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篇 李自成(3 / 3)

清軍入關和農民軍的失敗 李自成進軍北京的消息傳到關外,清朝攝政王多爾袞,急忙率領大軍南下。駐守山海關的明朝將領吳三桂,投降清朝。李自成親自率兵同吳三桂軍隊以及清軍在山海關展開大戰,農民軍失利。李自成回師北京,接著被迫向陝西撤退。山海關大戰異常激烈。李自成在關下列陣,農民軍英勇戰鬥,吳三桂軍隊麵臨崩潰局麵。吳三桂見形勢嚴重,親自去清營見多爾袞,請求清軍立即出兵。多爾袞令清軍進關。那一天,狂風大作,飛砂走石,對麵不見人影。清軍從吳軍背後衝出,以逸待勞,猛攻農民軍。已經連續奮戰兩天的農民軍,被清軍衝亂陣勢,大將劉宗敏負傷。李自成隻得下令退兵。

清軍入關以後,占領北京。順治帝遷都北京,由多爾袞輔佐。清軍繼續追擊農民軍。1645年,李自成率農民軍輾轉到達湖北九宮山,遭地主武裝襲擊,壯烈犧牲。他的部眾繼續同清軍作戰,堅持鬥爭近20年。李自成進入北京以後,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軍占領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後來,清軍攻入四川,張獻忠犧牲。

南明和人民的抗清鬥爭 清軍占領北京以後,明朝官僚在南京擁立福王組成小朝廷,這就是曆史上南明的開始。小朝廷重用奸臣,政治更加腐敗。1645年,清軍進入江南,包圍揚州,勸守衛揚州的南明統帥史可法投降,史可法拒絕。城破,他不屈而死。南京的南明小朝廷也迅速覆滅。

清軍在江南進展迅速,多爾袞令漢人剃發易服。這種民族壓迫政策,激起江南人民強烈反抗。剃發令限男子在十天之內,必須照滿洲人的風俗,剃發梳辮。還宣布“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服裝也要照滿洲人的樣式,男子穿長衫馬褂,女子穿旗袍。江蘇江陰人民誓死不剃發,提出“頭可斷,發決不可剃!”他們推舉典史閻應元領導大家守城。閻應元組織全城百性投入戰鬥,堅持了80多天。最後清軍攻入城中,閻應元和守城百姓都壯烈犧牲。 經過20年的戰爭,清朝才基本上統一江南。

起義失敗

??? 李自成撤出北京後,經山西退回西安。清軍在清順治元年(1644年)冬分兵兩路進攻西安,次年二月潼關失守,李自成從西安經襄陽進入武昌,五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山縣南九宮山遭到地主武裝襲擊,壯烈犧牲,年僅39歲。順治三年(1646年),清軍由陝南入川,攻打大西軍,張獻忠於次年七月撤離成都,北上與清軍作戰,十一月犧牲在鳳凰山(今四川南溪縣北)。李自成、張獻忠犧牲後,農民軍餘部繼續堅持戰鬥,大順農民軍分為兩路,一路由郝搖旗、劉體純等領導,活動在洞庭湖以東地區;另一路由李過、高一功領導,活動在洞庭湖以西地區。大西農民軍在孫可望、李定國率領下轉入川貴,堅持抗清鬥爭。清軍集中兵力鎮壓義軍,李過病逝,高一功、劉體純、郝搖旗等戰死,孫可望降清,李定國兵敗。到順治十五年(1658年),明末農民軍餘部完全失敗。

明末農民起義最終失敗了,但它的偉大曆史功績是永垂史冊的。它沉重地打擊了地主階級;遏止了土地高度集中的發展,使得農民對地主階級的人身依附關係有所鬆弛;起義中提出的“均田”口號,是唐宋以來農民戰爭的一個新發展,它直接觸及了封建土地所有製,這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是第一次,標誌著中國封建社會的農民戰爭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階段。明末農民起義,為中國人民革命鬥爭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