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方法中具有獨特價值而值得提倡的,還有手指刺激法。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聰明,他又說:“兒童的智慧在手指頭上。”許多人讓兒童從小練彈琴、打字、珠算等,這樣雙手的協調運動,會把大腦皮層中相應的神經細胞的活力激發起來。
還可以采用環球刺激法。盡量活動手指,促進右腦功能是這類方法的目的。例如:每捏一次健身環需要100公斤握力,五指捏握時,又能促進對手掌各穴位的刺激、按摩,使腦部供血通暢。特別是左手捏握,對右腦起激發作用。有人數年堅持“隨身帶個圈(健身圈),有空就捏轉;家中備副球,活動左右手”,確有健腦益智之效。此外,多用左、右手掌轉捏核桃,作用也一樣。
右腦思維的特點是形象和想象,因此在研究問題中需要創新思維時應該不時地進行各種類型的“離題遐想”。
選擇什麼樣的離題遐想,要考慮解決問題所要求的新奇性,同時也要考慮準備冒的風險及正在使用的材料類型。美國學者希克斯區分了兩種類型的離題。一種是“臆想性的或幻想性的離題”,一種是“例證離題”。臆想性離題是不正統的一種離題方式,它對那些思想保守的小組來說具有潛在困難。不過它往往會戲劇性地產生作用。尤其當人們並未抱什麼希望,但它確實激發出最具創新性的思想的時候,這種作用就更加明顯。
對於幻想式離題或臆想性離題而言,可從下麵的介紹中說明它的用法。請研究小組成員描繪一幅思想圖或講述一個想象故事。首先由一個人打頭,然後每位小組成員都必須為故事加上一段情節。他們可隨時加塞進來,在這個過程中,要向他們說明,他們所添加的情節越豐富多彩、稀奇古怪、荒誕不經、充滿異國情調,故事會越精彩。一般而言,如有可能,應盡量使故事具有一定的連貫性,這樣會有助於更好地想象。每個人盡力為故事增加一分鍾的長度,然後其他人跟著來。什麼時間轉變話題由主持人決定。
如果故事在某一特殊情節的細節上停滯下來,主持人就可以請一位成員杜撰某種讓人吃驚的事件發生。反之,如果想象沒有得到充分的展開,那麼主持人就該讓人們集中於某一劇情。他可以要求講述更加細致的情節。故事的講述者如果使意象轉移過快,就容易造成情節不充分的現象。也許人們對在公眾麵前創造心智意象感到緊張,他們也可以擔心自己對故事的貢獻能力。然而,正是強烈地轉換方向以及當先前的意象破滅後再去構想新的意象的要求,使故事富有想象力,也富有啟發性意象。
當每位成員都至少有一次機會為故事貢獻情節時,主持人阻止想象活動並請大家在大腦中將故事情節重溫一番,並盡可能想出一些真正荒唐或不切實際的解決辦法,然後將荒謬的想法寫在活頁紙板上。
通過離題遠足,現在離要討論的問題已很遠了。在通常情況下,人們開始期望回到真實的世界,或到最初的問題上來,當然,是逐步回歸主題的。那第一步就是草列出荒謬的解決辦法,如果是某個小組成員一下子就給出一個既切合實際,也頗新穎的解決方案,那麼我們不該明確地予以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