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孩子做事磨蹭拖拉,不珍惜時間,這些毛病與家長的嬌慣有很大的關係。如愛睡懶覺的孩子大多是作息時間安排不合理,早晨父母呼叫一遍不醒,呼叫兩遍不起,等家長叫了第三遍才起來,一看表才知道不早了,於是家長幫孩子急急忙忙穿衣服,準備書包等,甚至連早飯也來不及吃就走了。家長這樣做,實際上不但不利於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而且還會助長孩子養成依賴家長的懶習慣。其實,家長可以這樣實驗一下:在孩子的床頭放一個小鬧鍾,並向他申明不再來催促他起床,早晨鬧鍾響就自己起床。假如起床晚了就沒有時間吃早飯,假如拖拉的時間多了就會上學遲到,就會受到學校老師的批評。如果你的孩子能按家長的要求做,那麼他就會逐步養成按時起床的習慣;否則,就會因睡懶覺、不按時起床而受到“懲罰”——吃不上早飯、遲到、受批評。一旦孩子嚐到了耽誤時間的苦果,心裏就自然不舒服,自然會吸收教訓,今後重犯的可能性就少了。當然,在特殊情況下,要特殊對待了。
運用自然後果懲罰法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不要有損孩子的身體健康。
有些孩子行為過失所造成的後果,雖然會使他們感受到痛苦;但一定要注意,“自然後果”不能傷害孩子的身體健康。因為懲罰的目的,是要促使孩子從痛苦中得到教訓,受到教育,不再重犯過去的錯誤,而不是為了家長出氣。如果傷害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就會失去教育作用。要做到這一點,家長要特別注意,不能感情用事,要極力克製自己無益、甚至有害的感情衝動,要掌握好分寸、尺度,隨時密切觀察孩子的情緒反映,適可而止,見好就收。
2.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運用這一方法是要使孩子感受到不愉快,有時也會產生羞辱之心,這是正常現象。但是要特別注意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對孩子來說很重要,是他們上進的動力,是精神支柱。如果孩子喪失了自尊心,就會破罐破摔,情緒低落,不求上進,這對改正孩子的過錯是不利的。
3.根據孩子的個性特征區別對待。
運用這個方法時,要根據孩子的個性區別對待。有的孩子的情緒、意誌堅強一些,有的脆弱一些。有的孩子對這些懲罰滿不在乎,抱一種無所謂的態度。比如玩具壞了不給買我不玩;衣服撕破了不給換,我就穿破的,在思想上不起什麼刺激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對此類孩子最好不采用這種教育方法。有的孩子則與此正好相反,對於“自然後果的懲罰“反應極為強烈,心理上受到的刺激過大,這時家長就要注意觀察,掌握好火候,運用一般的批評教育能夠解決的問題,就不必非得采用這種教育方法。
教子小徑:
1.當盧梭給孩子買完玩具後,孩子玩了不幾天就把玩具毀壞了,後來孩子再要玩具時,盧梭和妻子形成一致意見,沒買給孩子。這樣就使兒子感受到了自己當初毀壞玩具的後果,以後再也不那樣做了。
名人教子名言:
如果我們每年根治一個惡德,不久我們就成為完人了。
——肯比斯
惡習的最主要壞處是:它貶抑了一個人的價值。
——卓賓
壞事情一學就會,早年沾染的惡習,從此以後就會在所有的行為和舉動中顯現出來,不論是說話或行動上的毛病,三歲至老,六十不改。
——富蘭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