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同性戀者的社會地位 2 公眾對同性態度的改變(2 / 3)

金西對同性戀的觀點的重大意義在於,他徹底否定了對性活動作道德判斷的作法,提出了一個嶄新的思路,即任何在生物學上可能的事物,其本身並不是內在有害的,因而不能認為是“違反人類天性”的。雖然這一觀點一直遭人非議,但它卻構成了金西對一種激進的性價值觀所作的最重要的貢獻。由於這一立場意義十分重大,我們以下引述了金西論點的精華,以便人們對他的論點有更加切實的了解。

首先他從統計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審理因同性性行為而被捕的的人時,法官應該牢記:這個城市全體男性中近百分之四十的人,在其一生的某些時候也應該按同樣罪名被逮捕,而且,這個城市所有單身男性中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的人也都應該在同一年中按同罪被逮捕。”

其次,他從道德角度為同性戀作了辯護:“如果考慮到我們的數據得自於各個社會階層、各個職業和各種年齡,那麼那些努力強化性法律的警察和法官,那些大聲疾呼強化法律(尤其是反“性變態”法律)的教士、商人和其他群體,實際上同性性行為的發生率和實施頻率並不比他們那個階層的其他人低。......有人會認為,不管同性性行為在總人口中的發生率和實施頻率有多高,它本身的不道德實質就必然招來社會的鎮壓。有人則幹脆主張:篩選審查所有的人,對任何有同性性行為傾向的人都加以“治療”或“隔離”,這種行為就會被徹底消滅幹淨......我們的數據表明,如果照此辦理,至少要隔離三分之一的男性。”

最後,在指出了這種作法本身的荒謬之後,金西又預言了同性戀作為人類性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性質,並提出它是人類的能力的表現這一驚世駭俗的觀點:“即使真的實現這一計劃,真的把所有有過同性性行為的人從今日社會中消滅幹淨,人們也沒有絲毫理由相信它的發生率會在下一代人中有任何實質性的降低。從曆史之初起,同性戀性行為就一直是人類性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主要是因為:它是人類擁有多種能力的一種表現,而這樣的多種能力正是人類的安身立命之本。”(金西,第二一五——二一七頁)考慮到四十年代末籠罩著美國社會的嚴峻道德氣氛,金西闡述自己關於同性戀的觀點的勇氣實在令人欽佩,難怪他的著作能夠振聲發聵,使整個社會的道德風氣為之一變。

在對待同性戀態度上形象最大的第四位人物是法蘭克福學派的馬爾庫塞。他的影響在我們看來,又是所有四位人物當中最為深刻的。馬爾庫塞在同性戀問題上的觀點,是他整個思想體係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其基調在於批判現代資本主義製度的蔑視愛欲和摧殘人生,無情地揭示出現代工業社會中的人們喪失了完整的美感和愛欲這一事實。

馬爾庫塞的主要論點是主張使整個身體而不僅僅是生殖器官成為性感的主體和目標,所以他不但不反對同性戀,而且指出:同性戀是性欲討厭服從生殖秩序而發出的抗議,是性欲對保障生殖秩序的製度提出的抗議。所謂“生殖秩序”是指這樣一種觀念,即認為正規的性關係應當僅以生殖為目的,否則就是越軌行為。避孕的性交、不能生殖的異性性交和同性性交都是不道德的。按照這種邏輯,那些不知道性交與生殖之間的聯係的人的性行為就是越軌行為;而那些以為同性性交可以受孕的性行為卻不屬於越軌行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