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第六個不可不想的問題(2 / 3)

人們在吃食物的時候,色香味覺都會有深刻的體會。在印度,人們經常說“固體用喝的,液體用吃的”。比如,喝橙汁要像吃固體食物,在口中給它一點時間,讓唾液和果汁混合後才咽下去。而消化就需要一定的唾液,如果食物沒有充分和唾液混合就進入胃中,胃就要分擔嘴的工作了。牙齒不會長在胃裏,如果負擔過重,受到過分刺激,身體的各項功能就會遭到紊亂,人就難以分辨胃的反應,不知道究竟是饑餓,是不飽,還是胃在抗議些什麼。而固體需要喝,就是需要咀嚼,完成口腔動作後,食物變成液體,人們再喝下去。

吃的時候,應該注意自己舌頭上的味道,如果都不能知道食物的滋味,怎麼可能得到滿足呢?吃不是一種俗氣的活動,它也有自己的技巧和藝術魅力。現在餐館遍地都是,食物的種類也日益增多,很多人隻注重吃什麼,卻沒考慮過該怎麼去吃。

食物是維持生命的重要能源,而這一能源離不開廚房,很多人還把廚房說成是神聖的地方,認為在做食物的時候要心平氣和、認真專注。鍛煉這樣的心境是很容易的,堅持每天靜坐,就會提升自己的專注能力。比如,我們在等公交的時候,隻要稍等十來分鍾就會感到很煩躁,而我們在安靜的屋裏靜坐一個小時也不會感到漫長。當人的身體放鬆、心境平和、不覺得無聊、不煩躁的時候,我們會有一份平靜而知足的感覺,這不是由於滿足了外在的欲望,這是源自內心的意思。無論追求到多少外在的東西,我們都不會滿足。可是,每天隻要花一點點時間,靜下心來和自己相處,就會很容易帶來知足的感覺,生活和工作也會變得輕鬆自在。

我們也許沒有注意到,有一些秘密“機關”在悄悄破壞著我們的節食行動,所以即使我們不覺得餓,也常常管不住自己的嘴,尤其是零食,很少有人能抵禦它的“誘惑”。其實,隻要我們充分的了解這些秘密,就會有效地遏製住食欲膨脹的念頭,就會遏製住不餓也吃、越吃越多的不良習慣。

以下列舉了貪食的幾個因素:

1睡眠不足,容易導致貪食

很多人肥胖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睡眠不足導致飲食紊亂。一個睡眠欠缺的人,總會一頓吃很多食物。因為感到疲乏和勞累時,人體內起控製食欲和體重作用的瘦身蛋白就會降低,這意味著人在勞累時饑餓感會更加強烈,同時體內的熱量燃燒速度也放慢了。如果此時你肆無忌憚地進食,體內已經減慢了的新陳代謝將無法將血液中的糖分消耗掉,過多的糖分就會慢慢沉澱下來,轉化成脂肪儲存在體內。

2不了解巧克力的作用

倫敦大學有項研究表明,人們空著肚子吃巧克力就會引發過分的食欲,對一些高熱量的食物特別有興趣。因此,本來就使人垂涎欲滴的巧克力將刺激食欲不斷膨脹。但是,這並不是說你一點巧克力都不能吃。研究指出,在飯後半小時左右吃巧克力不會引發進食的欲望。

3不吃飽,總想吃

如今,很多女性為了保持苗條的身材控製飲食。對於一位女性來說,每天正常的進食保證在1500克就可以滿足自身的需要,而最大的作用就是控製住進食的欲望。因此,如果你沒有吃到這個分量,食欲就可能總是圍著你“陰魂不散”,並且可能不斷膨脹,以致你無法忍受最終墮入大嚼大咽的境地。為了既獲得飽足感又不至於吃得過多,你每天吃下的1500克最好以高纖維、富含水分和低熱量的食物為主,像蔬菜、水果、豆製品等。研究表明,柚子的含水量達90%,半個柚子才有39卡路裏的熱量。高纖維含量的食物不僅容易讓人吃飽,消化起來也需要更長時間。這樣就不會感到饑餓,也就不會忍受饑餓的痛苦。

