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情場,官場 第三章(3 / 3)

有錢就可以使一個人或一個單位大出風頭。我們以前過政治年過的太多了,過經濟年尚不習慣。因此開始爭論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爭論了幾百年尚未爭出眉目的問題。

一種理想主義哲人說:

金錢“可以買床鋪,不可以買睡眠;可以買書本,不可以買知識;可以買食物,不可以買胃口;可以買裝飾,不可以買美麗;可以買房子,不可以買家庭;可以買藥品,不可以買健康;可以買婚姻,不可以買愛情。”

另一種現實主義哲人說:

“難道沒有錢就能買知識、買美麗、買家庭、買健康?金錢可以買到一切,乃至人、人的道德和良心。世上確實有比錢更重要的東西,在商品時代沒有錢則難以獲得那些東西:

爭論還會持續下去。任何一個社會都不會沒有高尚的理想主義者。任何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在推進商品經濟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拜金主義。

金錢不是道德的載體。在商品世界,貧窮更不是道德的衛士。

外國有金錢政治,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我們也開始出現金錢文藝,金錢意識,各奔“錢”程。

經濟開始主宰世界一政治、軍事、文化、科技,都離不開經濟。

我們開始認識到經濟是社會的模具,是現代生活的老師。這些年來反反複複,最後還是通過經濟來改變自己,認識自己。

所有的人都關心經濟。因為現在的國家經濟關係著每個人的生活。人們注視著經濟,經濟教會了人們許多東西,還能使我們防止許多東西。

比如,誰也無可否認,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口袋裏的錢比過去多了。但精神上卻有了緊張感,經濟上有了危機感,忙忙碌碌想去多賺點錢,想抓住點更牢靠的東西。盡管如此,發牢騷的少了一沒有閑心,沒有閑空,各人苦樂不同,你發牢騷別人不動心,發了也沒用。抱怨懷才不遇的人少了。用左的那一套東西蠱惑人心、嚇唬人,變得困難了。市場經濟破壞了極左的市場。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發生了。發生了也就發生了。經濟是強大的,麵對鐵板一塊的經濟規律,連左派勇士也會產生無法抗拒的失敗感和渺小感。第一次使那些在“階級鬥爭”中培養起來的“沒有運動想運動,不搞運動不會動”的人,感到了深刻的自悲。也許他們嘴上還高叫不自悲,實際已無法再靠整人發跡了。破壞了搞左的土壤,這就是經濟年的一大收獲。

經濟成了中心,社會的承受能力增強了。人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增強了,不隻議論危機,有了危機意識,更多的是思考危機,盡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戰勝危機一一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社會的進步。

公式化的生活開始變得豐富多彩了,被抽象化類型化的人變得複雜了具體了,社會不隻有共性,還允許個性的存在。

許多人想到經濟市場上去展現自己。

誰都願意相信,新的一年是有邏輯可循的,是可以計劃可以把握的,一切都可以了解,可以研究但我們的實踐經驗常常提醒我們,現實是難以預測的,未來更無法準確地規劃一一這恰恰就是新年的樂趣和魅力。

普天下的人都歡慶新年,都有權對新年存有各種各樣的幻想。年無論好過難過都得過。人人過年,人人說年。有關新年的話題年年說,年年說不夠。

最適合今年的一句吉利話是:“恭喜發財”。國家需要發財,老百姓需要發財。金錢世界沒有錢固然寸步難行,但得了金錢病也是無法醫治的。

社會輿論也不該隻是錦上添花,忙於為富翁階層排座次。還要雪中送炭,統計一下眼下哪些階層最窮。

任何社會,發了財的終是少數,絕大多數是普普通通的勞動者。也正因為有這些廣大的老實巴交的百姓,才構成社會。他們的冷曖決定著社會的質量,標誌著社會的進步程度。

也正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都在高髙興興地歡慶新年,所以我說,今年不錯。