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的崗位都是采用麵試就可以確定錄用人選。但對於像一些如研發、銷售這種特定的崗位,職位要求比較高的可能會通過評估中心,做集體評估,有問卷問答、、案例分析、情景麵試各種方式及綜合表現對他的個人能力和素質做出判斷。當然這種評估是比較特殊的。
法則3:不要腳踩兩隻船
在招聘過程中人事主管發現,有很多求職者會同時應聘西門子的許多職位,這樣做顯得很盲目,有的應聘者甚至沒有看清楚招聘所需要的條件。這說明一些應聘者在選擇職位時沒有針對性,致使整個招聘流程變得比較長,也降低了他求職的成功率。因為人事主管看到這樣的簡曆絕不會在第一時間內注意到他,而是去選擇其他人。
西門子的筆試用得不多,隻有當公司一次招一大批人時,可能會有個簡單的英文筆試。針對具體部門也會考核應聘者的計算機、英語能力。假設要考核公關人員,會看他這個工作應具備的中英文寫作能力,翻譯能力,會考察漢翻英、英翻漢的水平,甚至寫篇簡單的報道。
法則4:摸清西門子文化
創新精神:這種意識的形成是以五項重要的個人素質為基礎的。
學習能力:在西門子,需要不斷從工作過程中學習、向同事學習、從商業實踐經驗中學習,並通過和他人分享知識來保證未來的成長。
團隊精神:西門子的運作體係跨越不同文化之間的界限,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知識結構的人們聯合起來共同工作。
重視結果:對成功的強烈渴望並通過努力工作實現自己的目標。西門子衡量一個人業績時,重要的是看他具體的成果和業績。
顧客至上:真正成功的解決方案總是按照客戶的特殊需求而定製的。這也正是西門子重視能夠傾聽並理解客戶需求能力的原因所在。
在招募人才時,西門子還有一個原則:One LevelHigher(更高一級),就是希望所招聘的員工的能力能夠超過所設定的基本“工作標準”。西門子認為,比較理想的人才,是既具備了以上的基本要求,又具有更好的發展“潛力”的人。比如,西門子若招聘一名工程師,肯定希望這個人具備將來成為“高級工程師”的潛質;若招聘一名銷售代表,肯定希望這個人具備將來成為“銷售經理”的素質與潛力。因為西門子是與時俱進的公司,要求所有的員工必須具備很大的發展潛力。
介紹了這麼多西門子麵試的一些基本流程和特點,實際上在這之前,我還參加了海爾公司的麵試,雖然最終麵試沒有成功,但還是給自己增長了不少經驗。根據自己的麵試體會,我認為以下兩點對找工作的朋友比較實用:
第一,掌握成功麵試的簡單“訣竅”
參與麵試其實有很多訣竅,在遇到十分棘手和難以回答的問題時,采用這些方法有效地進行“回避”,可達到擺脫困境的目的。
一是采用正反的方法作答。在麵試中常常會被問及選擇式的問題,如“今天參加麵試的人很多,有二十來歲的,也有三十多歲和四十多歲的,請問你認為最適合這個崗位的是哪一年齡層的人?”這類問題如果求職者作出了任何一種選擇,都會被人認為有“看問題比較片麵”之嫌,因此上述問題的最佳回答方式是先詳細分析各年齡層擔任某一崗位的優缺點,當然要言之有據,然後表述自己的觀點是:“我認為各個年齡層擔任這個崗位各有千秋,不能一概而論,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在麵試技術中稱之為“功效為零法”。
二是慎用鮮明的回答。當求職者在尚未完全明確主考官員提問的最終意圖時,盡量避免使用“一竿子到底”的語言。如常有主考官問:“你喜歡挑戰性強的工作嗎?”這個問題對求職者而言其實是很難回答的,因為接下來並不清楚主考官究竟是打算怎樣深入,同時求職者也並不清楚自己所申請的職位究竟屬於“挑戰性強”還是“相對挑戰性少一點的”,因此,比較理想的回答方式是:“很難明確回答,要視具體情況而定,關鍵在於我的能力是否能承受這樣的挑戰。”
三是使用模糊語言可以有效地“保護自己”。常在麵試時碰到不少求職者特別是職場新手在回答“你對工資的期望值是多少?”這個問題時不假思索,斬釘截鐵地報出一個數字,令人感到“不寒而栗”,正確的方法是先做出思考的樣子,然後不慌不忙地回答:“我聽別人說這個職位的行情大概是……”這樣無論答對答錯,都是源自“道聽途說”,而非本人的想法。類似的模糊字眼還有“恐怕”、“我想大概”、“可能是”等等,總之不能一口咬死。
第二,巧解麵試過程中的“缺點”難題
一個人有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認它、改正它,反而強詞奪理。從辯證的角度看,缺點與優點是相互轉化的,前提是正確地認識缺點,實實在在地改正缺點。“橫看成嶺側成峰”,對缺點本身來講,有些“缺點”對某些工作來說恰恰是優點;對有缺點的人來說,無論是消除誤會,還是坦然承認,都會使消極評價轉化為積極的評價。那麼,在麵試過程中,我們究竟該如何坦然麵對我們的缺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