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還親自審閱該叢書中胡今虛的《魯迅作品及其他》書稿,讚賞有加。是書出
版後印了七版,可見受歡迎程度。許傑的《魯迅小說講話》也一再重版。另如耿
庸《〈阿Q正傳〉研究》、衛俊秀《〈野草〉探索》皆作者力作。
張禹曾寫過一篇《憶“泥土社”》的文章,這是泥土社當事人的唯一記錄,
是研究泥土社的重要資料。
他說,泥土社開辦之初隻有許史華籌集來的一小筆資金,約有一千萬元
(一萬元等於後來的人民幣一元),好在“光與熱叢書”的幾部稿都是小冊子,印
刷成本低。而當時新書的銷量大。再加上大家都不拿工資,連稿費也拿得少或不
拿。所以,泥土社出版了幾本新書後,漸漸積累了一些資金,業務也發展起來了。
一九五○年九月,泥土社出版了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做什麼》。這是一部大
部頭蘇聯名著。張禹認為,此書的出版說明泥土社的力量有了增長,在上海灘
初步立住了腳。當時的翻譯稿,特別是蘇聯名著,非常搶手,各出版社使出百般
競爭手段才有所得。但許史華很有能力,和一些翻譯工作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
關係,不時弄來譯稿。後來,甚至像李青崖這樣的名家也把《莫泊桑小說集》交
由泥土社出版。這成就了泥土社另一個出版特色。
尹庚早年參加過“左聯”,在文化界人脈很廣。在他的引領下,許史華、張
禹等人曾拜訪過馮雪峰、葉籟士、唐弢、胡風等名家,組織高質量的稿件。胡風
很支持泥土社事業。幾個月後,就把《人寰二記》交給他們出版。不久,許史華
又取來胡風舊譯《美國鬼子在日本》。後來,胡風推薦路翎的劇作,並把《七月
詩叢》交給泥土社重印發行。這套書是胡風文學藝術之路上的重要裏程碑。在
重印時,他對書版式和封麵,都做了詳盡的指示。此後,泥土社還重印了胡風的
《文藝筆談》《劍
·文藝
·人民》等六部文學評論集。一九五三年,許史華照胡風
的意思把這六部書做了少量的精裝本以贈朋友。是書黑布麵金字,十分漂亮。
乃至張禹後來回憶時仍十分感慨:“可惜我所得的一套早已失去,不知海內還
有此珍本否。
”
泥土社到底出版了多少種書,目前尚無準確統計。查國家圖書館,可檢索到
的有八十六種,上海圖書館則收藏了七十九種,實際數量應比這個數字要多。
三
泥土社因出版胡風著作而提高了知名度和影響力,但也因此遭了殃。
一九五五年胡風被打成“反革命”後,泥土社被視為胡風集團的“黑據點”,胡
風及胡風分子在泥土社出版的書即成了禁書。當年七月二十八日,中宣部發出了
《關於胡風及胡風集團骨幹分子的著作和翻譯書籍的處理辦法的通知》。在附
錄的書籍目錄中,泥土社出版的就有二十多種,除胡風外,還有綠原、路翎、羅
洛、張禹、耿庸、牛漢、化鐵、賈植芳等人的著作。
吳奔星、衛俊秀等人因在泥土社出版過著作,也受到牽連。
泥土社因出版胡風著作而提高了知名度和影響力,但也因此遭了殃
為泥土社設計過標誌和封麵的章西厓,亦莫名入獄。
那段時間,胡今虛正有《魯迅詩注》在泥土社排印,但泥土社被查封,別說
著作出版無望,連稿件也散失了。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胡今虛收拾心情,
重撰書稿出版。
從部隊轉業到內蒙古工作的尹庚,一夜之間遭到厄運,所有的文稿被抄
走,公職被開除,妻子離他而去。他在巴盟林河城鄉靠乞討度日,在流浪中過
了二十多年。一九七九年,尹庚平反昭雪,重獲自由,被安排到內蒙古巴盟文
聯工作。後到北京治病。一九九七年三月二十一日,在貧苦病痛中辭世,享年
八十九歲。
一九五四冬調往安徽工作的張禹,也被抓到上海受審查,幸而獲“免予刑
事處分”。反右開始後,被劃為“右派”。一九五八年二月,被定為“反革命”再
次被捕。服刑三年後,留隊就業,被監督勞動,在安徽農村從事水利工程等重
體力活。一九七五年才摘去了“反革命”帽子。四五年後,“右派”、“胡風分子”
罪名相繼被洗刷。此後一直在《清明》編輯部工作。退休後,他回到老家溫州平
陽生活。
而應悱村隻在泥土社出版過《石下草》,似乎牽涉不深,但受衝擊在所難
免。一九五七年調任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任教。
最慘的是許史華。他到賈植芳處取稿,一進門就被扣住逮捕了。一關就是
十一年。出獄後,才知他的妻子帶著兩個孩子已改嫁他人。許去找妻兒,被妻
的後夫斥出。他竟心灰意冷,絕望地上吊自殺了。
四
如今,泥土社的當事人隻張禹健在,其他人都已歸道山了。
二○○八年三月,我與方緒曉一起到平陽鼇江拜訪張禹。已八十六高齡的
張禹獨居在一幢普通的商品房裏,女兒每天過來幫他打理生活。張禹身體尚健
朗,能吸煙,還堅持讀書、寫作。二○○三年六月,中國致公出版社出版了他的
隨筆集《從心隨筆》。二○○六年九月,與人合作編校的《王理孚集》列溫州文
獻叢書出版。
談起泥土社往事,張禹依舊記憶清晰。我帶了幾本泥土社出版的書,請他
題詞留念。
張禹在許傑《魯迅小說講話》上題:“許先生是前輩作家,抗日期間曾給我
很多教誨。解放後在上海華師大任教,我常有機會向他請益。今已逝世多年,
猶常在回憶中。
”此書為一九五三年七月六版。書末有“五版後記”,附錄了張禹
《關於研究魯迅先生小說的意見》。此書原題《魯迅小說研究》,張禹在編輯時
改動了兩字。
又在《文藝的任務及其他》上題:“方韶毅先生從外地覓得舊書來平陽,見
麵後談及往事,不勝感慨。五十餘年前拙作,今日見之,自覺不堪卒讀。聊表數
語,以為紀念。
”
我還想請他在胡風的幾本書上題詞。但他翻了翻書,筆遲遲未落,最後緩
緩合上書,遞還給了我。往事如煙,想來是勾起了老人的傷痛。
張禹對胡風是很尊重的。在《我與胡風》一文中,他曾談到和胡風短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