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對美國說“不”! 與時俱進的中俄戰略關係(3 / 3)

中俄如果真的結盟,首先最受關注的無疑是兩國總體軍事實力。如果中俄結盟,兩國軍隊總體實力將約為300萬人。兩國陸軍兵力最為強大,無論在數量上還是武器裝備上,都將沒有對手。兩國空軍強於美國和北約大國,但海軍實力仍然弱於美國,畢竟美國海軍航母和核潛艇力量相當強大。這種聯盟可能會讓中國更加順利地得到自己需要的俄羅斯先進軍事技術,但反過來,俄羅斯也可能會在中國造船廠實現自己的部分造船項目。

2011年以來,我們有幸見到中俄結盟的雛形。美國東部時間2月4日上午11時54分,聯合國安理會就西方國家及阿盟提出的譴責敘利亞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結果,13票讚成,2票反對,零票棄權,由於常任理事國中國和俄羅斯行使否決權,決議未獲得通過。這已是中俄繼2011年10月以來第二次否決有關敘利亞的決議案了。這一結果讓幾天前就專門趕到會上慷慨陳詞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英國外交大臣黑格、法國外長朱佩和阿盟秘書長阿拉比感到很失望。俄羅斯外交部的聲明稱:“俄中兩國被迫使用否決權,反對這個並沒有兼顧衝突雙方平衡的議案。”

2012年4月24日至27日,中國和俄羅斯各自組建海軍大型混合編隊參加的聯合演習在中國黃海海域舉行。演習從俄羅斯遠東城市海參崴開始,然後兩國海軍特混編隊在穿越日本海峽之後,兩軍一路舉行一係列反潛,防空,奪取局部製空製海權的聯合協同演習,演習最終在中國黃海結束並接受中俄軍方首腦檢閱。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將以“瓦良格”號大型反潛艦為旗艦,組合導彈巡洋艦、驅逐艦和護衛艦等十餘艘艦船組成大型聯合艦隊參演。中國北海艦隊的參演艦艇將由多艘導彈驅逐艦和護衛艦組成。這是自2005年中俄海軍第一次在山東舉行“和平使命-2005”大規模聯合演習之後,中俄兩國再度攜手合作精心策劃的又一次更大規模的軍演活動。雖然對於這次演習,俄國防部新聞局長格納申科此前表示,俄中以及上合組織聯合軍演隻是戰略夥伴關係國家軍隊之間的友好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但外界紛紛認為,中俄的大型海上演習意味著隨著美國戰略重點重返亞洲地區,對中俄兩國在該地區的核心利益構成潛在威懾,中俄有必要顯示對這一事態的嚴重關切。同時,中俄海軍的大規模聯合海上軍事演習也是對美軍太平洋艦隊近年內在本地區與日本和韓國海上舉行的係列大型海上軍事演習的回應,標誌兩國海軍在東太平洋地區的存在實力。

雖然中俄民間甚至由軍方呼籲兩國進行軍事結盟以應對來自西方國家越來越緊迫的戰略逼壓,但是這一呼籲暫時還沒上升到國家層次,因為中俄雙方之間所麵臨的共同安全威脅還沒有大到那麼緊迫的程度。然而,中俄各種層麵的戰略合作卻越來越多,而且已經深入到兩國之間的幾乎所有領域。從格魯吉亞到釣魚島,從北方四島到台灣問題,從敘利亞到伊朗,從聯合國到上合組織等等,從中都能看到中俄探討合作的脈絡。

2012年3月4日,普京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在俄羅斯執政12年來,普京延續了其前任葉利欽的對華友好政策。那麼在接下來的至少8年總統任期內,其對華政策會有何種變化?俄中關係可能走向何方?答案似乎並不難找。2月27日,普京在《莫斯科新聞報》發表闡述其競選綱領的第7篇文章,在這篇旨在展現俄羅斯未來外交政策的文章中,發展與中國關係的重要性被放在了首要位置:“俄羅斯需要一個繁榮和穩定的中國,而中國則需要一個強大和成功的俄羅斯。中國經濟的增長絕不是威脅,而是一種擁有巨大務實合作潛力的挑戰,是俄羅斯‘經濟之帆’乘上‘中國風’的機遇。”“俄中將在國際舞台上繼續相互支持,共同解決地區和全球性問題,加強在聯合國安理會、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二十國集團和其它多邊機製中的協作。俄中兩國確立了由法律文件保證的穩固的雙邊關係機製,這有助於兩國在實用主義和相互利益考慮的基礎上以真正的夥伴關係開展。”[c170]

俄政治形勢研究中心副主任阿列克謝·祖金指出:“很顯然,發展與中國的全麵關係已成為普京未來對外政策的重要方向。2011年中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能否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順風車已成為俄羅斯能否實現經濟轉型的關鍵。”[c171]

俄政治信息中心總經理阿列克謝·穆欣認為,普京執政10多年來一直奉行對華友好政策,未來仍將如此。“正如普京在文章中所言,他是個嚴肅的人,不會因世局變化而隨便更改自己的觀點。”[c172]

中俄兩國,隻要彼此擺正心態,淡化曆史,著眼未來,團結起來,一致麵對美國的挑戰,前景將是非常光明的。否則,將會被美國各個擊破,或許會被一一吃掉。如果中俄組成一個軍事聯盟,既可以應對美國和北約軍力威脅,也可以保護兩國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在聯合國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未來中俄聯合即使不能完全杜絕戰爭,但中俄結盟至少可以產生威懾,推遲戰爭爆發的時間。中俄聯合也將給中國另外十年以上和平發展的戰略時期。更重要的是,中俄結盟,無疑將對亞洲和世界地緣政治平衡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不久前刊登題為“中俄應構建歐亞大聯盟”的文章,借中國專家之口指出,中俄應當結盟,共同抵製西方。應當說,《人民日報》就像蘇聯時期的《真理報》一樣,不會無緣無故發表這種文章,這種聲音的出現顯然是在試探來自俄羅斯官方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