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情場,官場 第二章
累的幸運
現代人害怕閑。
累就是有活幹,有機會,有希望。現代社會最累的人,都是一些幸運的人富翁階層最累,不要說中國的億萬富翁張果喜、李曉華,就是想找到報紙上公布的那1000個百萬元以上的富翁也不容易。
成功的企業家最累,沒日沒夜,沒年沒節,要想見他們也不比見個官員更容易。
最累的歌星、影星最紅。坐冷板凳看似清閑,卻不自在。
累——說明正暢銷。
累得春風得意,累得痛快,累得充實,累得輕鬆。
累一變成了讓人羨慕的事。
真正忙得勞累,累得有價值的人,不會抱怨自己活得累。如果他喊累,也是一種真累,累得實在,因而用休息可以恢複過來。
忙累的人是沒有時間和情緒聽別人發牢騷和無病呻吟的。也可以叫做“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在緊張的充滿競爭的現代社會,指望別人的同情和施舍是靠不住的。
市場經濟不培養懶漢。
德國統一後,大批失業的東德人到西德去做工,有的做不「三個月就累得跑回來了。跑回來沒飯吃,還得再回去。
中國也一樣,現在怕累的人不多了。
身兼第二職業第三職業的人多了。有工作幹的人不再嫌累。失去工作的人千方百計托關係走門路,想找一份工作幹。而且不再挑肥揀瘦。
幾十年的大鍋飯、平均主義培養的懶散,不知不覺地在變,雖然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子誰也說不清,未來是無法規劃、無法把握的。但沒有人敢忽視這種變化了一一生活在提髙,在前進,打破鐵飯碗之後的一種不安全感卻像鞭子一樣驅趕著人們,不怕累,找累受。閑下來反而感到緊張,懷疑生活出了毛病……社會在轉變,人們的許多觀念都將隨之而發生變化。有一點可以肯定,這變化將使中國人的生活逐漸和當今世界的大節奏趨於同步。
市場,情場,官場
中國不再是“市”外桃源。
現代社會的喧囂躁動,緊張不安,都踉市場緊密相連。人們的生活也無法擺脫市場的控製和影響,比較價格,挑選商品。市場還通過廣吿這個觸角伸向每一個家庭,每一個角落,從孩子到老人,無一放過,進行永久地狂轟濫炸。人心隨著物價的波動而波動,隨著通貨膨脹而緊張。市場穩則人心穩,人心穩則社會穩。
如今在中國很難找到沒有市場觀念的家庭了。何謂現代意識?說到底就是市場意識。
“以經濟工作為中心”,什麼經濟?市場經濟。不開放自己的市場,不想法進人世界市場,我們就有可能被開除地球的球籍一就是這麼嚴重!
市場不僅在劇烈地改變著當今的中國,也在改變著世界的格局,沒有一個國家願意被拋棄在世界經濟市場之外。誰被世界的大市場拋棄,誰就意味著落後、死亡。政治性的國転集團一個個相繼解體,如:社會主義陣營、社會主義大家庭、華約、蘇聯等等。與之相對應的資本主義陣營、北約,也失去了原來的意義。但是以經濟為目的,為了控製市場的國際組織,一個個建立起來,如:歐洲共同體、石油輸出組織、關貿總協定、西方七國首腦會議(卻加上了一個明明是東方的日本的首相,因為曰本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龐大的“經濟動物”)。
市場在世界範圍內變得領導一切、指揮一切、調動一切了。不管中國人喜歡不喜歡它,習慣不習慣它,都無法回避它,漠視它了。
那麼,市場是什麼?
對眼下中國的富翁階層來說,市場是搖錢樹,是聚寶盆,是天使。
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市場則是魔鬼,是陷阱,是火葬場。
有一句在文件裏,在報刊上經常見到的話,叫“把企業推向市場”,一個“推”字最傳神,表現了一種無奈,一種被逼迫,被強製。令人很容易想到:推下去摔死,或推出去斬了不是一種自覺的行動。北方有許多企業由於不適應市場經濟,已經倒閉或瀕臨倒閉,致使成千上萬的職工及其家屬陷入貧困之中。最糟的一連8個月不發工資,有的每月隻給每個職工發10元最低生活費。10元在當今社會能維持最低生活嗎?於是有的家庭忍受不了貧窮的恥辱,由於不能為孩子交納60元學習費用,三口人一塊自殺了。有些是很能幹的廠長、車間主任,由於工廠虧損,發不出最低生活費,也一籌莫展……市場在哪裏?
市場是一種意識,市場在心裏,或者叫心裏有市場。發財的都是“市場人今年春節,天津食品市場掀起一陣“山雞熱”。又新鮮,又好看,送人拿得出手,待客是珍稀野味,自己舍不得吃還可做成標本掛在垵上。這是東北農民的成功,他們發現山裏的野菜、野味金貴起來,越土越野,越登大雅之堂。便栽植野菜,飼養山雞,成本低,售價卻高出家雞十幾倍。
翻開富翁們的發家史,發什麼財的都有,怎樣發財的都有。但有一些共同的東西:有膽有識,艱韌不拔,甚至逆向思維,忽發奇想:舉起鼻子到處去嗅,尋覓可以做生意的地方,沒有這種嗅覺和眼力,從底層起步的人是不可能賺大錢的荷蘭商業巨子亨利德特丁語八“整天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密切注視市場變化,惟恐在商戰中敗陣川中奇人牟其中語父市場給現代人提供了無法控製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