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危機管理:怎樣才能有效地應對突發危機 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1 / 2)

第十二章 危機管理:怎樣才能有效地應對突發危機 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

企業一旦發生危機,管理者便紛紛采取措施“亡羊補牢”,有時也能製止危機,有時則為時已晚。企業管理者應該明白,處理危機的最佳方法不是“亡羊補牢”,而是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

企業產生危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並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隨機性,可能在某一天因某件事或某個人引發。但是,危機的產生卻有一個從“準備期”到“爆發期”的變化過程。也就是說,危機的發生都有預兆性。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企業管理人員有敏銳的洞察力,能根據日常收集到的各方麵信息,對可能麵臨的危機進行預測,及時做好預警工作,並采取有效的防範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危機的發生或降低危機的損害和影響。因此,預防危機是危機管理的起點。管理者要想做到防患於未然,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樹立積極的危機意識

對於管理者而言,妥善處理危機,就要對企業危機有透徹而深入的認識,樹立起危機意識。比爾·蓋茨的警言“微軟離破產永遠隻有18個月”;張瑞敏說“我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任正非說“華為總會有冬天,準備好棉衣,比不準備好”……這些優秀企業領袖的危機觀點,都傳達出一個信息:危機意識的樹立絕對不容忽視。

2.預防是解決危機的最好方法

對於企業而言,預防危機的難度在於危機的先兆可能很細小,非常容易被忽略,也可能由於其出現的頻率很高,以致麻痹了決策者的神經,還可能危機從先兆出現到爆發的時間極短,企業無暇顧及。預防危機要從企業創辦的那一天起就著手進行,伴隨企業的經營而長期堅持不懈。那種出現危機才想應對之策,把應對危機當做一種臨時性措施和權宜之計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當代管理革命已經公認,有效的組織現在已不強調“有反應能力”,而強調“超前管理”。

3.成立危機管理小組

小組需包括企業主要領導者、公關、安全、生產、後勤、人事、銷售等部門的人員,因為這些人對企業具有控製能力,能夠很快決策並使其有效執行。危機管理小組應該成為企業的常設機構。小組領導人必須由企業資深人士擔任,並且能夠控製和帶動整個小組,這個人不一定非是總裁。同時,危機小組成員中最好包括法律顧問和與政府、新聞界關係良好的成員。

4.找出潛在危機並評估其可能造成的風險和影響

定期進行企業運營危機與風險分析,針對目前企業運營的各層麵,包括生產、製造、服務、品牌、銷售、投融資等各個環節進行分門別類的危機分析。風險和影響的評估應從每個單獨的對象群體來考慮,包括對內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