,官場已經非常腐敗,真正有才幹的人是很難得到重用的。耶律楚材在一首詩中曾經談到他的侄兒耶律正卿,“學書寫盡千林葉,習射能穿百步楊,”文武雙全,完全靠自己的本事,“曾陪劍佩待明昌”,當上了章宗的侍衛,可是仍然不被重用,結果還是“榮枯枕上夢黃粱。”耶律楚材自己當然也不會有更好的遭遇,盡管他工作得很努力,幹了六七年,仍然隻不過是一個開州同知,除了協助知州處理一些日常事務外,實際上沒有多少事情可幹。這對一個誌欲“輔翊英主”,精力旺盛的青年來說,當然會感到生不逢時,前途渺茫,心灰意冷了。

金宣宗貞祜二年(1214年),為了逃避蒙古南下的威脅,把首都遷往南京(今開封),耶律楚材的全家也隨同南下,隻有他本人被燕京留守完顏承暉留了下來,被任命為左右司員外郎。名義上的職務是分掌尚書省所屬六部的日常章奏,實際上隻不過是一種寄祿官,並無實際職掌,還是白拿錢吃閑飯,不幹事。不久,蒙古兵圍困燕京,形勢越來越緊張。耶律楚材被困城中,絕糧六十餘日。蒙古太祖十年(1215年)五月,城被攻陷。從此,耶律楚材便與金政權和家人失去了聯係。

耶律楚材眼看金朝的大勢已去,國破家亡,前途渺茫得很,便“將功名之心束之高閣,”拜萬鬆老人(行秀)為師,學習佛理。他杜絕人跡,屏斥家務,專心一意,進行參禪,雖遇大寒大熱,也從不間斷,焚膏繼晷,廢寢忘餐,沒日沒夜的修煉了三年,終於參透了禪理,接受萬鬆老人授予的顯訣,成了燕京城中著名的佛教信徒。不過,遁世脫俗並不是他的最高理想,致主澤民才是他的根本誌向。他認為,“窮理盡性,莫尚佛法;濟世安民,無如儒教。”簡單的說,就艱難的時世,磨練了耶律楚材,經過他自己的刻苦學習,不僅樹立了經邦治國的雄心壯誌,而且作好了兩種準備;“否,則以簡易之道治一心;達,則以仁義之道治四海。”他,在等待著時局的發展,等待著機會。

投身蒙古

蒙古太祖十三年(1218年),成吉思汗在南征北戰過程中,逐漸感到人才的重要。為了征服戰爭的繼續進行和擴大,他需要各種人才。這時,打聽到在他統治下的燕京城中,有個博學多藝的耶律楚材,便派專使前來禮聘,耶律楚材陷在燕京城中已經三年了,過著隱居式的生活,除了禮佛參禪而外,無事可幹,這時得知有雄才大略的成吉思汗要召見他,感到是一個圖謀進取的好機會,不應輕易放過,便立即應召,跟隨來使欣然上道了。後來,他有一首詩講到這件事,“聖主得中原,明詔求王佐,胡然北海遊,不得南陽臥。”心情是很愉快的。

當時,成吉思汗正在準備西征,其行在遠在克魯倫河的上遊與臣赫爾河合流之處,今屬蒙古人民共和國的肯特省。耶律楚材於三月十六日從燕京出發,過居庸(今居庸關),曆武川(今河北宣德),出雲中(今山西大同),抵天山(今呼和浩特北大青山),穿越浩瀚的大沙漠,於六月二十日左右到達行在。耶律楚材看見這裏車帳如雲,將士如雨,馬牛被野,兵甲赫天,煙火相望,連營萬裏,真是一個千古少有的盛大場麵,心中非常高興。成吉思汗得知耶律楚材到了,馬上召見,看到這位身材修長,胡須長得很漂亮,聲音宏響的偉丈夫,說道,“遼金世仇,我為你報了仇。”耶律楚材答道:“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從我的祖父開始已經入侍金朝,既然作了臣下,怎敢與君為仇呢?”這幾句話講得非常得體,成吉思汗聽了很滿意,認為這個人值得信任,便讓他作自己的親隨,不離左右。耶律楚材很快便以其淵博的學識,受到成吉思汗的寵信。成吉思汗對他很親切,經常不叫他的名字,而稱為“吾圖撒合裏”,蒙古語就是“長胡子”的意思。耶律楚材終於在風雲變幻的年代裏,找到一個可以施展才幹的機會了。

然而,一個新來歸順的儒生,想在以武力取天下的軍事貴族中;取得充分的信任和鞏固的地位,是很不容易的。有個名叫常八斤的人,以善造弓,受到成吉思汗的重用,因而非常矜驕。有一次竟然當著耶律楚材的麵對成吉思汗說:“現在正是用武的時候,耶律楚材是個儒生,對打仗的事一竅不通,有什麼用處?”耶律楚材聽了並不生氣,從容答道:“治弓尚且須用治弓匠,難道治天下就不須用治天下匠嗎?”成吉思汗聽了覺得有理,對耶律楚材更加親信重用了。

從蒙古太祖十四年到二十年(1219年~1225年),成吉思汗進行了著名的西征。這次西征,主要是對中亞的花刺子模用兵。在整個戰爭過程中,耶律楚材一直跟隨在成吉思汗的身邊。這一時期,耶律楚材的主要工作和貢獻,有以下幾點。

