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情場,官場 第三章(2 / 3)

名牌效應不應隻促進消費,還應促進生產

牌子的誘惑

一位朋友得意地向我抱怨:他花40多元為自己買了一雙皮鞋,甚感滿意。晚上他在旅遊局做導遊的女兒回來了,見到桌上的皮鞋便問:“這是誰買的?”他答:“是我買的。”“誰穿?”“我穿,不可以嗎?”“這都什麼年代了還穿這種鞋?不怕栽麵子,難道還不怕受罪嗎?鞋底梆梆硬,鞋幫硬梆梆,怎麼穿哪?”女兒說完便把他未上腳的新皮鞋連同鞋盒都扔進了垃圾箱。第二天,女兒帶他們兩口子去逛燕莎超級市場,並囑咐他們隻管在後邊跟著看,別說話―大概怕他們一說話露出土氣,惹人瞧不起。女兒重新為他買了一雙老人頭牌皮鞋,舒適、柔軟、合腳。果然是名牌,立刻平添了幾分高貴氣派,感到了名牌的溫暖、女兒的孝心。隻是心疼那40多元錢,如果不把鞋扔掉,還可以到商店去退換。但不敢向女兒說出來。

名牌產品武裝了青年,開始向中老年階層包抄。它體現了工業社會的攻擊性。同時,富裕社會的標誌就是名牌。

名牌簡直成了現代人們生活中的火炬,人人都渴慕名牌,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恐怕都會選擇名牌而不是雜牌。

生活就是一種選擇。而選擇名牌就是選擇一種新潮、一種社會時尚、一種文化、一種風度。

現在是名牌時代。名牌可以代表一個人、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單位的身價、地位和經濟實力。創出一個名牌可以救活一個企業,保住一個名牌可以養活幾代人。許多“大款”們,從頭到腳都是名牌,穿名牌,吃名牌,住名店,坐名車,戴名表。最好再能娶名女,或嫁名夫,做名人。

小孩子還沒有懂事就從電視廣告上接觸名牌,活在一個崇尚名牌的社會,開始一種名牌人生一這是在名牌下長大的一代。他們的靈魂都係在名牌上,不選擇名牌將無法生活。

然而衣食住行都選擇真正的名牌,其代價是昂貴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這個條件,能夠生活在名牌包裝裏的畢竟是少數人。於是各地都有出售假名牌商標的地方,且生意興隆。一些時髦少年,買不起真名牌,寧肯用假名牌,也不用非名牌。

名牌被假冒的最多。名牌下的人也有“偽劣假冒”的問題。

“名牌效應”是一種複雜的文化現象和社會現象。現代人擺脫不了名牌,隻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名牌,學會跟名牌打交道。

經濟年

每一年都是新的。

沒有人願意重複過去。“一日今年始,一年前事空”。每個人都對新的一年抱有新的希望。希望有新的收獲,有更好的運氣。

同時,人們在過年的時候又最喜歡懷舊。禁不住會回顧過去的一年,即所謂“除舊”才能“迎新”。判斷一下今年將會是個什麼年頭?

我以為今年是個“經濟年”一這可不是經濟實惠、省錢省事、湊湊合合的意思。恰恰相反,是指人人大談經濟,受經濟左右,唯經濟馬首是瞻的一年。

全球都在鬧經濟。美國人由於對持續的經濟衰退不滿意,才拋棄了現總統布什,選擇了民主黨人克林頓。同樣也是經濟問題困擾著獨聯體諸國,對葉利欽的俄羅斯總統職位構成嚴重威脅的是經濟上不去。驕橫一時的日本經濟在走了幾年下坡路後,據說略見緩機。有些小國在鬧內亂、鬧饑荒,動蕩不安的背後,仍然是經濟問題。當今世界可以說被經濟問題弄得昏頭昏腦了。中國正處於經濟轉型時代,從上到下都在試著適應市場經濟。炒股票熱、辦公司熱、尋找職業熱等等0都是一陣陣的經濟旋風。報紙上接二連三地介紹中國的“大哥大”階層和富翁如何排座次,“據國家工商總局統計,我國現有私營企業主已逾40萬戶”。“目前國內收入最髙的有五種人,其一是私營企業主和個體戶,二是走六演員和組織演出的穴頭,三是合資企業中的中方負責人,四為鄉鎮企業承包者,五為各類經紀人”。“在南方沿海開放地區擁有千萬、幾千萬乃至家產過億的也不乏其人……”去年初,人們對“砸三鐵”還表現出極大的恐慌不安,“三鐵”並未真砸,社會上已鬧得沸沸揚揚。如今,砸的也就砸了,沒砸的也感到並不“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