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夢禪的筆墨生涯

明知神州舊書店的書早已今非昔比,二○○八年夏天初旅香港時,我還是

慕名而往了。在書架前巡視許久,隻淘得三四本小冊子。其中一本是鄒夢禪編寫

的《三體鋼筆字帖》,上海福祿壽字帖紙品社一九五五年三月改訂版五版,經

折裝。據考證,我國第一本鋼筆字帖出版於一九三五年,為陳公哲書寫的《一筆

行書鋼筆字帖》。此後有鄧散木、白焦於一九四九出版的《鋼筆字範》等。鄒夢

禪編寫這本字帖,也算是較早探索鋼筆書寫技藝的一本普及性字帖了。而且在

當時頗受歡迎,改訂版五版印數已至八萬,八個月後再版時達到十五萬冊。

鄒夢禪以篆刻與書法聞名。今人王家葵仿“詩壇點將錄”之例,以梁山英雄

座次為近代印人排位,授鄒夢禪“地魔星雲裏金剛宋萬”稱號。一般而言,傳統

書法家都較輕視所謂的鋼筆書法。而鄒夢禪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就做起這

種實用文章,真稱得上

“與時俱進”。

出生於一九○五年的鄒夢禪是浙江瑞安人,故作書時常鈐一印:“飛雲江

畔之人

”。鄒夢禪名敬栻,以字行,號大適,又號大齋,缾廬,別署遲翁。關於夢

禪得名,他曾刻甲骨文印“道門後身”,邊款題:“餘之生也,先妣忽夢老僧入

室,覺則餘呱呱墜地。先考在日,每以此證餘前身為禪師,因以為字,並集契籀

文刻以相印證。

”鄒父吉臣先生,是當地名士,通古文,能書法,曾任瑞安望族

項家家庭教師。鄒夢禪的書法根底得於家教。盛欣夫在一篇紀念鄒夢禪的文

章中曾提到:“其父以《左傳》《毛傳》等予啟蒙。七歲時授以《說文解字》,辯

識文字發展淵源,同時,製定日課開始臨書楷書。以隋《龍藏寺碑》為主,每晨

親自督教筆法。運用點畫使轉,揣摩永字八法。日課五百字,習以為常。一年後

又學《石鼓文》《泰山刻石》《山刻石》等。十二

歲時,字課陡增,日臨千字,並兼習《石門頌》

《史晨碑》及《淳化閣帖》《蘭亭序》《聖教序》

和張旭、懷素名跡,還精摹孫過庭《書譜》近百

通。

一九二四年,鄒夢禪瑞安中學畢業。因家

境困難,無法繼續學業,在林大同的推薦下,進

入浙江圖書館工作,任目錄員。林大同與鄒夢禪同裏,日本留學歸來在浙江鐵

路公司任工程師。弘一法師來溫,與林大同有很大的關係。鄒夢禪在浙江圖書

館“半工半讀”,從事語言文字和古典文學研究,旁及金石考證與書法篆刻,並

得到馬一浮、馬敘倫、張宗祥、丁輔之等人的指導。多年後,夏承燾夫婦過訪已

在上海立足的鄒夢禪,見他家牆上張掛著一幅馬一浮的字,答鄒夢禪問書法,

“漢碑當學三闕,章草學《出師頌》,皇象《文武帖》。”西湖畔,孤山下,冬去

春來,四易寒暑,鄒夢禪學問大進。浙江圖書館與西泠印社相鄰,鄒夢禪在丁

輔之介紹下,經常參加印社活動,成為西泠印社早期會員之一。鄒夢禪後來說:

“此對餘書法篆刻藝術的發韌起著巨大作用。

一九二九年春,中華書局《辭海》編輯室從南京遷至杭州,主事者舒新城

感人手不足,便在報紙上刊登啟事,公開招聘編輯及助編人員。鄒夢禪通過考

試,參加了《辭海》編輯工作。“當時初進編輯部,連我在內隻不過十三四人,

在這些人員中還包括圖書室管理員、練習生在內。

”鄒夢禪後來回憶說:“僅

就這樣微薄的人力而能擔負起龐大的‘工程’,似乎是螳臂當車必不勝任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終由於詞目過多,人手太少,條件又差,方法不夠理想,

僅僅完成極小一部分的單字、複詞初稿。

”因此,杭州編輯部僅存在一年來時

間就與上海中華書局編輯所合並了。那年年底,鄒夢禪隨編輯部來到上海,主

要做舊詞輯集。編輯本是件默默無聞的工作,而鄒夢禪卻借《辭海》之力一舉

成名。

一九三四年,《辭海》發排前夕,中華書局總經理陸費達為該書題字困惑不

已。他當時已求得不少海上書法名家的墨寶,但風格各異,利弊之論見仁見智,

而且牽涉情麵問題,無論選誰的字都會有人不高興。難以抉擇之際,問策於鄒

鄒夢禪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小銅川石室結印社於西泠

我與吾西泠印社同庚

百萬工農齊踴躍

鄒夢禪書法作品鄒夢禪篆刻作品

夢禪。鄒夢禪建議“以古為師”,集字解決。這樣一來,皆大歡喜。於是他在《石

門頌》《桐柏廟碑》中選“辭海”兩字,分別作為封麵和書脊題字。所以,今天

許多人一提起鄒夢禪,就說他題寫了《辭海》,是不確切的。其實是鄒夢禪“雙

鉤向拓”而成。鄒夢禪著實沾了不少《辭海》的光。從此,中華書局的出版物,

不論新版或重版,凡是封麵題字,都成了鄒夢禪的專業義務。中華書局辦書法

函授學校,舒新城委托鄒夢禪兼任教師,編印《書法講義》及碑帖發給學員學

習臨摹。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海上藝壇,人文薈萃,風起雲湧,能夠立足已是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