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對美國說“不”! 用“南海模式”給美國劃一條底線
這一節接著上一節話題,是更深入地探討。前麵我們說到,中國軍隊近些年來在中國高層強軍思想的指導下正在發生極其深刻的變化,軍事現代化是它的最主要特征。但檢驗中國軍隊,我們也發現了它的一些弱點,其中最致命的是解放軍已有幾十年沒有經曆過一次真正的實戰,尤其在現代化條件下打一場局部戰爭。我們假設,未來中美關係的博弈必然要以軍事抗衡這一劇烈的方式表現出來,我們中國準備好了嗎?我們中國軍隊準備好了嗎?回答是:沒有;中國太需要一場實際的戰爭來為未來十分不願意期望但可能必須被迫進行的中美抗衡的來預作準備。對這一問題的深層次思考,讓我們自然聯想到當前在中國周邊正處在多事之秋的南海紛爭。
最近人們驚訝地發現,多年來,中國的崛起卻伴隨著在南海問題上的節節敗退,尤其是自從2011年以來,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努力奉行“和平崛起”的發展戰略。在很多方麵,中國放棄了原先恪守的單邊主義政策,和東盟發展起多邊友好關係。其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就是一個好的例證。在南海問題上,中國率先提出了“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這一主張實際上就是自鄧小平以來中國實施的“韜光養晦”外交路線和策略的具體應用。應當說,中國身體力行,做得很好。不過,中國的單方麵表率作用並沒有引起南海周邊國家的跟風效尤。越來越多人認為,在很多國際問題上,就像今天發生在南海的紛爭一樣,如果中國不能與時俱進地直麵,將會促成自己政策走向反麵。南海的領土紛爭,是一個亟待厘清和解決的問題。
亞洲區域和國際社會現在的關注點都在南海問題上,南海突然再次躍升為世界熱點問題。中國方麵似乎不理解這個局麵,在中國看來,其南海政策並沒有發生任何具有實質性變化,是相關國家采取了一連串不利於中國的行動。實際上,很多年來,正是因為中國一直沉迷於自身的那個“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采取被動應對辦法,南海問題到了今日才日益累積變成難以控製了。對有關國家來說,當前南海問題是“國際大環境”和“國內小環境”的產物。
先說國際大環境。對有關國家來說,最重要的國際大環境莫過於中國經濟崛起和隨之而來的國防、軍事現代化及其對亞洲的地緣政治的影響。有關國家感覺到時間並不在自己這一邊。盡管中國強調“和平崛起”,但在南海問題上中國立場被解讀為是采取了拖延政策,中國正在等待對自身更為有利的國際形勢來解決問題。因此,對有關國家來說,南海問題必須在中國真正崛起之前得到有利於它們自身的解決,否則等到中國真的崛起了,希望就更渺茫。於是,它們必須通過任何方式加緊行動,促使形勢盡量朝著有利於自身的方向發展。
對中國來說,大國環境主要指大國間政治的變化,尤其是中國和美國等大國關係的變化。在南海問題上,中國不可避免地要麵對美國,不管喜歡與否。美國的存在對亞洲國家的重要性顯而易見。隨著中國的強大崛起,無論是東北亞、東南亞還是南亞,越來越多的國家都需要借助美國的力量來加以平衡。平心而論,很多亞洲國家需要美國的存在也是因為中國自己不作為的結果。例如在朝鮮問題上,中國的作為幾乎令所有除朝鮮之外的亞洲國家不滿。盡管中國有很多難處,但這並不能證明中國作為的合理性。中國和日本之間的關係經常處於緊張。隨著印度的崛起,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關係也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盡管中國和這些亞洲國家之間都有合作,但衝突似乎不斷呈現。不管怎樣,在處理亞洲問題上,美國是唯一一個經過多次考驗的國家,而中國盡管重要性在增加,但還沒有經過任何重大考驗。在這樣的情勢下,美國在亞洲一些國家看來是最為可靠的大國。這也表現在南海問題上,相關國家竭力想把美國拖入在內,增加自己在南海問題上和中國叫板的籌碼。這就導致了現在在南海問題上“大國政治化”的複雜態勢。
由於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策略的調整,美國加緊了對中國進行戰略圍堵的進攻性態勢。在美國的鼓動和慫恿下,周邊國家挑起了新一輪南海島礁歸屬爭端,使得南海地區形勢變得日益緊張和複雜。因此,我們可以說,美國調整全球稱霸,遏製中國崛起的地緣戰略,是南海爭端國際化與複雜化的根本動因。
今天南海局勢的形成也與有關國家的內部小環境有關。首先是有關國家尤其是越南的內部政治環境。近年來,越南通貨膨脹,社會抗議(包括罷工和種族矛盾)不斷,而新領導層剛剛形成,權力還沒有鞏固,因此或者需要尋找鞏固權力的外部因素。南海就是越南新領導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南海問題還有中國自身的內部環境。2013年中共要召開十八大,在這段期間,中國各方的主要任務是內部事務,穩定壓倒一切。一些國家就此判斷,在這段時間內,中國不會就外交政策作重大變動。就是說,在新領導層產生之前,中國不會在外交方麵出台重大新政策,外交政策的主要方麵必然會是反應性的。這種判斷促使相關國家認為這是一個采取一些比較激進做法的機會。
到了今天,不管喜歡與否,理解與否,中國在南海問題上麵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首先,中國已經輸掉了一場國際輿論戰。多年裏,當中國一直沉浸在自己構建的“和平崛起”的語境體係時沾沾自喜,有關國家卻在背後做了大量工作,在國際舞台上也作了充分準備,它們一直在等待它們預期中的南海問題浮出水麵。
第二,中國也在輸掉了一場戰略戰。有關國家在南海問題上有相當清晰的戰略,這些戰略包括多方麵,如區域多邊主義,國際化和大國政治化;而中國除了不肯麵對現實,就是含糊不清。中國不敢把問題作細化分析,而是用“反對國際化”這樣過於宏觀的概念來搪塞。實際上,南海問題早已多邊化、國際化,近年來由於美國、日本甚至印度的插足進來,很快地又“大國政治化”了。隻是中國不肯承認這個現實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