4盤子越大,吃得越多

如果你用大盤子裝食物,你就會裝很多,而擺在人們眼前的食物越多,人們就會吃得越多。即使人們不喜歡放在麵前的食物,如果食物盛得很多,他也會吃得比平時多。把對裝食物的器皿的態度“嚴肅”起來,在盛飯時一定要注意盤子裏食物的分量,吃得越慢就越好,每一口吃得越小就越好。這樣的進餐就會給自己的滿足感提供了一個報警信號,一旦大腦受到“滿”的信號,就會止住進食的欲望。

5不合理地攝入碳水化合物

飲用碳水化合物與進食過量有密切的關聯。如果一個人在午飯的時候飲用了很少的碳水化合物,就會在飯後飲用更多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理想的攝入比例是,碳水化合物的量占一整天食物攝入量的1/2左右。每頓都吃點碳水化合物,這樣有助於保持大腦化學成分複合胺的水平,而這種物質能夠很好地控製食欲。

6吃飯的時候看電視

看電視時吃飯是對身體非常有害的習慣。(1)在你看電視的時候,你是不會把注意力放在手和嘴上的,是否吃飽,你的手都不會停下來;(2)因為注意力不在吃飯上麵,當你已經吃飽,你卻不會停下來。同時,聯想還會很快在電視和吃飯之間產生。倫敦大學的一項實驗發現,如果在畫麵上看到一些食物的時候,好像這些食物的香味就會飄到人們的鼻子裏。大腦和鼻子之間的這種聯係,在看到畫麵和想象食物的幾秒鍾中便迅速產生了。所以,人們最好在安靜的氛圍下進食,一旦飲食行為被外界打擾就會變成無意識的行為。

妒忌不能使人擁有

妒忌與前麵一些欲望一樣,都是因為沒有得到某方麵的滿足而產生的欲望。嫉妒俗稱為“紅眼病、吃醋、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等等。嫉妒就內心感受來講,首先表現為由於攀比而產生的失望和壓力;其次是因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折感;最後則表現由不服不滿到怨恨憎恨的發泄行為。

嫉妒就像是一個人的心靈地獄。愛嫉妒的人總是拿別人的優點來折磨自己:嫉妒別人比自己年輕、比自己長相好、比自己身材高、比自己有才學……愛嫉妒的人總是在臉上寫滿了滄桑,他們往往自大,總認為自己應該高人一等,就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一旦發現別人有過人之處就會想方設法坑別人。

嫉妒來自於我們內心的自私。隻要你有私心,就會產生嫉妒。法國作家拉羅會弗科曾說過:“嫉妒是萬惡之源,懷有嫉妒心的人不會有絲毫同情”,“嫉妒者愛己勝於愛人。”因為嫉妒,他不希望別人比自己優越;因為自私,他總是想剝奪別人的優越。愛嫉妒的人不會容下別人半點優點,總是想通過一些毀壞別人名聲的話語來滿足自私的心理;他也沒有朋友,因為他容不下別人的長處,會把身邊的人都當做敵人。

其實,嫉妒的心理非但不能實現願望,反而會傷害自己,這一類例子在史籍隨處可見:龐涓嫉妒孫臏、李斯嫉妒韓非子、潘仁美嫉妒楊令公等,都是以害人開始,以害己結束。

那麼,如何做才能消除嫉妒心理呢?

首先,要有自知之明,正確的評價自己

如果自己察覺到內心的嫉妒,就應該積極主動地調節自己的意識和行為,控製自己的情緒。這就需要冷靜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同時客觀地評價自己。當認清了自己後,再認真地看待別人,就能有所覺悟了。

其次,快樂是治療嫉妒的良藥

快樂可以是很多病症的良藥,對於嫉妒也能發揮功效。要善於從生活中尋找快樂,就像嫉妒者隨時隨處為自己尋找痛苦那樣。如果一個人總是想:比起別人可能得到的,自己那些擁有算什麼呢?那麼他就會永遠陷於痛苦之中,陷於嫉妒之中。快樂是一種感情心理,同時,嫉妒也是一種感情心理。任何情緒都是由人來掌握,靠自己來調整。