一是擔任成吉思汗的必閹赤,掌管文書。當時,蒙古立國未久,諸事草創,各種規章製度正在逐步建立,戰爭仍在激烈進行,來往文書甚多。由於民族複雜,文書大約有蒙文、漢文、波斯文三個係統。蒙文由怯烈哥主管,波斯文由鎮海主管,漢文即由耶律楚材主管。由於當時蒙古貴族多不識字,因而必閹赤的作用不應低估,他們常常可以利用方便的條件,按照自己的私意處理問題,具有一定的權勢。當時不少中原地區的官僚地主都慕名而來,通過耶律楚材向成吉思汗鑽營。耶律楚材是一個有高度封建文化修養的儒生,為人正直,把“行道澤民”作為自己的“素誌”;雖然他自稱“備員翰墨,軍國之事,非所預議”,但必要時向成吉思汗提醒什麼事該作,什麼事不該作,還是非常方便的。肯定他會利用這個職務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二是在塔刺思城屯田。這個地方是古代中亞的名城,位於塔刺思河畔,為中西交通的要道。蒙古軍攻占此城後,即以此為基地繼續西進,陸續攻占了訛打刺城(阿裏斯河注入錫爾河處附近),蒲華城(布哈拉)。最後攻占了花刺子模的首都尋思幹(撒馬爾罕)。尋思幹在西遼時稱為河中府,當地土地肥饒,經濟繁榮,多豪民。蒙古軍入城之後,俘虜了三萬名工匠,送往蒙古分賞諸將為奴。同時,又遷徙了四百多名豪民子弟到塔刺思城屯田。這是一個削弱新征服地區反抗力量的措施,對恢複發展後方的社會經濟也有好處。耶律楚材奉命主持這一工作。大概這是他的主意。這對蒙古軍事貴族隻知道打仗,掠奪財富,轉變到恢複發展社會經濟,是很有意義的。三是在司天台擔任春官,用他的律曆星F、等方技之術,為成吉思汗服務。當時整個社會的科學文化水平很低,對天文、曆法、星象知識了解得很膚淺,包括成吉思汗在內的許多蒙古貴族都還非常迷信,每遇將兵出征的時候,都要耶律楚材預卜吉凶,借以增強將士的鬥誌,堅定勝利的信心。例如,蒙古太祖十四年(1219年)夏六月,成吉思汗決定出兵征討回回國,祭旗那天,忽然雨雪三尺。有人懷疑用兵是否有利,耶律楚材便說:“隆冬之氣,見於盛夏,是克敵取勝的好兆頭。”第二年的冬天,忽然大雷,有人間這又是什麼兆頭呢?耶律楚材回答說:“回回國主快死了。”蒙古太祖十七年(1222年)的八月,天空的西方出現了一顆長長的彗星,耶律楚材說:“金宣宗快死了。”這些預測雖然“後皆驗之”,但顯然是“猜”準了,並無科學的根據。另有一些事情,則表明耶律楚材確實具有相當高的科學水平。蒙古太祖十五年(1220年),西域的曆官說五月十五日夜將有月蝕,耶律楚材說不會有,結果沒有發生。次年十月,耶律楚材說將有月蝕,西域人說不會有,結果卻發生了。兩次都證明耶律楚材說對了,西域的曆法有問題。於是,耶律楚材將舊的曆書細加修訂,著成《庚午元曆》,上奏頒行,從此東西數萬裏,天象不差,對軍事、生產和生活都有好處,耶律楚材的這一貢獻當然是應予肯定的。

象耶律楚材這樣的人才,在當時是不多的,在西征中的表現也很不錯,因此成吉思汗對他的印象很好。有一次指著耶律楚材對窩闊台說:“此人,天賜我家。爾後軍國庶政,可以全都委托給他。”由此可見,耶律楚材已經用自己的知識為蒙古統治者服務,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取得了充分的信任。

應當特別指出的是,在整個西征過程中,成吉思汗進行戰爭的主要目的,仍然在於掠奪財富;他所需要耶律楚材為他服務的東西,隻不過是一些舞文弄墨,醫I\星象的方技之術而已。因此,在成吉思汗的眼中,耶律楚材的這點本領,比起兩軍對壘斬將攀旗的武功來,分量究竟要輕得多。同時,戎馬倥傯的時代,遐荒異域的環境,也使得他這個隻懂得中原文化,意欲以儒治國的書生,一時難以施展自己的才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冷落感,在耶律楚材的思想深處,還有較多的存在,並且不時在自己的詩文中流露出來。“西征萬裏扈鑾輿,高閣文章束石渠,”本想投筆從戎做出一番事業,但現實的生活並不如預想的那麼容易,許多美好的願望都不能實現,“醉裏莫知身似蝶,夢中不覺我為魚。”“十年潦倒功何在,三徑荒涼翠已寒。”很顯然,他對萬裏西征,未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貢獻,是很不滿意的。

出謀劃策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的冬天,耶律楚材在經過長達十年之久的西征之後,又回到了燕京。“天涯流落從西征”、“十年淪落困邊城”、“贏得飄蕭雙鬢雪”、“今日龍種返帝京。”既有無限的感慨,也有未來的期望。“再行不憚風沙惡”,“尚期晚節回天意”。還是想在未來的歲月裏,做一番事業。

這一年的七月,成吉思汗已經病逝。新主未立,暫由其四子拖雷監國。這次,耶律楚材回到燕京,就是奉了拖雷之命,前往搜索經籍的。耶律楚材對圖書經籍,素來就很愛好。上一次蒙古軍攻下靈武(今屬寧夏),諸將爭相搶掠子女財幣,耶律楚材卻隻收圖書和藥材,人們都以為無用。不久,軍中流行疾病,耶律楚材所收的藥材救活了幾萬人,人們又驚以為神。大概因此也引起蒙古貴族對圖書的重視。燕京是遼金兩朝的舊都,圖書經籍很多,又是耶律楚材的故鄉。派耶律楚材到燕京搜集圖書,是很恰當的,這次任務可能完成礙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