再次,抹去虛榮

生活中,人們為了維護自己的虛榮心,常常最大限度地追求物質生活,以此來裝點門麵。嫉妒的人為了贏得榮譽,經常會不擇手段地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然而,這種“榮譽”往往極其虛偽,好似紙糊的燈籠,一戳就破。所以,要克製嫉妒,先要抵製虛榮心,建立正確的榮譽觀,踏踏實實地用勤勞與智慧來證實自己的能力。

最後,自我抑製,自我宣泄

嫉妒的人會因為嫉妒而更加痛苦。當這種心理還沒有過分占據我們心理的時候,稍作感情調整就能舒緩這一情緒。比如找一個較知心的朋友,或親友,痛痛快快地宣泄一下,盡量保持心理平衡,然後聽聽他人的開導。雖然這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嫉妒心理,但這樣的發泄有助於疏緩因嫉妒引起的緊張情緒。此外,還可以借助一些愛好來緩解心情,比如唱歌、跳舞、畫畫、下棋、運動等等,都是很好的辦法。

生活中嫉妒別人是很正常的事,隻要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正確地看待自己和別人,就能循序漸進的克服這一毛病。但是,要被別人嫉妒了該怎麼辦?被別人嫉妒雖然是常有的事,但對自己的心理壓力也非常大。隻要大家認真思考以下三個方麵,相信能化解別人的嫉妒,走出人際間的誤區。

1自省。一旦發現周圍的人嫉妒自己,不要意氣用事,要善意地麵對。從別人的意見中吸取一些對自己有益的東西。此時不妨冷靜思考一下,因為什麼才引起的風言風語?謠傳是否真實?有些逆耳的挖苦,或許就是自己的不足,一針見血的批評可能正好指出了自己的要害。即使別人的言語沒有可靠的事實,也不妨引以為戒,作為對自己的一次警告。

2自信。俗語說:“做賊心虛。”如果你相信自己的言行光明正大,就不會因為別人的嫉妒而膽戰心驚;相反,自己沒有足夠的信心,疑慮重重,勢必會受到別人更大的攻擊。所以應該坦然地麵對一切,以自信來擊潰空穴來風的流言。

3豁達。要想從根本上擺脫被別人嫉妒的苦惱,重要的是要豁達、寬容,不要小肚雞腸、耿耿於懷。如果對於別人的嫉妒,自己還能以真誠的態度對待,相信嫉妒你的人也不會疏遠你,或許別人的嫉妒之心會瞬間瓦解;閑言碎語也不再有市場,因為大夥兒都了解你的為人,不實事求是的言論自然站不住腳。你應該懂得自己所取得的成績與別人的幫助是分不開的。在取得成功和榮譽時,不要冷落了大家,更不要居功自傲,因為這的確容易招來他人的嫉妒。相反,用赤誠的心感謝大家,跟大家一起分享榮譽,就會受到大家的尊敬和愛戴。

那是一座群山環繞的美麗農場,綠草茵茵,流水潺潺,許多動物在那兒無憂無慮的生活勞作,仿佛置身於天堂。清晨,一顆顆露珠趴在青草上打著哈欠,公雞早早地跳上屋頂,伸長脖子,唱起嘹亮的起床號,動物們接二連三地睜開惺忪的睡眼,走出圍欄開始了一天新的生活。可是,有一頭黃牛卻被主人套上犁鏵,幫主人耕地,黃牛心甘情願、任勞任怨。每年秋天,農場主人從地裏收獲許多五穀雜糧,黃牛又幫著主人把糧食一車一車的拉到集市上賣。農場主人的日子過得一年比一年紅火。黃牛自然得到寵愛,即使冬天也能吃到鮮草、蔬菜、高粱、大豆。其他動物這時候隻能啃幹草。

有一隻山羊非常的嫉妒黃牛,抱怨主人太偏心。一天山羊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它對黃牛說:“兄弟,你每天幹活那麼辛苦,我看著有點不忍心,我有個辦法可以讓你不用耕地了。”黃牛半信半疑地問:“真的嗎?是什麼好主意?”“你明天在幹活的時候故意把自己的腿給摔斷了,那樣就可以好好的休息了。”傻牛就相信了山羊的主意,把自己的腿摔斷了。一連好幾天,黃牛都沒有下地幹活,主人細心的照料著,並且還請來了獸醫。醫生說:“要想好得快,就必須用羊腿熬湯,喝上兩次保證完好如初。”於是,主人便把那隻山羊給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